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村基层卫生资源建设不足问题分析

2021-11-23 12:46饶安举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建议

摘要: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农村基层卫生资源建设不足问题依然十分的突出,与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居民的医疗需求不相适应,这成为我国社会可持续和谐快速发展的新阻碍。本文采取了多种方式方法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我国四川省农村地区的基层卫生资源中所存在的问题,运用规范和实证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四川省农村基层卫生资源中所需要注意和完善的地方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基层卫生资源建设;四川省农村地区;建议

1农村基层卫生资源发展概况

1.1什么是农村基层卫生资源

农村基层卫生资源是指能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医疗服务的资源,主要包括农村的基层医疗设施(包括小型卫生室、医疗设备)、医疗设施的建设资金、基层医疗人才。

1.2四川省农村基层卫生资源建设的不足

四川地区地处我国中西部地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当地经济发缓慢,农村经济发展更是十分滞后,加上政府的不重视等因素,当地农村基层卫生资源十分不健全,医疗卫生条件很差,农民们看病难问题更是突出到难以解决。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四川有大约4/5以上的村庄有着自己的卫生室,但遗憾的是条件都十分的简陋,仅仅只拥有开展常规检验的仪器,缺乏急诊急救和一些简单手术必备的设备,无法完全满足当地农村居民的基层医疗需求,而另外1/5的村庄则是没有自己的卫生室,看个感冒发烧都要去邻村或者更远的乡镇医院和县一级的医院去。这种跑远路去看病的现象无疑会加大农民的看病成本,在本来“身无长物”的家中雪上加霜。

在四川省农村,每家乡镇卫生院在职职工总数和卫技人员数均低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存在着卫生费用不足、医疗设备落后和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

这其中有很大原因在于政府的职责问题,对农村的基层卫生资源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基层医疗设施的供给与现实需求脱节,在基层医疗设施资金的投入上严重不足,基层医疗人才匮乏,都使得当地农村居民面临着“看病难”的问题,医疗保障落不到实处。[2011年四川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省城乡居民[J].现代人才,2009,(05)]

2四川省农村基层卫生资源建设不足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四川省农村基层医疗设施的供给存在与需求脱节的现象

四川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基层医疗设施的供给一直以来都是“自上而下”的供给方式,即农村基层医疗设施的建设完全依赖于政府部门的层层决策,“农民自己说不上话、做不了主”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农民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就会引起现实中农村基层医疗设施的供给与需求不平衡,最终导致完全脱节现象的出现。政府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基层医疗设施,尤其是各种表面化的政绩类的基层医疗设施建设,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失衡现象,而农村居民所急需的基层医疗设施却远远未得到满足。

2.2四川省农村基层医疗设施的建设资金来源十分单一

四川省本身就是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政府的财政资金每年出去必要开销往往不会剩余太多。第二,村基层组织也不会拥有太多的资金,很多地方的农村还都是通过政府下发的补贴过活,也不可能拿出很多钱来支持当地农村进行基层医疗设施的建设。第三,村民自行出资,也许有一些村民能拿出钱来支持基层医疗设施建设,但是在大环境大背景下的这类人也不是很多,相对的资金空洞也一样是巨大的。因此,完全依靠这三种资金来源模式来彻底解决农村基层医疗设施的不足问题是十分不现实的,所以我们急需创新基层医疗设施资金的来源渠道。

四川省的农村,在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占85%以上的比总,个人占大约9%的比重,而社会各个阶层的民间资本却只有5%不到,其中绝大多数民间资本还只是慈善性质的。由此可以看出,在农村基层医疗设施投资这么一块,中民间资本的比重过于小,不具有普遍性。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针对农村基层医疗设施的投资具有大风险、低回报的特点,这和商人们的趋利性正好相矛盾。如何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基层医疗设施的投资中将是以后长期我国相关研究人员所要探究的话题,同时这也是如何才能突破我国现阶段医疗保障“瓶颈”的一个重点问题。

