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全民国防教育对大学生征兵工作的影响研究

2021-11-24 09:27王唯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国防全民学校

滔滔岁月长河,铮铮忠烈英骨,百年屈辱征途,民族伟大复兴;始于南湖扁舟,立于南昌墙头。八一凌晨的第一枪,激起武装斗争的星火,拉开人民军队创立的伟大篇章。近百年来英勇的人民军队紧跟党的步伐,坚决维护党的决策方针,誓死捍卫祖国和人民利益。为新中国的成立、人民当家作主作出了巨大牺牲和奉献,无数革命军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浇筑起了保护华夏的巍巍长城。随着新时代到来,我们的人民军队也必须顺流而上,积极寻求改革转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新时代人民军队。

隨着海湾战争的落幕,新军事变革席卷全球,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强国,数量即正义在现代化、信息化军队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国家防线被迅速踏破,战火硝烟四起,民众生活水深火热,似曾相识的一幕是刻在每一个国人心中的道道伤疤。我们深刻意识到国无防而不立,没有一个崇军尚武的民族,就没有一个和平繁荣的国家。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伴随一代代坚韧不屈的国人的奋斗,我们的国家综合实力正在不断攀升,中华民族也迎来了百年伟大复兴。然而常年身处在和平环境的我们,不知祖国周边环境险恶、危机四伏,远方的“老鹰”虎视眈眈,不断侵犯我国主权;西面的“大象”一次次逾越红线,不断挑战祖国尊严。祖国无战事,年年有牺牲,我们的边境线上一茬一茬的边防士兵用他们的生命在冲突中誓死捍卫着祖国的主权。清澈的爱,只为中国,“00”后戍边烈士陈祥榕为我们当代青年树立了一个华夏儿女的好榜样!我们应该也必须明白,全民国防教育是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社会工程,国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而对于高等教育学校来说,如何高效的开展国防教育,打开青年学子热爱祖国、献身国防的心门,是我们开展国防教育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力量。[1]国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当代青年学子忧患意识、培塑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提高高等学校学生的国防教育质效,应在顶层科学设计、完善制度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夯实基础建设以提供强力支撑等方面求思索,探路子。结合四川文理学院近几年征兵工作的改革和转型,研究全民国防教育对推动高校征兵工作发展的重大意义。

做好科学顶层设计,激发青年学子爱国热情。我校在全民国防教育中积极响应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中讲话,在顶层科学施教中学校开设特色的国防教育课程,聘任专业国防教育讲师,配备专业的国防训练教官。在顶层设计中将军事理论课程纳入大学生课程教学并聘任校武装部优秀军事理论教员进行授课,每年适时组织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分享自己的军营经历,极大激发了青年学子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我校为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在新生入学军训时学校打破传统本校军训规则,极具创新的组织学生分批次赶赴达州市国防教育基地军训。在基地内由国防动员系统的教官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军事化训练,在军训中学校配合国防教育基地对同学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一系列国防教育活动,如重走红军长征路野外拉练、亲身感悟战备拉动以及走进张爱萍将军纪念馆等特色活动。旨在让同学们重温伟人光荣岁月,感悟中国奋起的峥嵘岁月,真切的让青年学子感受历史,极大的提高了同学们对国防的认知。

科学完善的制度机制是征兵工作破冰的一记重拳。高校征兵工作的开展一开始可以说是如履薄冰,普遍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大学生参军入伍激情普遍不高。第二,全社会对国防力量建设的参与度不高。第三,征兵工作制度和待遇保障没有及时更新,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时代特色。以上三点是高校征兵工作降到冰点的主要原因。然而近两三年征兵工作迎来了“温暖的春天”,与以往触冰局面不同,随着全民国防教育的推广普及,大学生参军的热情与激情与日俱增。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征兵指标率由以往的刚好完成指标到如今的超指标比例180%,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然而这一现象的根本源于征兵工作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和国家对军人权益保障的制度化法律化成果,以及全社会对军人社会职业的认知的改变。党的十九大提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最尊崇的职业”,而后配套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颁布了《退役军人保障法》等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也是极具时代特色的全民国防教育。

在我校层面,学校建立了符合时代特色的征兵工作制度,根据不同时期大学生士兵的特点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较以往传统征兵工作模式和方式方法进行了改革。在以往的征兵制度中省征兵办公室下发指标到校级层面,而完成征兵工作的实质性主体为我校武装部军事科,这就使得校武装部面临很多棘手问题,面对上万的学生如何实质性的去开展国防教育,如何实质性的推进征兵工作,如何将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尽可能落实到每一个同学,达到一个良好的受众面就变得很困难。实践也证明以往的国防教育制度和征兵工作制度存在较大的弊端,间接导致各学院对国防和征兵工作的认知和热情存在一定不足,很大一部分同学无法直接接触到国防教育和了解到征兵宣传,个人的疑惑和诉求得不到专业的解答。尽管学校在每年征兵和国防教育时段会安排专人解疑答惑,但这一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依据学校实际情况,我校武装部经过实地调研考察,制定了符合时代和学校特色的国防教育制度和征兵工作制度,并上报学校最终进行了制度的改革。

