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现存问题及发展建议

2021-11-24 09:27杨子一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入学率师资差距

杨子一

新中国自成立70多年来,教育意识和政策的飞速增长。同样的,各大改革和战略所取得的成就也是硕果累累。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有近八成的人不识字,小学生在校生,中学生在校生,和大学生在校生的比例成尖锐递减状。而如今,不仅在校生人数增长至几百倍,三者的比例也逐渐进化成了更加平稳的梯形。这意味着从大数据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总受教育人口在稳步增加,高端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1然而,即使成就显赫,如今仍存在着一些更细致的问题。自google从2008年开始提出“大数据”概念后,我国也迅速将其投入各大行业的应用中。在大数据的辅助下,一些相对微小不直观的问题相继浮现。本文将着重对三个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将对未来规划提出建议。

1. 高等教育仍不够普及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党中央就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的基本方针2。1954年人大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设立并且逐步扩大各种学校和其他文化教育机关,以保证公民享受这种权利”作为第一条以法律形式保护公民受教育权的规则,彻底的保障了每一位公民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改革开放之后,再一次强调“教育是民族的根本”。各大教育政策相继出台。目前,我国的小学学龄前儿童净入学率为99.95%,初中阶段入学率为100.9%,高中阶段入学率为88.8%。高等教育入学率大大下降,为48.1%。小学及初中阶段高达100%的入学率意味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策略实施的成功性,如此高百分比的入学率意味着几乎每一个小学初中学龄段的儿童和青少年都可以排出各种阻碍因素,去接受基本的素质教育。若只观看这些数据,中国的教育发展确实生机蓬勃,然而,之前所陈列的数据只为入学率,并没有去处因为各种因素辍学或者未能毕业的人口数量,及该数据不能代表持有该教育阶段文凭的人口数量。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五月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约为全国人口34.8%,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约为15.2%,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约为15.6%。如果严格按照文凭划分,根据2019年的数据分析看,全国拥有本科学历的人仅占总人口的3.98%,研究生占比为0.6%,博士生更为稀少,仅有0.057%3。对比美国的本科生占比-29.9%(2019年)4,我国接受过本科及以上等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比仍相对较低。

2. 城乡教育差距依然巨大

基础教育的质量是教育成就的重要决定性因素。然而受制于经济水平,教育意等因素,乡镇的教育水准一直远远落后于城市。两者差距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1首先是资源差异。一直以来,国家教育政策都着重于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区域,经济落后的乡镇地区则往往被忽视。经济所带来的便利,导致城市教育机构拥有远比乡镇教育机构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条件。根据中国教育财政研究院给出的数据分析,2016年下学期和2017年上学期,全国学前和中小学生教育阶段家庭教育平均支出为8375元,其中农村为4595元,城镇为10938元5。在政策便利和经济优势的匡扶下取得的教育成果会继续维持或加速着城市的发展,而处在劣势形势的乡镇地区则会被不断拉出差距。这些差异最终又回馈到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中,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得城乡教育水准之间的鸿沟,越发地不可跨越。

1.2其次,城乡师资的差异,也是导致整体教育水准不平衡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农村师资及其匮乏,尤其是在偏远山区。历年来师资差异都维持在18:1这个可怕的差距上6。此问题其实也可以将根源归咎到城乡经济差距上。比起选择经济发展落后,缺乏机遇,生活不便利的乡镇,更多高校毕业生都更愿意选择实力優厚,待遇丰富的城市学校。城市中的教育就业机会也远远多余乡镇地区。除了进入学校执教,还有五花八门的教育机构可供教师选择。长久以来城乡不对等的吸引力使两者之间的师资差异越发巨大。

1.3最后一个差异则为意识形态的差异。乡镇地区家长对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深刻的意识。也许是因为许多农村或者偏远山区的家长自身就未能够接受到好的教育,所以教育为国家根本的理念并不足够普及。尽管越来越多出身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学子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考入了高等学府,相较于城市地区的升学率而言,前者的概率仍然太过于渺小。

3. 地域教育资源差距

上一段落对城乡教育差距原因进行了分析,此部分会进一步展开,对更大范围的域教育差异进行讨论。不仅城乡教育上有着让人望而却步的巨大差距,城市和城市,地域和地域之间也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据中国教育财政研究院给出的数据,中国东北地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家庭教育支出可高达平均13305元,而西部地区仅为7001元。其次,在中学教育阶段校外兴趣班支出中,东北地区依旧保持最高,生均支出达3693元/年,其东部地区紧随其后,为2535元/年,而中部地区(1463元/年)和西部地区(1308元/年)则排在末位。在中小学生兴趣班参与率上,东部(26.7%)和东北部(21.9%)地区仍高于西部地区(17.6%)。尽管这些数据仅取自于除了除西藏、新疆和港澳台地区外的29个省份353个县,仍然不难看出在教育的经济支出和参与率等方面,西部地区远逊色于东北部地区。而这项研究并为囊括我国教育资源最为匮乏的西本部地区(西藏、新疆)及较为丰度的港澳台地区。如果将其全部囊括,得出来的数据只会体现出更严重的分化。

4. 结论与建议

目前,我国最为严峻的教育问题就是发展不均衡。其中包括着高等教育文凭占过小、城乡和地域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根据前文的分析,这些问题的共同根源之一便是经济的差异。在经济发展良好迅速的城市和地域,教育的投入占比远高于落后地区。而少的投入则意味着少的高等教育普及率。综上所述,目前最紧急的问题就是保证持续性的予经济平衡发展。细化来说,对于教育资源落后的农村山区以及西部地区,应当给予更多的教育资源,落实更好的政策去吸引师资。其次,落后的意识形态也需要更好的引导,在偏远贫困山区,除了扶贫为首要任务外,宣传科学教育方针,知识的重要性也必不可少。只有当人民的思想觉悟上升到重视教育的意义的时候,他们才会真正的愿意去为了教育而投入。

猜你喜欢
入学率师资差距
2020年我国在校生2.89亿人
从小学入学率和师生比看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特点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课桌和电脑的差距好大
全世界都在扩招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公务员培训兼职教师暨公共管理硕士(MPA)校外导师人员名单的通知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