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在多系统萎缩C型患者中的应用

2021-11-23 09:25李梦远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磁共振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在多系统萎缩C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例于2020年5月到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多系统萎缩C型患者为研究组,与参照组(30例正常人)均进行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检测,对两组大脑各区域的CBF值进行分析以及比较。结果:在脑桥、小脑的下脚、小脑半球以及双侧小脑的中脚区域.研究组的CBF值低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在双侧颞叶、额叶、苍白球、双侧尾状核头、壳核背胸部以及背侧丘脑等区域,P>0.05,没有显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与正常人相比,多系统萎缩C型患者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脑桥、小脑的下脚、小脑半球以及双侧小脑的中脚区域的CBF显著下降,这在诊断以及鉴别右侧小脑的下脚脑域的血流值有很大的意义,有助于该病在临床上的早期诊断,值得在临床推广以及使用。

【关键词】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多系统萎缩

多系统萎缩是锥体系、锥体外系、自主神经系统以及小脑的一种发病迅速且罕见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的疾病,病因未知[1]。三维动脉的自旋标记是近几年來兴起的一种灌注扫描型的技术,具有低磁敏伪影、高信噪比、灌注信号较为可靠且稳定、简单、无创以及快速等特点,不必注入对比剂就可以脑血流灌注,而得到广泛地应用[2]。在本实验中,选取30例我院收治的多系统萎缩C型患者与30例正常人进行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检测,进而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在多系统萎缩C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患者的同意下,选取30例于2020年5月到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多系统萎缩C型患者为研究组,根据吉尔曼的排除以及诊断标准,两名神经科的医生筛查所有的患者,并与MRI配合。选择与研究组的性别以及年龄差异不大的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排除患有脑血管、神经等身体疾病,在脑部磁共振上不呈现明显著病变的患者。

1.2方法

磁共振检查使用头颈部的联合线圈以及GEDiscoveryMR7503.0T扫描仪。扫描的序列为T1-FLAIR和以及3D-ASL。利用T1-FLAIR进行扫描,参数为带宽41.67kHz、激励数1、矩阵288×192、视野24cm×24cm、层数46、层厚3.0mm、TE24ms以及TR2250ms。利用3D-ASL进行扫描,参数为进行标记之后的延迟时间为2秒。利用PLD2.0s进行扫描的参数分别是:共进行扫描的时间为4分钟50秒,带宽为62.5kHz,3次激发,矩阵为512x8,层数为46,层的厚度为3.0mm,TE11.1ms,TR5003ms。

1.4统计处理

利用SPSS19.0.0软件对两组的脑桥的区域、小脑的半球、小脑的中下脚、背侧丘脑、苍白球、壳核、尾状核头、双侧颞叶、额叶的CBF值进行比较。为了进行比较,对每组数据使用正态分布,并使用相对独立的样本t进行检验。

2.结果

在脑桥、小脑的下脚、小脑半球以及双侧小脑的中脚区域.研究组的CBF值低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在双侧颞叶、额叶、苍白球、双侧尾状核头、壳核背胸部以及背侧丘脑等区域,P>0.05,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3.讨论

多系统萎缩是少一种蛋白病,多见于老年人,C型患者平均的发病年龄早于MSA-P型[3]。当前,多系统萎缩在临床上的分类以及诊断主要基于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以及临床症状。诊断中通常使用的颅脑MRI征象的改变,然而国内外关于脑血流灌注变化的研究很少[4]。在本实验中,通过脑灌注成像来分析以及观察多系统萎缩C型患者主要的脑血流降低脑区,目的是获得的高灵敏度成像方面的指标。

实验中,30例多系统萎缩C型患者与30例正常人均进行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检测,对两组大脑各区域的CBF值进行分析。在脑桥、小脑的下脚、小脑半球以及双侧小脑的中脚区域,研究组的CBF值低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这表明C型患者CBF值发生降低的区域大体处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供血后循环这一区域,但是大脑的中、前动脉的供血区域的CBF发生了不明显的影响,和C型患者体内α-突触核蛋白对神经病理的侵犯所引发的改变区域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说,患者的橄榄核、桥脑、小脑以及小脑的中脚发生萎缩现象。

另外,本实验中,在双侧颞叶、额叶、苍白球、双侧尾状核头、壳核背胸部以及背侧丘脑等区域,P>0.05,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这可能是因为所选的多系统萎缩C病人的病情比较轻,发病的时间较短。他们体内少突胶质细胞的包涵体大体位于延髓、脑桥以及小脑,不影响基底核或其他的脑部区域,不会引起明显变化。

总之,本文使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技术对多系统萎缩C型患者的CBF值进行分析。与正常人相比,多系统萎缩C型患者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脑桥、小脑的下脚、小脑半球以及双侧小脑的中脚区域的CBF显著下降,这有利于临床上早期诊断以及鉴别右侧小脑的下脚脑域的血流值,值得在临床推广以及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秋奂,王伟新,刘明等.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在多系统萎缩C型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28(1):12-16.

[2]王华.磁共振血管成像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一致性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1):36-39.

[3]陈传亮,白岩,王梅云等.三维伪连续性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灌注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5,(5):426-430.

[4]占鸣,高明,周玲等.首发抑郁症患者脑血流灌注和脑微观结构改变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及弥散张量成像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9,31(6):733-735.

李梦远(1985.7),女 汉族 北京人,硕士,从事医学影像专业相关研究

北京市石景山医院 北京 100043

猜你喜欢
磁共振
做磁共振检查前需要注意哪些
灌注磁共振技术评价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外科治疗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产前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对胎盘植入诊断的准确性评估
磁共振,3.0T比1.5T更高级吗?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种植牙后可以进行 磁共振检查吗?
磁共振提示癌症就一定是恶性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