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社招生源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1-11-24 09:27徐红静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高职院校

摘要:高职院校要想让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等方面都能展现出积极向上、奋发拼搏的精神面貌,先要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集体归属感,这也是思政教育工作取得成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如果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集体归属感方面取得成功,学生日后就会更好地在社会立足,能带着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工作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在新的集体中实现快速成长。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哪些因素会对学生集体归属感的形成造成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为做好学生的思想情感工作做好准备。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招学生;学校归属感;影响因素

学校归属感就是学生从心理、情感、思想等方面入手对自己就读的学校形成强烈的认同,把自己当成学校中的重要成员,愿意承担责任与义务,能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踊跃表现自己,把自己与学校当成一个整体。过往学者在研究中了解到,学生在学习方面能否取得优异成绩,能否形成健康心理,这些都与其学校归属感的强弱有关。所以,本文深入分析哪些因素会对高职院校社招生学生的集体归属感产生影响,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能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扫清障碍。

经调查了解到,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与个人自尊、人际关系、学校环境等因素有关,足以体现出高职院校对社招生源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将关系到学生能否形成学校归属感,在分析过程中同时关注了学校与学生个人两大因素。

一.学校方面的影响因素

1. 学校硬件方面

在影响社招生源学生学校归属感的诸多因素中,学校硬件如地理位置、交通环境、校园环境等并不会对非全日制学生产生过于明显的影响。作为社招全日制在在校生,他们的学习时光基本是在学校度过的,他们要抓紧在校期间的每一分钟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增加知识储备。因此,他们向学校的硬件设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包括图书馆、地理位置、食宿条件等。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环境中主要有四个关键要素,包括协作、会话、情境、建构。对于社招生而言,校园环境是构成“情境”的主要因素。在培育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校园环境是有效载体,能对学生产生无形而持久的影响。非全日制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毕竟不同于其他在校生,社招生不能像全日制学生一样长期处于学校这样的环境之中,校园文化对他们产生的熏陶作用并不强。这种特殊性的存在,不利于社招生学校归属感的形成。

2. 学校软件方面

与硬件设施对于社招生学校归属感产生的影响相比,软件对他们产生的影响更为持久,这种影响是通过多个因素实现的。

第一,学生会对自己就读学校的发展现状与前途表示关注,也会分析自己选择的专业日后能给自己的就业提供怎样的有利条件,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形成。

第二,班主任的领导力、任课教师的能力、学校领导的关怀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不同的学生会向教师的授课方式、学习评价等提出不同的要求,但多数学生都希望能与教师之间形成融洽的关系,希望教师能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要想让社招生形成强烈的学校归属感,学校层面要对学生予以关怀,教师要从情感上对学生带来慰藉,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尽已所能对学生提供帮助,让学生享受到呵护、关爱,在学校生活中能产生踏实感、满足感,逐渐形成强烈的情感归属。

第三,网络教学与线上学习是社招生学习课程的主要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难以像传统教学一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现场监控,也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生生间、师生间在空间上是分离的,即使在参与学习活动中能积极进行讨论,也只是以语音或文字的方式进行,教师无法对他们的表现进行现场点评,也不能对他们的学习进行动态监督。网络课程的这种特征,忽略了学习机会的获取、学生体验的增强、学习方法的拓展等,都会对社招生形成学校归属感产生影响。

二.学生个人方面的影响因素

1.和谐的人际关系

社招生日常会与多种人接触,他们的人际关系要比全日制在校生复杂,但接触最多的往往还是自己的同学,他们与同学的接触方式有线上与线下两种方式。因此,社招生能否形成集体归属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同学关系是否和谐。融洽的同学关系,意味着社交生在参加集体活动的过程中能得到其他同学的尊重,他们在情感与心理方面的需求将得到满足。这种满足感的产生,能让学生意识到自我价值,把自己当成集体的一员。可见,这是一种能形成学校归属感的基本心理体验。

2.有效的沟通方式

学校归属感的形成,是学生在长期与教师、同学、管理者相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加深的。学生通过自己与其他人之间的沟通,能增进对他们的了解,彼此之间形成信任感。可见,如果学校领导、教师、管理人员能采用恰当的方式与社招生进行沟通,就会给他们带来良好的心理体验,对他们的教育与引导也会产生春风化雨的效果。所以,社招生集体归属感在形成的过程中,有效沟通显得十分重要。要想让沟通产生预期效果,教师与管理者要对自己的主导地位产生足够的认知,要对学生表示理解、尊重,愿意倾听学生的烦恼,能对学生表示包容,尽量引导学生发泄消极情绪,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为他们排忧解难,让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平等、亲密,真正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

3. 网络线上学习自主性的影响

高院院校的社招生一般都已经拥有了一份工作,他们是具备了一定自律、自主学习意识的成年人。之所以要强调这种自主性,因为这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特的学习风格,也能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自主性较强的学生不会过于关注其他同学的学习,也有可能因为提前掌握了某方面的知识而自以为是。在网络环境之中,这样的思维方式不利于与他人进行协作,也不利于建立庞大的“学习群”。

4. 在线学习对网络学习“群”归属的忽略

对人的各种需求进行分析,社交与归属方面的需求处于基础位置。任何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对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形成正确的认知,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会产生“我是谁?”、“我属于谁?”之类的困惑。社招生已经成年,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其他同学之间的交流不够充分,忽略了学习“群”建设的重要性,没有建立网上集体这一概念。这些现象的存在,導致社招生无法形成学校归属感。

除了上述因素以外,还有许多因素都会对社招生学校归属感的形成产生影响,每一个因素都不会单独起作用,学校归属感是在学习环境中人、物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也是一种稳定的情感态度。因此,所有的影响因素都会同时产生作用,本研究的进行,能为高职院校培养社招生学校归属感提供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高瑞.高职学生学校归属感影响因素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第一期, 2012(10).

[2]哈战荣.当前高校学生学校归属感现状调查及提升途径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5).

[3]蓝俊以,华盛.高职院校学生学校归属感现状与构建—以Q学院为例[J].品牌,2015(6):293-294.

作者简介

姓名:徐红静(1983),性别:女,籍贯:山东荣成,职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政、管理。

2020SJB0750高职院校百万扩招下社招学生学校归属感培养途径研究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高职院校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