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地区红色革命歌曲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2021-11-24 09:27何怡璇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党史

摘要:红色革命歌曲通过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結合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和具体任务有目的的传唱红色革命歌曲,帮助高校的青年学生把个人理想汇入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中并在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明确党史中陕甘宁地区红色革命歌曲的内涵及特点,了解其深刻的价值,从而优化红色革命歌曲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作用表现。

关键词:红色革命歌曲;党史;价值作用

一、党史中的红色革命歌曲

百年党史中涌现出多样化的歌颂革命行为和赞扬无畏的先锋战士的歌曲。这些红色革命歌曲通过被传唱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让人们在革命战争年代将共产主义信念武装到心灵。当代的红色革命歌曲是一种信念的传承,精神的传承。

(一)红色革命歌曲的内涵

回眸陕甘宁地区在那个时代所产生的红色革命歌曲,可以将其大致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表达陕甘宁地区工农群众坚定的革命信念,历史将永远铭记披荆斩棘,为了理想岁月浴血奋战在前线的革命先烈。第二类是歌颂共产党、歌颂伟大的领袖的抒情、赞颂类歌曲,将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体现得淋漓尽致,将领袖的实践伟力、思想伟力、人格伟力刻画的入木三分,比如在抗日时期根据甘肃庆阳民歌改编得来的《南泥湾》、陕北民歌《绣金匾》等。第三类纪实歌曲,这一类歌曲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当时真实发生的社会事件,例如在毛主席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后产生的《军民大生产》,《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皆可定义为红色革命歌曲,综上所述,红色革命歌曲即是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的,是特定时代的历史记忆,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激起人民斗志以及能够引起中华民族儿女的共鸣的歌曲;是歌颂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的,是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所服务的。

(二)红色革命歌曲的历史背景

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随着五四运动的兴起开始建立和发展,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磅礴力量。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往民间去”,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陕甘宁民间”的传播。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悄然盛行,而且一些进步的思想比如:革命、自由等也在这些地区萌发生机。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也标志着红色革命歌曲这一歌曲形式的出现。

(三)红色革命歌曲的特点

红色革命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产生于不同时代的歌曲在各个时间段都有其不同的社会功能,在战争时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战斗勇士武装上了心灵的铠甲,提高了干部战士的思想觉悟。在抗战时期,《南泥湾》描写动员陕甘宁地区群众进行军民大生产活动,其宣扬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红色革命歌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红色革命歌曲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是在意识形态内的新型表达形式,是符合无产阶级斗争立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音乐作品。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红色革命歌曲的主要作用,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

二、红色革命歌曲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价值

高校为贯彻“听党话,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这一思想方针,积极宣扬传唱红色革命歌曲。传唱红色革命歌曲在对传承信仰力量,激发奋斗热情,感悟爱党爱国情怀具有积极意义。

(一)时代价值

红色革命歌曲具有时代意义,不同的作品反映出来各个时代不同的特点,歌声响起仿佛时代的号角重新吹响,勾起无限往事回忆,激起人们热泪盈眶。艺术传达情感,不同背景创作出的红色革命歌曲传达了中国儿女当年的血泪希冀。澎湃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创作了《农会歌》,农民传唱,传达给贫苦农民要革命的信号;《东方红》、《绣金匾》、《延安颂》、等歌曲群众基础广泛,革命热情深厚,阶级立场鲜明,中国共产党每一阶段的政治思想、革命理论通通蕴含其中。红色革命歌曲是一种在火热革命斗争中形成的艺术形式,该形式孕育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伟大斗争的不同时期。在现阶段,传唱红歌,回忆红歌创建的时代背景,歌唱者犹如身临其境,感悟峥嵘岁月,激发民族信仰。

