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落地

2021-11-24 09:27王杰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品格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未来学生必须拥有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但在实际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如何落地生根。究其根本,还是在于核心素养本质上回答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对于“怎样培养人”却并未做更多如何解释。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線教师选择,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将以高中数学学科为例,思考当下数学教学的出发点与核心素养的落脚点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差距,还需经历什么样的途径,着重探讨核心素养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落地。

一、立足于“内容素养”,数学教学要夯实基础

高中数学课程自身的抽象性与单调性,使得教师教学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地位,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教学不能时时感染学生,学生就难以主动求知,被动的、强制性的接受知识只会增加其心理负担。因而在倡导增强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下,立足于“内容素养”,夯实基础,才能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首先:重视知识的引申。数学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需进行适当的内容重组,做必要的引申与拓展。教师应结合本班学生实际,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结构及自身发展,且能激发其兴趣的知识进行拓展教学,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其次:重视思想的交融。高中数学不仅重视知识的引申,更注重思想的交融。尤其是在解决具体数学问题时,往往会多种思想相碰撞,这时就急需教师做引导。

例如,在讲解柱体的体积时,学生对于“等底等高”、“等积等高”、“等积等底”几种类型的柱体易出错。究其根本还是在于学生对于柱体和椎体的公式运用意识浅薄。由此我们可设立“走进直棱柱”专题,让学生整体感知柱体的体积公式,加深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同时感悟数学中点与线的内外呼应,线与线的不期而遇,动与静的相互统一,纵然题型千变万化,我们依然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并以此来增加学生运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二、立足于“品格素养”,数学教学要锻造理性

进入核心素养的时代,教师要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既关注“关键能力”,也关注“必备品格”,由此实现数学教学到数学教育的转变。尽管对于必备品格我们尚无精准的定位,但毫无疑问,应该包括“数学意识”、“数学理性”、“数学思维”等等。

数学最讲究多向思维。在教学中,若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思考,做到“一题多解”,方能锻造学生能力。也可通过改变条件或结论,进行“一题多变”,使学生广泛联想和类比,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变通性。另外,还可指导学生“一法多用”,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立足于“实践素养”,数学教学要锻炼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体现,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学生核心素养不仅体现为“思想力”,更体现在“实践力”,实践才能让学生与数学更有深度的相遇。

例如,在讲解指数函数一节,预设有一张足够长的纸,通过折叠多少次,它的厚度能够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在实际教学时,我们可设置专题“A4纸中的数学”,让学生自主研究A4纸的质量、厚度,以及最多能折多少次,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一张A4纸最多折6次,但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厚度为0.01毫米的纸折叠30次就能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尽管现实我们达不到,但通过此过程,学生会有突破感官的理性认识。打破定势,超越常识和经验。

“核心素养”是学生数学素养可持续性发展营养液,更是数学教育的风向标,是对数学教育最具战略意义的召唤。在未来教育中,我们更应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努力学习,建立愿景,这样才能少走弯路,才能在教学中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作者简介

王杰(1992-),女,汉族,四川都江堰市人,研究生。

猜你喜欢
品格核心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品格提升在小学语文亲子阅读中的渗透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冬季暖男必备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