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如何在中学实施

2021-11-24 09:27李海燕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纲要劳动学校

2020年《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2020)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指导纲要》里针对劳动教育提出的三个基本特征(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对当今高中劳动教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行动指南。本文主要结合《指导纲要》文件,探索如何开展适合学生的高中劳动教育。

一、高中勞动教育现状

一是学校和家庭对待劳动教育要求不一致。

二是高中生喜欢的劳动类型非常丰富。

三是学生参与体力劳动的时间有差异。

四是学生对于劳动体会有差异。

五是学生对劳动教育认同感有差异。

二、推进高中生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

《指导纲要》(2020)指出,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首先,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学校要至始至终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学校还可以设立“劳动标兵”“先进积极劳动分子”“校园劳模”等奖项授予表现优秀的学生,进一步肯定和激发学生的劳动激情。

其次是培养学生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然而很多学生因为花在个人生活自理的时间过长而影响了学习时间,甚至因此违反了宿舍的作息规定。一些学生虽然有参加过劳动,但是动作生疏,劳动效率低下。这些都表明学校应在学生当中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固化良好劳动习惯。此外,在劳动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并通过实践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创造,提高劳动效率。

三是丰富劳动教育课内容。按照《指导纲要》(2020)的要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因此,每一节的劳动教育课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如果能将优质资源进行有效统整,邀请社会能人、工匠、传统技艺师傅、非遗传承人、老专家、老艺人等进校园举行讲座和技能指导,那么将会极大提升教育的指导性,实现劳动可学习、可模仿、可操作和可转化。

四是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比如地理教研组可以引导学生绘制“学校劳动教育开展空间的丈量和制图”;美术教研组可以开展“插花知识和技艺的学习”“劳动成果与美学相结合”;通用技术教研组可以开展“编程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的研究。总之,多个学科的融入,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为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发与建设提供实践导向,推动学校劳动教育的科学、有序、长效、高效开展,构建齐心协力育人的良好模式。

五是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只有提供劳动实践的机会,学生才能真正学以致用,体会劳动的光荣。校园之中,除了有亭台楼阁、花草树木之外,还有池塘等。除了每天的打扫教室和清扫宿舍外,学校还可以安排某一时段的几种大扫除,集体合作,重点捡拾清扫落叶、垃圾;扫除大路小道、走廊通道灰沙;清理花圃、绿化带等卫生死角;清洁石凳、露天座椅、宣传栏、标语牌、公益广告等,整饬校园环境。

六是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劳动文化。学校可以利用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节日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学校还可以举行各种劳动技能的比赛,如插花比赛,烹饪比赛,整理宿舍内务比赛等,提升劳动教学的趣味性和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七是重视家教合作。有些学生在学校劳动表现良好,但是一回到家就被剥夺了劳动的权利或放松了对自己的劳动要求。针对学校和家庭对待劳动教育要求不一致的调查结果,教师可以让家长在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基础上,明确家长的劳动教育责任,鼓励家长让学生在家庭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主动指导和督促孩子完成社区劳动任务(《指导纲要》,2020),让学生接受锻炼、磨练意志,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最后是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教师要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在每次劳动实践课中,教师可以把班里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轮流完成不同的劳动任务,每个小组安排一位主要的负责人。每次劳动结束后以学生自评为主,辅以他评,如实记录学生劳动教育活动情况,收集整理相关作品,纳入综合素质档案。学段结束时,依据学段目标和内容,结合综合素质档案记录,综合性对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劳动素养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定。

四、总结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生进行劳动教育,要特别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劳动实践能力。教师要多渠道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者的思想情操,学会塑造自己和建设世界,最终实现树德、增智、强体和育美的目的。

作者简介

李海燕,女,1975.12,汉族,四川,大学本科,重庆七中,高中教育和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纲要劳动学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近日出版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一步一个脚印 迈向网络强国
学校推介
刍议纲要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