目前我校征兵工作制度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在校级层面设立有校领导主要负责的国防和征兵领导小组,定期由校领导组织和武装部协调以及各学院副书记参与的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会议。第二在领导小组下设有校武装部国防和征兵工作站专门负责与各二级学院的工作对接和政策的讲解扶持。第三在学院层面设立有各学院的国防与征兵工作联络员,专门负责学院的国防和征兵教育工作落实以及和学生的对接。第四在学生层面设有学生性社团组织军事爱好者协会,协会骨干成员为本校历年退役复学士兵,他们散布于学校各学院,为国防和征兵工作开展提供了良好助力。另一方面学校还有专有的奖惩机制,对在国防和征兵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体进行表彰,在各二级学院层面将国防和征兵工作纳入该学院年度考核,对应征入伍的本校学生设有单独的荣誉奖励金等制度。在入伍过程中,学校有专人负责跟进本校入伍学生的服役情况,对表现优异的同学,利用新媒体如易班、微信公众号、学校新媒体等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在全校塑造崇军尚武,参军报国,无上光荣的国防意识;制度的改革不再以完成指标而停止,而是寻求一套完善科学的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制度,制度的变革从国防教育的始端贯穿于整个过程,激励广大青年学子在参军入伍、献身国防中牢记使命职责,做祖国的忠诚卫士。

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是实现党在新形势下建立一支强大的现代化人民军队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强大,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如今的欣欣向荣并不是因为我们身处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我们身处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之所以看不见黑暗,是因为有人用生命和热血将黑暗挡在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时代的交替变更不应该也绝不能让我们缠绵于安逸的生活忘却国无防而不立的赫赫警钟。面对告诉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我校的国防和征兵工作的开展也不再局限于以往的“言传身教”,而是探寻新时代背景下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方式方法,让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以他们常常最习惯的方式方法开展国防和征兵工作。事实证明顺时代而为,在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探索国防和征兵工作的新路径是新时代下国防教育的“潮流”。我们借助多方宣传平台,继续扩大国防教育影响力度。在学生军训期间,学校精心打造上线了“四川文理学院大学生军事训练营”专题网页,军训期间总阅读量近万余次。

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学校武装部和校团委通过校园网、校报、校园广播站、微信公众平台、易班平台等各类宣传渠道推送国防和征兵工作相关信息,全方位、多层次地宣传国防教育工作,展示本校学生在服役期间取得的优秀成果,让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线下校武装部、军事爱好者协会在每年的征兵工作开展和平时国防教育中开展一系列的国防教育活动,依托军事爱好者协会组织军营训练、文化体验周,国防知识竞赛、参加红色文化活动等极具国防教育意义的活动,并斥资购买了部分国防教育展示器材,在社团文化节,学校重大活动、新生军训、征兵宣传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学校武装部积极探索国防教育的新路子、新方法。开创出了一条线上趣味宣传,线下亲身参与的特色国防教育模式。

全民国防教育对于高校来说是面向上万青年学子的教育,只有打牢教育基础才能为实现全民国防教育添砖加瓦。未来我们将着力加强四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建立常态化专业化的国防教育精品课程,打造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多路迸发的全民国防教育新路径,其中计划召开本校首届国防教育发展论坛,形成一批指导性实践性强的研究成果。另外我们将邀请优秀参战老兵,优秀退役复学大学生士兵客座我们的国防教育讲师,分享英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二是研究成立国防教育学生性组織和社团,鼓励引导各学院各部门积极参与国防教育,遵循积极稳妥、可控可用的原则,探索建立国防教育协会、退役士兵之家等学生组织,在学校层面出台国防教育学生组织管理的相关规定,充分动员全体师生开展国防教育,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新格局。三是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国防教育模式,充分利用新生军训所在国防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对军训课程的内容进行大胆创新,设计讲武堂、军事技能、军事理论、文化活动等特色科目,贴近军营教授单兵战术、战术旗语、战术手语、战地救护等国防特色内容,极大地拓展军事训练趣味性和深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军事素养。四是依托军事爱好者协会,充分发挥本校退役大学生士兵余热,在征兵宣传中人人站排头,以亲身经历为同学们展现当代大学生弃笔从戎、献身国防、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在各项大型活动中退役大学生士兵充分发挥争任务、争头功、争第一的三争精神;发扬三不相信精神: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他们活跃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他们活跃在带训国旗护卫队的训练场上,他们活跃在校园安全的巡逻岗上,他们活跃在征兵宣传的人潮人海中,他们是学校全民国防教育的中坚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强军力量。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是国防和军队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助推力、是强军兴军的强心剂。随着祖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攀升,科技实力的飞速发展,国防和军队需要更多高素质优秀青年力量的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的源源不断输入才能造就战斗力的不断提升,才能成为捍卫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钢铁长城。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致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我们早已不是百年前落后挨打的模样,如今的我们挺直了脊梁,昂起了胸膛,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将黑暗阻挡在了远方,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在边境冲突中为了捍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头破血流,流血牺牲;永远镌刻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铁骨柔情,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在地震面前从5000米的高空一跃而下,只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在洪水猛兽面前,以血肉之躯填筑捍卫人民家园之墙。作为新时代下的青年学子,心中有国方能家安。如今的高校国防和征兵教育已经不是完成指标完成任务的形势主义,而是承担着陪塑当代青年学子爱国、爱人民、爱家的光荣使命。从南昌墙头起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边境自卫反击战、抗美援朝、祖国经济建设。我们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从草鞋到战靴,从小米加步枪到摩托化、机械化、信息化一路伴随祖国复兴走来,老一辈的革命先烈血洒他乡,埋下铮铮铁骨;新时代的人民军队扎根边海防,战严寒斗酷暑耐蚊虫,只为捍卫祖国和人民的发展成果!如今国防教育是红色基因的传承,是强军兴军的汇聚,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实践者!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献礼党的百岁生日,我们的国防和征兵工作更应具有时代感、责任感、使命感!同时我们也要与时俱进,顺时而为,为国防事业增光添彩!

作者简介

王唯(1989年—),男,汉族,四川达州市人,科员,软件工程硕士,单位:四川文理学院保卫处,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项目:四川文理学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理论研究校级科研专项”。

猜你喜欢
国防全民学校
3月历史大事记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巴基斯坦国防日
学校推介
中国国防预算增速下降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把医疗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等
俄罗斯2009—2011年国防预算特点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