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化社会中“视频逻辑”对媒介表达的重塑

2021-11-24 09:27殷红梅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重塑媒介逻辑

摘要:媒介化社会是指媒介已经变成一种动态的逻辑,渗透在社会生活中,甚至重塑社会结构。我们当下正处于一个视频爆发的媒介时代,不可否认,短视频已经充斥并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当中。视频逻辑是对于媒介逻辑新的发展和阐释,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个体已经变成了一种传播力量,视频逻辑打破了空间的限制,重塑了空间属性,并且出现了虚拟关系,增强了人的联结性。基于这种改变,视频逻辑对日常生活的媒介表达也进行了重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视频场景生活化、内容叙事情节化和交流互动情绪化。

关键词:媒介化社会视频逻辑媒介表达

一、何为媒介化社会

施蒂格·夏瓦在《文化与社会的媒介化》中认为,媒介化的过程其实是媒介利用媒介逻辑,对社会制度介入影响、渗透,甚至是运用媒介逻辑对整个社会结构发生重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媒介既然能够改变社会制度或者是重构社会结构,那么媒介自身也会变成一种制度,也就是说,社会中的制度结构会因为媒介逻辑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媒介变成了社会运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结构。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万物皆媒”的时代。万物皆可以成为媒体,“万物互联”也在一步一步的成为现实。媒介化社会不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理论上的趋势,而是实实在在的成为了现实生活中正在发展的趋向。在媒介化社会中,媒介已经变成一种动态的逻辑,时时刻刻渗透在社会生活中。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当下正处于一个视频爆发的媒介时代,各种短视频APP或者是视频小程序已经开始充斥并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社交APP就能发现,文字图片已经不再是主流,我们每天接触的新闻信息,也都在向着视频化发展。传统的媒介逻辑也应该得到新的阐释和发展。

二、视频逻辑——媒介逻辑的延伸和发展

媒介化社会,就不得不强调媒介逻辑在媒介社会中的作用。媒介逻辑是指媒介组织如何把握媒介制度,如何组织媒介内容,如何做到信息传递效果的最优,如何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为受众服务。

进入视频爆发的时代,媒介逻辑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媒体组织该如何做,如何把握受众的注意力。媒介赋权,每个人都可以作为一种传播媒体出现,尤其是短视频的快速发展,降低了过去文字表达的门槛,普通受众也可以通过短视频进行自我表达,进行信息传递,并且这种表达不仅广泛,而且深入大众的日常生活。

整个社会的表达趋势在媒体上的表现朝着视频的方向发展,视频逻辑可以说是在媒介逻辑上的一种新的阐释延伸。这种发展对过去有一定的颠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传播目标转变,个体成为一种传播力量。之前媒介逻辑关注的是怎样获得好的传播效果,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受众的注意力;而视频逻辑让普通大众拥有了传播力量,大众可以通过主动的去传播信息,甚至主导自己日常生活的传播和表达。对于这一点,体现最明显的就是抖音和快手APP的发展,抖音和快手虽然在用户的定位上有差异,但是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同样拥有简单易操作的短视频模式。这种简单易行的方式,降低了媒介表达的门槛,让更多的人有了发声的机会。

第二,打破空间限制,重塑空间属性。用户在镜头前有一定自我表演的成分,短视频的普及,让普通大众拥有了在镜头前向其他用户表现自我的机会,面对潜在的观看者,大众往往也会希望自己以“更好”的形象出现。在镜头前的自我建构的过程中,视频中的空间形象、空间内容也会延伸到线下现实空间。视频空间和现实空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现实空间的内容会影响到视频中的空间属性,视频中的空间属性也会转化为现实空间的内容或形式。

第三,联结性增强,出现虚拟关系。视频逻辑强调的不仅是一种传播交流,更强调互动和关系的建构。视频直播让很多分散于各地,但是有着共同遭遇或者共同处境的人联结在一起,大家可以在镜头前一起分享故事,共享情感,虽然有着地域的区隔,但是心理上的距离明显拉近了。在这种情况下,虚拟的陪伴关系就会被建构。

三、视频逻辑重塑媒介表达

(一)视频场景生活化

视频逻辑主导的媒介表达,更加注重场景生活化。当我们身处媒介化社会,视频逻辑对日常生活的表达会倾向于大众化。每个人都有机会利用短视频分享自己的故事,而普通大众最多的内容是来自于生活,大家也乐于记录分享生活,观看别人的生活,这也就变成了一种用户生活需求。如此一来,视频中的媒介表达场景必定是来源于日常生活,更加有生活气息。

(二)内容叙事情节化

在视频逻辑之下,即便是短视频,最能吸引受众关注,能够留住受众并让受众有兴趣观看完的视频,它的故事叙述一定有波澜,有情节的转折。在抖音上,粉丝破千万的用户,他们分享的视频中,都是在讲故事,要想讲好故事,就不得不重视故事情节。大众的注意力不会一直聚集在毫无波澜的事情上,缺乏情节,注意力就会转移。所以,视频逻辑主导的媒介表达往往更加注重内容叙事的情节。

(三)交流互动情绪化

大众进行视频分享,不只是为了满足自我表演,更是一种想要互动交流的情感宣泄和分享。尤其是视频直播,很多时候,大家在直播间相聚,或者是进行交流,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去感受一种“在场感”的互动,或者情感的联系。很多游戏主播开直播,除了要分享游戏技能,或者是打比赛,还有很多时候是在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大家随便聊天,增进与粉丝之间的感情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所进行的互动更多的是是一种情感上的联系,这些内容是来自于生活的,这种情感联系就变成了媒介表达的重点。

四、结语

我们处在一个媒介化社会中,这绝不代表我们是被媒介技术所驱使的,而是意味着媒介变成一种和我们时时刻刻相处的资源。媒介化社会强调媒介是一种动态的逻辑体系,这种动态的逻辑体系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是重塑我们的社会结构。但是我们也要警醒,我们不是媒介的奴隶,媒介是我们构造未来的一种资源。

参考文献

[1]彭兰.视频会议应用与工作的“媒介化”[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4(01):64-69.

[2]彭兰.视频化生存:移动时代日常生活的媒介化[J].中国编辑,2020(04): 34-40+53.

[3]戴宇辰.媒介化研究:一种新的传播研究范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2(02):147-156.

[4]周翔,李鎵.网络社会中的“媒介化”问题:理论、实践与展望[J].国际新闻界,2017,39(04):137-154.

[5]马凌,蒋蕾.媒介化社会与当代中国[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6]施蒂格·夏瓦.文化与社会的媒介化[M].刘君,等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21.

作者简介

殷红梅,女,汉,山东省青岛市,学生,硕士,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方向。

猜你喜欢
重塑媒介逻辑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双减”正加速重塑教育出版
新春特辑:我们的“重塑”
逻辑
重塑未来
我们还能有逻辑地聊天吗
撞色拼接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女生买买买时的神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