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思想内涵及生成逻辑

2021-11-24 07:25王久齐
创造 2021年7期
关键词:幸福观马克思主义总书记

王久齐

奋斗是主体为获得幸福而进行的自主自觉的实践活动,是最有力量的实践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人民的幸福生活并躬体力行弘扬和践行奋斗精神,他在系列重要讲话、专题讲座、新年贺词、回信致辞中多次对奋斗与幸福及其辩证关系作了多层次、多维度、多领域的论述与阐释,提出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等重要论断,形成了具有丰富哲学内涵和深刻价值意蕴的习近平奋斗幸福观。

一、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思想内涵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以其丰富的哲学内涵和价值内涵深刻地回答了新时代党和人民究竟应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共圆中国梦这一重大时代课题。

(一)哲学内涵:要幸福就要奋斗,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对幸福生活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也是哲学的终极关怀。对于幸福的理解与实现幸福的路径,古今中外无数先哲都对此阐发了不同的观点。主观唯心主义者把幸福的希望寄之于空想;客观唯心主义者等待上天赐予幸福;形而上学者割裂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联系,往往把个人的幸福凌驾于社会之上。

1.揭示了奋斗与幸福的辩证关系。“要幸福就要奋斗。”①习近平.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18年新年贺词[EB/OL].(2018-01-01)[2021-6-20].http://military.cnr.cn/zgjq/20180101/t20180101_524082809.html.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和中国古代勤奋哲学,把对幸福的追求看作是奋斗的原始动机,认为奋斗是实现幸福的必由之路,奋斗能为主体带来更高层次的幸福。幸福生活不是等出来的,也不是想出来的,更不是靠他人的施舍得到的,幸福是主体通过自身的奋斗所创造的。奋斗是幸福之母,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实现幸福。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②人民日报评论员.奋斗是幸福的[N].人民日报,2018-02-14.主体不仅可以通过奋斗创造幸福,还可以收获奋斗本身带来的幸福,奋斗的过程充满了幸福。这一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类本质的思想,马克思认为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本质,自由自觉的劳动实践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人通过自由自觉的劳动改造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完成向人的类本质的复归。

2.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出发考察奋斗与幸福。“我将无我,不负人民。”①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N].人民日报,2019-03-24.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强调把个人的奋斗同国家和民族的奋斗联系起来,把个人的幸福同整个社会乃至全人类的幸福相联系,强调要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将个人小我融入社会大我之中,把每个人的奋斗凝聚成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合力。如果个人的奋斗脱离了社会和人民群众,那么个人的幸福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如青年马克思在中学作文中写道:“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7.为多数人的幸福而奋斗,是将个人价值与人的类价值相统一的过程,是一种超越了感官上的享受、物质上的奢靡的高峰体验,是更高层次的幸福。

3.把奋斗理解为曲折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奋斗是曲折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要奋斗就会有牺牲。”③习近平.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2-15.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奋斗曲折性的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奋斗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奋斗必然伴随着艰辛与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奋斗的一般规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一项空前的伟大事业,奋斗的道路上少不了艰辛与曲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砥砺奋进接续奋斗。

(二)价值内涵: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我们不禁发问:是什么支撑着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为了谁在奋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深刻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深层动因。习近平奋斗幸福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精神的伟大赓续,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逻辑起点和鲜明底色。

1.逻辑起点:为人民幸福而奋斗。马克思主义人民观超越了以往带有狭隘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的英雄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阐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新时代全党的奋斗目标,将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们党一切奋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带领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接续奋斗,不断创造人民幸福生活。“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从习近平总书记就职讲演至今,他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及人民。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⑤习近平.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2-15.在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重要论断:“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⑥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04).这些充分表明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是中国共产党持续奋斗的终极动因,是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逻辑起点,体现了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始终坚守人民立场、着眼于实现人民幸福生活。

2.鲜明底色:为民族复兴而奋斗。实现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1840年以来,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封建王朝的腐朽,中华民族持续衰落遭受了深重的苦难。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奋起反抗,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然而他们都没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国的命运,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就历史性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的肩上。自此中国共产党就带领人民踏上了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处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实现复兴梦的关键性历史时期。“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中国最鲜明的主题,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实现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可以实现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寄希望于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全体人民要用实干托起中国梦。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①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0.,为民族复兴而奋斗是习近平奋斗幸福观最鲜明的底色。

二、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生成逻辑

(一)以马克思主义劳动幸福观为理论渊源

马克思恩格斯准确把握时代潮流,在吸取了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批判继承资产阶级幸福观、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幸福观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幸福观,这是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思想渊源。

