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实践与体会

2021-11-23 12:46曹文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微生物实验教学学生

曹文

【摘要】探讨在卫生检验专业学生中进行微生物实验的教学方法,在微生物学实验技能训练中整合实验教学内容,使技能训练呈连贯性,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做到实验与考核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实验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卫生检验,学生,微生物,实验教学

《医学微生物学》是我校卫生检验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的技术操作内容多,实践性强,实验课在整个微生物教学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微生物实验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实验课内容相对陈旧,跟不上目前微生物检验发展的要求;实验课的课程设置大多在于验证理论,学生按部就班,缺乏积极主动的思维;实验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强,学生印象不深;缺乏综合的实验考核等。我在教学中针对这门课的特点进行了一些实验教学的改革,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注重实验内容的选择与更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微生物学科历来都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实验学科,其独树一帜的实验技术在学科发展中占据着突出位置。【1】随着科技产业化的发展,检验新技术也在不断地迅速发展。如在细菌的培养技术中,培养基的研制方面已进入商品化阶段,丛一支支微量生化管到一个个加工好的血平板,以及名目繁多的半成品干燥培养基等,在市场上都可以买到。因此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有针对地采用商品化的半成品培养基,引导学生学会按说明对培养基进行称量、溶解、分装、包扎、灭菌检定。在细菌的鉴定实验中让学生学会使用微量生化管及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虽然检验技术的发展很快,县、市一级基本普及了自动、半自动的微生物鉴定仪,但革兰染色、单个菌落的分离等仍是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技能。因此,我们根据培养目的的需要加大了这方面的训练,要求学生必须人人掌握。另外,我们也根据实际开展了一些有利于培养能力,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生产水平和研究热点的少量设计性实验。如:R质粒传递实验、细菌毒素的检测。

过去由于过多考虑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在时间上的吻合,因此在实验安排上对每个实验都是单列的。但是微生物检验实验不同于其他临床、卫生和生化检验实验。每种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需要1-3次甚至4次实验课才能完成。这种前后实验之间缺乏联系的作法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后无法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形成系统的认识。于是我们改进了实验程序,采取阶段集中实验的方法,集中将1-3个细菌实验课同时向下进行,强调实验的连贯性:玻璃器皿等材料准备――学生自己动手配制培养基--分离培养细菌――比较观察菌落,进行鉴定。这样做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实验课,进度快。原来的3次课做完一种细菌实验,现在3次课可做完2-3种细菌实验。而且前后连贯,各种细菌之间可进行比较,分析讲解清楚,容易理记忆解。

二、启迪思维,大力倡导探索式教学

在实验课中,如果教的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仅知识难以巩固,技术难以熟练,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且极易造成操作事故。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如让学生采集自身标本(如牙垢、咽拭子等),根据标本的不同,自己动手准备实验材料、配制培养基,到无菌工作室、超净工作台及接种罩中进行培养基的分装和细菌接种技术的训练。经过边实验边探索,最终鉴定出标本中的细菌。让学生掌握几种基础实验操作技术。如染色镜检技术、无菌操作技术、细菌培养分离技术等。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与临床鉴定细菌的过程相似。另外,在课堂上我们还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联想,以实验课得到的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对在理论课上得到的理论知识加深理解,以及对日常生产、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深入认识。例如,在做“抗生素敏感试验”时,根据同学们所做实验的结果,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首先回答利用青霉素治疗疾病的原理,然后联系到现实生活中医院里利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现状,认识到滥用抗生素导致的严重后果,最后提出面对这一挑战人类所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作为一名未来的检验工作者,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做些什么有意义的工作。这种由浅入深的“联想”式问与答促使学生根据自己亲手所做的实验结果联想到在理论课学到的有关知识,并在深度和广度上对自己掌握的感性与理性认识有进一步的理解,亲身体会到科研的乐趣,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法非常感兴趣。

三、做好实验记录,培养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

微生物学训练眼、耳、手、脑协调工作的技能,实事求是是基本品德,也是检验工作者的基本职业道德。【2】因此,我们在实验课中十分强调“眼见为实“,作业时不要美化所见物象。鼓励有些悟性差的学生多重复实验,也倡导互相切磋。实验效果不理想时,不能更改实验数据。每次实验报告不能简单地将实验数据罗列,而必须对实验结果及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当结果不理想时,绝不能不了了之,我们要求学生首先把主观操作及客观实验材料等方面的各种可能原因列出,然后逐一分析,最后设计一个方案解决这个问题。

如对同一种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一些同学染成革兰氏阳性,另一些染成革兰氏阴性。此种情况下,我们有意识地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染色的原理、方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找出原因。这样做就极大地启发了同学们的思维,很多学生对某些问题的分析相当深入,有的同学还主动查资料,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借鉴作用。

四、开展综合技能考核

实验考核对学生来说是衡量其掌握技能的重要尺度,对教师来说又是反馈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因此我们在完成整个基本微生物实验内容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的考核。综合技能考核的题目由老师设计几个,由学生随机抽取题目,所设计的题目基本涵盖了微生物基本实验内容。如《细菌混合菌分离、纯化及鉴定》这个题目考核的内容包括四个内容:1)无菌操作;2)细菌分离技术;3)革兰染色;4)油镜的使用。学生根据所选择的题目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准备工作。在进行具体考核过程中,我们把每个考核的内容进行量化,当堂根据学生实验每一个操作环节具体情况现场打分,并对同学进行现场提问,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以简明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实验工作,当堂完成实验报告,最后由教师评定成绩,这样使考核更公正、合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深受学生欢迎。

近几年来,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人才需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许多用人单位更多地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专多能、动手型、适应型的学生普遍受到欢迎【3】。

分析现状,总结经验,尊重微生物技术的地位以及该实验课本身的特点,是重新认识实验课地位的基础。总之,为了適应微生物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我们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在微生物检验的教学改革中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愿与同行们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王伟等.对综合性大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的重新认识[J]微生物学通报,1999,26(5).379~380

[2]艾云灿等.尝试改革《普通微生物学》教学方法的体会[J]微生物学通报,1999,26(2).145~147

[3]杨勇麟等.微生物检验教学方法的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2):236~237

湖北中医药大学医学检验与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5

猜你喜欢
微生物实验教学学生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赶不走的学生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学生写话
红树林微生物来源生物碱的开发利用
微生物对垃圾渗滤液中胡敏酸降解和形成的影响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