2.3四川省农村基层医疗设施资金投入缺少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医疗

四川省农村基层医疗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的投入和补贴,而国家相关的法案也对这些内容没有硬性的规定,“有了钱,但钱却不知道用到哪里去了”的现象屡禁不止,政府也没有一个对农村基层医疗设施建设的完整的规划,胡乱挪用专项资金,不按法规办事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使得本来有其用武之地的财政资金不能发挥它本来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国家财政用于农村基层医疗设施建设的支出比重,改善财政用于基层医疗建设的支出结构,扩大对农村基层医疗设施的投入。为此,我们必须加快农村基层医疗设施建设法制化的进程,使其制度化、法律化,为农村基层医疗设施建设的投资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惩治违反其法律的组织和个人提供法律指导。

2.4四川省农村基层医疗人才的匮乏

四川省现有农村基层医疗人才数量来看,四川省农村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大学生等高学历人才与专业人才人数稀少,多数为“赤脚医生”、“半路出家”。地区经济欠发达,农村生产性基层卫生资源投入不足,加上工程质量监管力度不够和没有拥有专业技能和高素质人才的加盟,导致后续管理责任落实不严,基层组织管理功能缺失,存在因使用不当导致的基层卫生的严重损坏。

2.4.1医疗设施机构配置不够科学合理

四川省农村现有的基层卫生资源行政隶属关系复杂,形式多样,缺乏统一规划调理,存在属地化、承包化、私人化等问题。良好的卫生资源过分集中在县级以上医院,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和资源相十分匮乏,服务能力十分低下。

2.4.2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才一缺乏,结构不优,学历偏低

一是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人才不足、工作人员素质低等情况,部分村庄还存在“赤脚医生”、无执照行医等现象。二是基层医疗技术人员存在工资待遇等重要的生活保障问题,导致人才引进,留住两难情况。据调查显示,在当地村级卫生人员中,有乡村医生2798人、村卫生员1569人和村接生员2007人。根据当地政府有关调查报告显示,村一级医生多数仅有初中学历,高中以上学历者仅占总人数的2.8%,平均培訓时间为6.8个月,绝大多数尚未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而村级卫生员和村级接生员大多数是小学文化水平的程度。

2.4.3四川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专业人员水平薄弱

四川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医疗体制改革十分落后,各种基层卫生资源更新十分缓慢落后,配置不合理,资金投入十分稀少,基层医疗队伍建设滞后,就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来讲还面临巨大的难题。由于农村物质基础十分薄弱,因此,当地的医疗专业人员大多集中在县一级的医疗单位,这也是导致农村基层医疗人员较少、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直接原因。专业人才的缺失导致基层卫生资源建设向着恶性循环发展,同时医疗人员“出的去,不进来”的现象正严重的制约着当地基层卫生建设的脚步。

3完善四川省农村基层卫生资源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3.1建立混合型多层次的基层医疗体系

四川省各地农村经济相对我国东南沿海来说经济十分落后,积极落后也就意味着各项基层卫生资源建设的不完整。据有关资料显示,四川省4600多个乡镇级行政区中,超过73%的是以十分单一的医疗模式来对超过8700万的居民进行医疗服务,这样很难照顾到各个方面的需求。因此,农村的基层卫生资源建设的改革方向应该偏向于多层次混合型的农村基层卫生资源建设方向,构建起政府、社会、农村居民三方共同参与的多层次混合型的基层医疗体系,以满足农村居民对基层医疗设施日益增长的需求。

(1)在四川省内相对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继续长时间的推广单一的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维持“低水平、高覆盖”的模式来满足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最基本的医疗需求。

(2)在四川省的相对落后地区的中等发达农村推行大病医保制度,中等发达地区的农村居民手里开始有余钱,能少量的承担医疗费用,但是因为四川省整体经济情况不容乐观,“大病致贫”现象还是时有发生,这时应着重改革如何解决因大病导致贫困的问题。