(二)实践价值

红色革命歌曲是劳苦人民英勇抗战的产物,是艰苦斗争的载体,是人民在抗战斗争实践中创造的艺术品。《八路军进行曲》(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是抗战爆发之际由郑律成在艰苦的环境下创作的,该歌曲纪实八路军朝气蓬勃、勇往直前、无畏艰难险阻、坚毅豪迈的部队性质,因此曲调气势磅礴,呈进行曲风格,同时,该歌曲蕴含了八路军战士在抗日中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敢于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是全国上下拼死保卫祖国、保卫民族的信仰的心灵寄托。

如果说《八路军进行曲》是抗战时期的真实写照,那么《西北青年进行曲》就是无数中华儿女愿为获得民族独立洒头颅抛热血的决心,泱泱五千年大国在刹那间成了全世界的笑话,炎黄子孙被迫跪下,中华儿女沦为了阶下囚,歌词大声呼喊人民觉醒,大声呼喊人民起来。在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今天,红歌再次响起,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重现眼前,我们充满自信。

(三)审美价值

一首歌曲可以是炎炎夏日里一阵清凉的风,烦躁的心得到安抚,伤心的人在其中疗伤,一首歌曲也可以是一把利剑,刺进敌人的胸膛,散发正义的光。歌曲的奏响是生命乐章的奏响,红色革命歌曲的词、曲都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给人美的享受和心灵震颤。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旋律高低起伏,犹如黄河波涛汹涌,浪花滚滚,飞流而下。《黄河大合唱》已诞生八十多年,却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被人们遗忘,是旋律,是词意,是时代背景的多重融合造就了它的美,它的不可遗忘。传唱红歌,在红歌中学习党的历史,党的历史在激昂曲调中生动鲜明,在深刻词意中熠熠生辉。

三、红色革命歌曲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作用表现

在高校党史学习中传唱红色革命歌曲,传颂经典红色好声音,不失为党史教育的一种创新尝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红色革命歌曲以其独特的民族性和意识形态性激发了革命年代的斗争精神。在新时代,“她”则是一种独特的传播形式,承载着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指引方向,照耀前进道路的任务。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及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新形式,深刻诠释中国共产党百年苦难与辉煌的历史内容,在音乐维度增强高校师生的理想信念。

(一)以歌叙史,为党史学习教育增添形式美

一百年来,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许多革命的歌唱家,他们用歌声带来了新中国的黎明。一百年间,不同歌曲用不同的旋律诉说着党的历史,吟唱这一段艰辛的、悠久的、沉甸甸的历史,吟唱的声音可以是年轻的、紧跟时代潮流的、响亮的。第一,用影视剧中的流行音乐激发高校学生学习党史的兴趣,一句句振聋发聩的台词,一句句热血澎湃的歌词,让这些以历史为基准,用独特的手法和精细的水准还原的献礼剧、红色歌曲,鼓励更多年轻人以他们喜爱的方式去回溯百年党史的波澜壮阔,使党史学习教育更加“接地气”。时代在变化,每个时代的红色歌曲歌唱技巧不同,一代人的音乐爱好不尽相同,主题其实还是“同一首歌”:那就是不忘初心。第二,鼓励音乐工作者带着新媒体技术走进党史学习教育中。科技的进步使收集﹑选择﹑储存歌曲资源的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促进红色革命歌曲的传播与继承。现代化新媒体手段兼备视听说触功能,动静互补,有针对性的运用合适的技术手段,为理解党史教育内容提供生动而直观的材料。通过歌曲的旋律、富有激情的声音让优秀音乐工作者也成为党史学习教育队伍建设的一员,以歌曲诉说党史,将党史学习教育变得更加有形式、更鲜活、更生动精彩。第三,音乐的主体——演唱者用独唱、二部轮唱、四部合唱、男女混唱等表现形式为党史学习教育增添形式的美感。例如在《黄河大合唱》中,共八个乐章,以激昂的风格,叙述中华民族跨越历史长河积攒的五千年文明,沉重诉说日本侵略者所做的那骇人听闻的暴行,表达了中华英雄儿女艰苦奋斗、浴血奋战、百折不屈的斗争精神和誓死保卫家园的豪情壮志。

