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交焦虑成因及建议

2021-11-24 09:27曹经纬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大学生

摘要:社交焦虑是比较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在国内外已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也是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大学生这一群体因其特殊性,也是主要的社交焦虑障碍群体。故本文从大学生的角度对社交焦虑的成因进行阐述并给出一些可借鉴的建议。

关键词:社交焦虑;大学生;社交焦虑障碍

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网络中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长,习惯在网络中展现出多面姿态来打造自己的“人设”。在网络中,现实中沉默乏味的人也可以展现出幽默风趣的一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电子屏幕这块屏障。但在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却没有在网络中那么轻松简单。人们习惯于在虚拟网络中畅所欲言,却渐渐地忘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人进行正常的交流。于是,有一类人群,当他们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时,会出现脸红、发汗和慌张的情况,并且还会不断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害怕受到他人注视。由于这种情况的频发,相比于建立良性认知,他们大多数人更倾向于逃避,如减少与朋友的往来与交流,转而沉溺于网络中,陷入不良循环。这种症状,被学者称为“社交焦虑”。而大学生群体因其特殊性,成为了社交焦虑障碍高发人群。

一、社交焦虑概念的界定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又称社交恐怖症(social phobia),是指对社交场合或对在别人面前表演(或感觉被关注)存在显著的、持续的担忧或恐惧,从而妨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的障碍[1]。

当有社交焦虑的人出现在陌生人或者不太熟的朋友面前,他们觉得自己会被他人仔细打量,会表现出过分对当时社交情境的担忧,担心自己的所说所做会让自己丢人。过分的社交焦虑会影响我们正常的社交活动,并最终会导致社交焦虑障碍。

二、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成因及相关研究

相关研究对社交焦虑的成因有不同说法,有人提出是由于缺乏社交技能[2]。有国外研究则认为是认知失调的结果[3],即青少年阶段或者成年早期的生活经历导致个体在很早就形成了对自己和他人特定的看法,由此表明,在早期形成不良认知对我们今后社交能力的影响不容小觑。

在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成因进行探究后,发现在一项关于大学生羞怯原因的调查研究显示[4],社交焦虑的主要特征有:害怕被拒绝和消极的评价、缺乏自信以及不知道怎么和他人交往。而自我评价较低、低自尊、自我接纳社交技能不足是社交焦虑产生的重要原因。而从多层次的角度来看,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心理原因。社交焦虑障碍的患者从小自尊心就较强,且对他人的称赞有很大的期待,做事容易受外部动机的驱使,但往往事与愿违,所期待的和实际得到的有巨大落差,导致心理开始出现问题。

第二,家庭原因。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导致了患者童年出现的不良心理,如专制性和权威性都会让患者从小自信心不足,容易怀疑自己,做事畏手畏脚。

第三,社会原因。患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一种攀比和过度内卷的环境,缺少鼓励和交流,家长孩子的功利心都较强。

第四,思维方式。患者容易钻牛角尖,坐了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缺乏自我效能感。觉得自己的言行都会被人当成笑柄。而其实,别人根本没有那么多心思放在你身上。

第五,性格原因。内向,自卑都会导致患者害怕与他人交往,而越是这样,越容易钻进死胡同进入恶性循环。从而导致缺少朋友,更缺乏与他人的沟通。

三、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及建议

现有研究表明,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是社交焦慮障碍的首选心理治疗方法,即通过改变来访者对社交场景和行为的不良认知来缓解其社交焦虑情绪。认知行为治疗又分为团体与个人治疗,其中,个体CBT的疗效是最佳的。

对于不想通过专业心理咨询,而是想通过自己努力去改变的人,本人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作为当代大学生,需在网络与现实中的社交寻找到一个平衡,不能因在现实中的社交中受挫而转而沉溺于虚拟社交中来寻找自信。可以坚持自己的运动习惯或者培养几个运动爱好来获得健康的体魄,形成自律的作息,从而提升自我评价;通过参加一些社团或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久而久之,不再依赖于网络,会发现与人交往并没有那么难受。

第二,可以先通过与一两个关系较好的朋友开始练习谈话,这样不用担心会出现在一群人里自己没有存在感和冷场的局面。例如在日常的对话和交流中,可多留意他人的话语,减少注重心底里的自我对话。通过和亲近朋友聊天,你不用再过度关注自己的表现,只要抛出一些话题或者仔细倾听对方并给出适当反馈,也会让自己得到高自我效能感。

第三,忌完美主义。要知道,没有一个完美的人,也没有一场完美的谈话。在每一次谈话中,都有可能出现尴尬,冷场的情况,但这并不影响整体社交的氛围。不要将注意力过度放在刚才的小小过失中,将话题进行下去,把对话变得更有趣才是我们该做的,而不是觉得自己说错了话又开始焦虑自责,这样只会让情形更加尴尬。我们可以对自己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允许自己犯错误的存在,这样他人与我们交往也会更轻松。

最后,逃避解决不了问题,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最终是回归到人类这个大的社群里去,与我们的同类进行交流互动和生活,我们并不是孤独的个体,我们每个人都属于人类这个群体。所以,从现在开始,打开自己并真诚的与他人交往吧。

参考文献

[1]刘兴华,钱铭怡.社交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06):71-75.

[2]杨眉.青春期集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实践.天津出版社,1995, 105-106.。

[3]Jeffrey E.Young, Cognitive -behavior Approach to Friendship Disorders, from Friendship and Social Interaction, edited by V .J .Derlega &B.A.Winstead,Newyork:Springer -Verlag,1986,253-254.

[4]谢刚,刘翔平.关于大学生羞怯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研究.社会心理研究,1996,(2).

作者简介

姓名曹经纬(1995-),男(汉),江西省上饶市人,研究生,云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心理健康与咨询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