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教师课堂语言的“四力”

2021-11-24 18:52许丽萍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语文教师四力文本

许丽萍

摘要教师的课堂语言极具重要性,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智慧,通过具有创造力、亲和力、内驱力和凝聚力的语言鲜活属于自己的课堂,从而打造适合学生的生机勃勃的课堂。

关键词语文教师;文本;鲜活课堂

所谓的课堂语言,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表达的形式去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它是教师根据特定学生所预设的口头语言。教师课堂语言运用得当,能快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刺激学生思维的展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文本学习中去,从而形成系统完善的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语言将学生和文本相融合。所以,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是可以吸引学生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可以引导学生深人探究的,可以帮助学生生成的。当然,想让教师的课堂变得生机盎然,绝非易事,需要语文教师不断积累,不断进步,从而生成鲜活的课堂。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一说。

一、让学生喜欢极富创造力语言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使用重复的语言,而学生在这样日复一日的言语刺激下会变得迟笨。如果长期使用这种口头表达方式,学生感知到的就是杂乱的噪音,无法真正吸收进去。因此,语文教师应当转化语言,将语言转换成可以吸引学生的表达,通过对文本的描述,增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从而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生成感悟。在这样的语言环境影响下,将学生的兴趣快速激发起来,促进学生更好地生成课堂。

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胡明道老师是如何用极富创造力的语言来执教《童趣》一课: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下面的两幅画。第一幅画,一位儿童在蚊帐中对着一只蚊子喷射烟雾;第二幅画,一位儿童蹲在那里呆呆地看着墙角胡乱摆放的砖头和乱草丛一动不动……有没有感到很奇怪呢?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的?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生1:那个小孩对着蚊子喷射烟雾干嘛?

生2:他把蚊子招进来会不会被咬到啊?

生3:蚊子会不会被烟雾熏晕?

生4:那个对着墙角发呆的小孩在想什么啊?是不是傻了?

生5:这些事是真的吗?是什么年代的事情啊?是不是很有意思啊?

生6:这两件事有联系吗?

师:大家都进行了思考,很显然你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一下子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吧:

师:还有没有同学有问题呢?那我们就先来理一理前面那几个问题吧。“这些事情有意思吗”和“这两件事情有联系吗”这两个问题我们需要解决一下。我们再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合作学习,看看是否可以将问题解决了。

下列活动中选一进行小组讨论:

①苏州出版社需要现代版的《闲情记趣》,你思考一下你的童年趣事,可否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②苏州沈复研究小组或人教社编辑来访,你有没有话对他们说呢?你喜欢沈复吗?你觉得他的文章有“趣”吗?

胡老师这样的语言表达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他们喜爱的课堂创设,让他们在问题中生成思考,在思考中生成答案。胡老师将小组探究的问题从传统的问题转换成另一种新意的表达。正是因为它有新意,更加引人人胜,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就达到了新的高度了。

二、让学生走近极富语言亲和力的课堂

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会让学生感到轻松自如,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教师的仁爱和可敬。如沐春风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无比舒畅。教师的课堂语言可以是微风飘飞,不可以是暴风骤雨;可以是磁铁般去吸引,不可是钢铁般敲打;可以如冬日里阳光般温暖,不可像北极的寒冰般刺骨。这样充满温暖的课堂,就像春天里漫山遍野的鲜花般沁人心脾,像冬日里一杯醇香酒酿般温暖如初。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感受到的永远是教师那润物细无声的爱意和那缭绕心头的情意。

钱梦龙老师在执教《论雷峰塔的倒掉》一课时,中间有这样一个环节,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他极富亲和力的语言:

生1:这篇文章的文体有些杂乱,从标题入手像是议论文,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那它到底是什么文体呢?

师:这位同学认为鲁迅先生的文章杂乱,其他同学也这样认为吗?

(学生思考了一下开始展开议论,有些认为不杂乱,有些认为杂乱)

师:请哪位同学站起来说一说。

生2:我认为是有点乱。说到了雷峰塔的倒掉,然后去说东道西,写着还写到吃螃蟹,感觉七拼八凑,理不出头绪来。

师:在讨论过程中我似乎也听到有不同的说法,能给大家讲一讲吗?

