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道德与法治 渗透初中生的学习生活

2021-11-24 08:06江苏省兴化市临城中心校顾素华
中学政史地 2021年31期
关键词:友谊初中生中学生

江苏省兴化市临城中心校 顾素华

初中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容易被一些不良的风气影响。道德与法治课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观念,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正确的道德观念。但是,由于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将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当中。为了能将道德与法治融入学习与生活,逐步提高理解与实践能力,我们应该在学习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预习阶段融入生活元素

课前预习是学习教材知识的重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课前预习能够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老师引用的生活事例总是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因此而接受新知识。因此,将生活元素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能够使学生产生共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应当考虑到自己的生活方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学习教材中的内容。

例如,《友谊的天空》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是体会友谊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对友谊的正确认识,从而在生活中学会正确地交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家人以外,总有一群人一直陪伴着我们,与我们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与我们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一起畅想未来,这些人就是我们的朋友。因此,在预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朋友”作为切入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预习时,我们可以回忆生活中自己与朋友在一起时最快乐的事。通过回忆自己生活中与朋友在一起的往事,我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友谊的价值与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课堂活动中。

在学习《亲情之爱》这一部分知识时,在上课前我们可以听一听《我想有个家》这首歌,然后在音乐的带领下回想自己感受过的来自家人的爱,思考在哪些事情中能够感受到家人的关爱。通过预习与回忆可知,每天父母都为我们准备可口的饭菜,生病时父母一直陪在我们身边……都是父母对我们的关爱。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回馈我们的家人呢?由此思考,便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如何孝亲敬长、如何与家人和谐相处。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新知识,也有助于我们对自己的生活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悟。

二、在课堂学习中积累生活经验

在学习过程中,新知识的学习是我们探究新领域的起点。在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结合多彩的生活来进行学习,在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

例如,《遵守社会规则》这一单元内容范围较广,为了更好地理解相应的知识,我们可借助《中学生行为规范》来理解。《中学生行为规范》符合初中阶段学生认知,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把《中学生行为规范》作为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引申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同时也能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主动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中的条例。通过此种形式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还能够规范我们的行为,为今后的成长做好铺垫。

初中生好奇心与求知欲都很强,在学习过程中利用一些生活插图或影视片段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充满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亲情之爱》时,我们可观看电视剧《家有儿女》中的片段,思考剧中三个孩子的做法,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体会家对我们的重要性。

三、重视课后学习,做到学以致用

除了课堂学习以外,课后学习也是掌握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通常都是通过完成家庭作业来进行知识的巩固。这样的课后学习将道德与法治与实际生活分割开来,容易造成学生不知道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当将生活作为学习知识的来源与归途,在生活中多思考,尝试运用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与法律相关的知识后,我们可积极参加围绕这部分内容进行的辩论会。在开展辩论前,我们需要围绕“生活中是否需要法律的制约”这一主题搜集相关案例。通过参与辩论,我们就很容易认识到法律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创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律的保护。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法律意识,同时还能够强化自身的法治观念。

总之,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想要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我们就应当在学习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才能够会用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当多与同伴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友谊初中生中学生
以城为“媒”话友谊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
美好的友谊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友谊之路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友谊如何才能保持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