(二)以史鉴曲,为党史学习教育完善内容美

通过演唱者富有激情的表现力,使得受教育者看见这样栩栩的画面:“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绞刑架上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如是说。又或是面对死亡,方志敏烈士大义凛然写下:“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我们应当将红色歌曲的壮烈节奏感与深刻的历史内容融合起来,不断完善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美。第一,全方位了解陕甘地区红色革命歌曲的“前世今生”。挖掘红色革命歌曲的来源,产生的历史背景,深度了解党的历史,找准政治站位,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承者,求发展的奋斗历程显现出来并将继续得到发扬和传承。红歌传承红色基因,展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的丰富内涵。第二,了解党的光辉岁月,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实践和理想信念做音乐工作者真实的教材。红色百年,沧桑里有浴血奋战的残酷和伤痛;红色百年,沧桑里有奋勇直前的忠贞和英勇;红色百年,沧桑里抬头挺胸的自豪,还有昂首阔步的自信。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不断激励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第三,用深厚的历史土壤来鉴赏歌曲。党史学习教育需植根于百年党史的辛酸与从容,并以此作为赏析红色革命歌曲的路径之一。党史学习教育需要的不是华丽的、空洞辞藻而是始于音乐本体,忠于理想信念的情怀,陷于歌曲的审美认知价值、审美实践价值。

(三)以乐增信,为党史学习教育增强信念美

第一,以乐促思,以乐促情,以乐增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红色革命歌曲不仅是曲与词的简单组合,更是一种信念的传承,精神的传承。高校青年学生在充分体会红色革命歌曲中所包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情感,了解背后令人难忘的历史记忆,经过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后会转变为为理想勇于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能够促使高校青年学生发现自身缺点、改正自身错误,将自身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携手共进。在音乐教育的路上发扬斗争精神,不断加强对音乐学理论基础问题的研究,提倡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歌唱技法的有机融合,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引导教师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才能带给学生以深厚的情感源泉。第二,利用红色经典音乐作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獨奏、合奏等形式演奏出来,拥有庞大的体系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各具特色。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过“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为中国革命斗争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传承和保存了各民族共有的红色文化基因,正因有了这样的文化根基。通过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和特殊功能,在各族青年学生中增强文化认同、促进红色革命歌曲的交往、交流、交融。在教学设计中,选择大家耳熟能详的,如《黄河大合唱》《延安颂》《东方红》等经典歌曲,这些经典歌曲表达了各族人民对党的热爱,对新中国的讴歌,对维护民族团结、完善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望和坚定决心。

总之,红色革命歌曲促使高校学生知历史、感党恩、汇众力、崇德行、绽光彩。鼓励党史教育者力避千人一腔,“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在陕甘宁地区运用本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风格和曲式结构,增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创造性运用现代性歌曲技术,全面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规律和教育对象复杂的思想和行为因素,将红色革命歌曲中的精神和文化传承好、发扬好。坚持歌曲中的革命乐观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理想主义精神,用革命热情和智慧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参考文献

[1]冯成纯.红色音乐文化及其时代价值.党史论坛.2020(11).

[2]周耘.红歌:特定时代的历史记忆[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02):26-27.

[3]曹昆,龙学禧.论中国“红歌”的发展历程[J].歌海,2012(04):84.

[4]王宏伟.诞生在陕甘宁边区的革命歌曲[J].党史文汇,2011(06):12-15.

[5]邢晓萌.中国红色歌曲的概念界定及发展历程[J].当代音乐,2020(01): 15-17.

[6]高淑敏.抗战进行曲及合唱曲创作技法研究[D].延边大学,2017.

作者简介

何怡璇;19967;女;汉;甘肃;在读硕士研究生;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中国传统音乐。

猜你喜欢
党史
1921—2021:党史百年历程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长征路上学党史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知识竞答”活动圆满落幕
小朋友们一起学党史,阅读“红色经典”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党史篇
党史展厅设计
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表彰全省党史部门党史优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