生3:(很认真地说道)我认为鲁迅先生的文章应该是很严谨的。

师:嗯,说得很好,鲁迅先生的文章若是乱写,

那还是鲁迅吗?不和你们中学生差不多了。(微笑)不过这不是论述这个文本的理由,我们要从文章本身出发考虑。

生3:我认为文本中所写的都是关于雷峰塔倒掉。师:能说得具体一些吗?

生3:中间写的吃螃蟹和《白蛇传》,这些都是和雷峰塔倒掉有联系的。

生4: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师插:能更简化一些吗?)听说倒掉。

师:很好,那我们就用这个词语。大家就据此再去找一找,理一理线索。

钱老师用极富亲和力的语言点亮了整个课堂。他用到了“其他同學也这样认为吗?”加上诸多的委婉式语气,将学生摆在一个平等的位置,商量式地将课堂讨论延伸出去。让学生在商量中思考问题,在鼓励中生成答案。这样放松愉悦的课堂更有利于学生的生成。

三、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具有内驱力的语言课堂

教师课堂中的语言创设首先是让学生去聆听,在聆听中感悟,在感悟中形成能力。通过具有内驱力的语言让他们有所生成,更应有所提问。若是教师通过课堂语言点燃学生的问题,让学生们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的课堂效果是不是更好呢?而最成功的课堂不仅仅让学生将问题全部消化,而是另外产生更多更深层次的问题来寻求教师的引导。如何才能形成这样的语言呢?那就要求语文老师的课堂语言更具内驱力。

笔者在执教《出师表》时,用三句话来谈了我对诸葛亮的“忠”的认识:

“诸葛亮选择北伐的时機合适吗?说出你的认识,并讲一讲为什么。”

“极具智慧的诸葛亮,明知北伐的结果,为什么还会选择数次北伐呢?”

“诸葛亮为什么不将刘禅取而代之?个人名声与国家利益孰轻孰重?”

这三个问题很多学生都写在书上,课后多番阅读原著想要解决,却始终找不到答案。而后,很多学生经常一起讨论和多次找我探讨,始终没有准确答案。通过这几个具有无限内驱力的问题,笔者告诉学生学习是永无止境的。通过这样的课堂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思维的空间,并引发他们一直思考下去,一直有所生成。

四、让学生翻开具有凝聚力语言的课堂

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是极具个性的个体,而班级人数也是较多,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需要通过具有具有凝聚力的语言创设课堂。而如何能让语言具有凝聚力呢?语文教师要对课堂语言进行编辑,使其更具有感召力,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在手里,引导他们思考,促进思维活动。将生动有趣、有滋有味的课堂献给学生。

笔者在执教《春》时,便创设了这样的课堂预设:

师(指着黑板上的“了”):我们如何读它?

(有些读le,有些读lio)

师:那你们有没有数一下,《春》这一文中有多少个“了”呢?

(大家都摇头,并开始在书中寻找)

师:有多少个呢?

生:12个。

师:读什么呢?

生:le。

师:那就请大家把有“了”的句子圈出来,数一数多少句?

生:9句。

师:那我们就读一读它们,看看是不是别有一番滋味?

师:请一起读“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生读。)

师:有没有体会?

(学生都一脸茫然。)

师:那我们再把“了”去掉来读一读。

(生读。)

师:现在是什么感觉?

生1:感觉很是拗口,读起来一点都不完整。

生2:体会不到作者的心情。

师:很不错的体会。那我们一起再读一次,这一次我们不能把“了”去掉,而要读得更长一些。

(生读。)

师:这次感觉如何?

生3:读出来心花怒放的心情。

生4:感受到了作者对春天的欢呼。

师:相当不错。现在看来,这个“了”甚是重要。那我们把另外八句读一读,并感悟。

在这个课堂预设中,学生们感悟到了“了”的价值所在,也学会了如何去品味句子,感悟句子中的情感所在。

教师课堂中的语言是课堂中最重要的引子。而教师一定要善于使用鲜活的语言赋予课堂更多的创造力、亲和力、内驱力和凝聚力,将课堂打造得更加鲜活,更富有能量。

【作者通联:山东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四力文本
以“四力”赋能报道 把新闻提“鲜”变“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用好“四力”法宝 “走”深新闻一线
增强“四力”靠什么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