(3)在四川省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当地旅游业等新型服务产业一般比较发达,全面进行地区农村医疗改革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应全面的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医疗的各种系统与各项制度,加大医疗保险的推广力度,农民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医疗保险的服务项目,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对不同层次医疗服务的需求。

3.2加大政府对四川农村医疗的投入力度

根据中央政府下发的各类文件,明确完善农村基层医疗设施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层医疗设施建设的重视力度,加大对其的财政支持力度。由于四川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建议可以考虑由市一级的财政来优先、重点支援一些在农村基层医疗设施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明确基层医疗设施建设的重点,防止多投入少产出现象的发生,切实保障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扩大政府基层医疗保障的对象,使所有农村村民都能享有基层医疗保障。由于四川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建议可以考虑由市一级的财政来优先、重点支援一些在农村基层医疗设施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建立基层医疗所,定时组织市一级或县一级优秀医护人员下基层参与到对农村的基层医疗建设服务中来,做好对农村居民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为农民排忧解难。

3.3加快农村医疗制度的政策和法律的建设

我国长期以来属于农业人口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很高;改革开放后个地方政府开始重视经济发展而忽略了其他的配套设施问题,使得我国的基层卫生资源建设尤为不足,广大农村地区更是相当严重。

在各种农村初级的卫生所、乡镇卫生院、农村基曾医疗管理、农村药品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法律法规至今仍尚未出台。这使的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建设成为了“三不管地带”,严重抑制了农村基层医疗设施建设的进程。因此,政府和相关法律制定部门应加快出台关于农村基层医疗设施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此来引导和规范农村基层医疗的建立和运行;并且要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农村的卫生所、卫生院、药品管理、医疗费用等加以规定,提高农村基层医疗设施建设的效率,稳定农村医疗改革的步伐,实现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促进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和协调发展。

3.4培养专业基层医疗人才

加强农村基层医疗人才的培养,定期开展卫生知识普及活动,对从事医疗行业的人才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从业水平。隨着整体从业素质的不断提高,逐渐提高从业资格的门槛,所有的医疗从业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考核,才能上岗,优化从业人员的结构。

定期对小型卫生室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加强职业素养。县级别的医疗单位应定期组织到农村的医疗服务和各种活动,切实的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水平。政府应当提高基层卫生机构人员的待遇,在基层能够留住更多的人才,切实的为农村居民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巧隆.从新型合作医疗看农村医保制度的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11,(31)

[2]周钰坤.城镇职工基本医保中的异地就医问题——以青海省为例[J].学习月刊,2011,(20)

[3]张继东.总额预付制改革难度大 回应“医保总额预付制改革存隐忧”[J].中国医疗人才, 2011,(11)

[4]井国兰,李家明,谢军,孙雪梅.医保运行中应正确处理好四方面的关系[J].泰山卫生, 2004,(05)

[5]叶苗,张孝群.关于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研究[J].企业导报,2011,(17)

[6]张冉燃.撑起新农村医保[J].瞭望,2007,(19)

[7]石金科.新农村医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19)

[8]相海泉.谁还能为农民医疗埋单?[J].当代医学,2007,(06)

[9]李昕.浅谈农村医疗保险制度[J].才智,2011,(27)

[10]庞少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融合的契机[J].知识经济, 2010,(11)

[11]陈文贤,李宁秀,任晓辉.四川农村贫困医疗救助试点项目终期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09,(02)

[12]2011年四川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省城乡居民[J].现代人才,2009,(05)

[13]陈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J].时事报告,2011,(03)

[14]钟起万.障碍与突破: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衔接的若干思考[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15]国务院通过医改五项重点改革的实施方案[J].晚霞,2009,(03)

作者简介:饶安举,男(1977.10),四川南充,实验师,从事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工作。

川北医学院预防医学系 四川南充 637000

猜你喜欢
建议
别人打你一拳,为什么不建议你还手
为什么点外卖建议你点湘菜?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三代人的建议
Making Suggestions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