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力学微分方程的气候变化预测模型构建

2021-11-24 09:27刘泓良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摘要:由于人类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活动改变了大气中CO2的浓度,由于CO2是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地球的放热、散热的循环系统相互作用,改变了地球的能力平衡,使得地球的海洋表面温度、陆地表面温度发生改变,而温度的改变又进一步影响CO2的浓度,使得地球温度处在动态变化之中。本文通過建立海洋表面温度、陆地表面温和CO2的浓度的动力学微分方程组。

关键词:CO2浓度;温室气体;动力学微分方程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975年,布勒克教授在一篇论文中预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会导致明显的全球变暖”,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提出了“全球变暖”这一概念。全球变暖会引起冰雪融化、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等,这不仅会破坏全球的自然生态系统,而且威胁人类的生存。所以“全球变暖”的概念一经面世就立刻引起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主要研究了加拿大各地的温度时空变化趋势、海洋温度变化规律,建立模型预测未来25年全球的气候变化,讨论全球变暖与极寒天气的关系,最后提出描述这种复杂全球气候的新概念,有助于非专业人士理解气候变化态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立气候变化的动力学微分方程

2.1二氧化碳浓度方程

三、模型的结果和分析

3.1二氧化碳浓度和人口数量的预测结果

依据1990—2020年的CO2浓度和人口数量,对方程(1)进行了预测,初始条件为:t0=1990,tF=2018,P0=52.8134亿,C0=354.16ppm,CO2浓度的增长率α1=0.028,α2=3.7*10-5,M=120,人口增长率α3=0.0235,α4=3.7*10-6,其模拟结果如图1、图2所示,同时对未来25年的CO2浓度和人口进行预测,数据如表4。

3.2地球表面平均气温的预测结果

用1990~2020年的海洋表面平均温度和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的数据,对未来25年的地球表面平均温度进行了预测,初始条件为:t0=1990,tF=2018,T1(0)=11.925,T(0)=14.39,β=0.021,γ=0.087。然后对未来10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进行预测,如下表5所示。

3.3结果分析

结合图1和图2人类若不采取任何措施,在2044年地球CO2浓度将达到439.15ppm,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将相比于现在上升0.41℃。

参考文献

[1]IMedhaug, M. B. Stolpe, E. M. Fischer & R. Knutti, Reconciling controversies about the ‘global warming hiatus’, 2017, Nature

[2]苏京志,温敏,丁一汇,郜永祺,宋亚芳.全球变暖趋缓研究进展[J].大气科学,2016,40(06):1143-1153.

[3]Le Page M. 2013. No end to the warming [J]. New Sci., 220 (2946): 34–38, doi:10.1016/S0262-4079(13)62854-7.

[4]王绍武,罗勇,唐国利,赵宗慈,黄建斌,闻新宇.近10年全球变暖停滞了吗?[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6(02):95-99.

作者简介

刘泓良(1993-),男,汉族,天津工业大学MEM硕士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