1.马克思主义劳动幸福观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劳动幸福观以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实践观、人民观、价值观、共产主义观为基石,凝练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劳动幸福观认为,幸福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在满足一定物质生活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自主自觉的劳动实践创造更美好生活和更高文明境界以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现实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劳动幸福观内在地阐明了幸福与劳动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幸福离不开劳动实践,劳动实践创造幸福。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揭示了人的异化、人的不幸福的根源——生产资料私有制,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还指明了实现全人类幸福生活的道路,即实现共产主义,《共产党宣言》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的幸福生活绘制了蓝图:“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66-667.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劳动幸福观的价值归宿,在那里个人的幸福将与全社会的幸福高度统一。

2.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对马克思主义劳动幸福观的继承与发展。首先,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在理论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继承与发展。其继承性主要体现在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秉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人民观、价值观、共产主义观。其发展性主要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转化、党的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不仅进一步阐明了奋斗与幸福的辩证关系,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还将奋斗幸福观贯穿于“统揽四个伟大”的全过程,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何为奋斗,为何奋斗,为谁奋斗,怎样奋斗;何为幸福,如何实现幸福,靠谁实现幸福等重大问题。

其次,习近平奋斗幸福观还通过新时代的治国理政实践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守正与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开创了新时代人民幸福生活的新局面: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全国人民幸福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为全国人民接续奋斗提供了深层动力;民主法制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为人民幸福提供了重要保障;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提供了精神动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为人民幸福生活提供了重要环境基础;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为全国人民幸福生活提供了外部条件;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为全国人民砥砺奋进提供了坚强领导。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和开创性的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幸福观,是马克思主义劳动幸福观在新时代最鲜活最现实的表达。

(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奋斗观为文化根基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善于创造的精神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内蕴着丰富的奋斗精神,是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生成的文化基因。

1.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中的奋斗观。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华夏儿女血脉里流淌的勤劳奋斗精神是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并不断迸发新的力量的重要原因。勤劳勇敢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熔铸于华夏儿女的血脉之中。中华文化中不仅有盘古开天地、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反映奋斗精神的古代神话故事,更有闻鸡起舞、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的鲜活故事反映着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顽强奋斗的精神;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不止情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实干担当精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奋斗挫折观;“苟利益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奋斗情怀等等,充分彰显和承载着华夏儿女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价值品格。

2.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对中华传统奋斗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智慧,他常常引经据典、化陈为新,将传统文化中的奋斗精神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结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例如,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他引用《左传》“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强调勤奋创造人生精彩。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激励全国人民特别是有志青年自强不息、顽强拼搏,通过艰苦奋斗实现美好理想。此类中华传统文化中催人奋进的格言警句常被习近平总书记所引述、征喻,成为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得以生成的思想养分与文化基因。

(三)以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奋斗史为历史底蕴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发扬“钉钉子”精神、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创造幸福生活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奋斗史成为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历史底蕴。

1.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奋斗观。在中共中央进驻西柏坡时,毛泽东针对党内出现的享乐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提出“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其中一个“务必”就是“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1438-1439.,警醒全党要经受住执政后的考验,必须在胜利面前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葆共产党人的奋斗本色,继续艰苦奋斗。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通过酸菜和苹果的故事生动地讲明白了一个道理:“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深刻总结了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始终保持着强大生命力与战斗力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艰苦奋斗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鲜明地指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就是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党员、干部必须要以身作则发扬和践行奋斗精神。在此背景之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把奋斗精神提炼到党的基本路线中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在世纪之交,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江泽民多次强调全党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发扬艰苦奋斗作风,脚踏实地地为党和国家事业奋斗,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被腐蚀,并始终保持生命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胡锦涛当选国家主席不久便前往西柏坡学习考察,他重温了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始终同“两个务必”紧密结合起来,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他还指出艰苦奋斗精神是民族、国家、政党的精神支撑。

2.习近平奋斗幸福观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精神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习近平奋斗幸福观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为历史底蕴,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幸福观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对“三大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和凝练了新时代奋斗精神的新内涵,在“两个大局”的时代际遇和风险挑战中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精神,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精神贯穿于统揽“四个伟大”的全过程,大道至简地阐明了奋斗与幸福的辩证关系,形成了习近平奋斗幸福观。“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②习近平.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21-01-01.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并凝练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正是始终不畏艰难、不懈奋斗才能由弱到强、由小到大,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奋斗精神正是贯穿百年党史的主线。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精神内核,它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以昂扬奋进姿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精神动力,是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实现复兴伟业创造幸福生活的最有力的动员令。

猜你喜欢
幸福观马克思主义总书记
父亲不断更新的幸福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时局图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退休老人经典感悟
幸福观及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