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教育课堂器乐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2021-11-24 09:27郭丽欣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模式探索

摘要:器乐演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在提高学生理解音乐、表情达意和提升创造力方面具有很大作用。幼小教育实施器乐教学的乐器有很多,比如小打击乐器、竖笛、口风琴、口琴、葫芦丝等。但通过实践发现课堂器乐在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希望教育者和研究者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幼小教育;课堂器乐;模式探索

所谓课堂器乐教学,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即具有器乐教学一般特征,又具有生动性、实景性的特征。课堂器乐教学,因为受众的不同,年龄段的差异,乐器的多样性,具有因时而变、因人而变、因景而变的特点。器乐教学是音乐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乐器增加了课堂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多样性、生动性、娱乐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提供丰富儿童便于取放的材料、工具、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唱歌、表演等艺术活动。能用拍手、跺脚等身体动作或可敲击物品拍打基本节拍与节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鼓励她们接受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法,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包括唱歌、唱游、器乐、欣赏、识谱等。器乐方面,明确规定了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器乐学习的内容和基本要求。因此,为幼儿园、中小学配设音色好、质量高的课堂乐器是贯彻《指南》和《纲要》的要求。

幼小教育课堂器乐教学中的乐器选择很重要,现今已经使用的乐器有小型打击乐器、竖笛、口风琴、葫芦丝、口琴、陶笛等乐器,这些乐器普遍都小巧、吹奏简单、价格廉价,所以适合用于课堂教学。

在幼儿园阶段,根据幼儿园五大领域之艺术领域中的目标,从小班能随简单的音乐节拍做拍手动作到中班创设音乐表演区,摆放乐器和幼儿自制的沙球,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通过唱歌、跳舞来激发幼儿自我表现的欲望,最后到大班打击乐,学习几种打击乐器,在音乐伴奏下齐奏、轮奏。小型打击乐器慢慢融入到教学中。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发现学生跟不上节奏,越唱越快和节奏不准确等现象。由于低年级年龄小,接触音乐的体验少,所以往往不能很好地掌握节奏。新课标指出:1-2年级的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常见的打击乐器,学生经过学习之后,要具备用打击乐器给其他音源合奏的能力,或者是掌握为歌曲伴奏的技能。打击乐器以品种多样、易学易奏、音色丰富、合理性强等特点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小打击乐器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竖笛,是一种竖着吹、无簧有哨的吹管乐器。竖笛由于简单易学、携带方便、价钱实惠的特点而特别适合于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农村音乐教育由于环境艰苦、资源匮乏、资金紧缺,导致音乐教育落后于城镇。但是竖笛价格便宜,且简单学习,具有固定音高,帮助学生学习音乐,掌握固定音高、培养音乐兴趣、提高对音乐的感悟,引导学生从器乐教学走向神奇多彩的音乐殿堂。基于以上原因,竖笛作为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首选乐器也就不足为奇了。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被誉为“东方萨克斯”,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等民族中。无论是在喜庆节日或音乐舞台上,都能听到醇厚柔美、乡土气息浓郁的葫芦丝乐曲演奏,受到广大海内外观众的喜爱。葫芦丝外壳光滑、皮质坚硬、易于雕琢,可以培养学生在葫芦上绘画、雕刻,制作出自己喜爱的葫芦丝。葫芦丝有着诸多的优势,其音色圆润、甜美,方便携带又价格低廉,而且还易学。他不光有着众多的听众,还让一大批不同年龄阶层,不同性别群体的学习者趋之若鹜。葫芦丝可以独奏、也可以重奏,也可以在课堂中为乐曲伴奏。

陶笛是源于我国并在世界各地盛行的民族乐器。陶笛和我国古老吹奏乐器“陨”渊源极深,陨是陶笛乐器的鼻祖。容易吹响,吹奏过程中对气息、口型的要求比松是陶笛的特点。陶笛根据人手指的特征设计,其指法简单易于操作。而且其指法设计有一定的规律,即笛身低处要多按,笛身高出要少按。所以,即便是年龄较小的幼童,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其入门技艺,并能吹出乐声。它的用途十分多元,既可以用来表现古典音乐,也可以用来演奏现代音乐。所以在小学阶段陶笛很受师生们的喜爱。

在教学中加入乐器,可以使教学内容丰富,吸引学生的注意,但对教师的要求颇高,为了让学生知晓乐曲的名称、内容、实质,以及对乐曲节奏、力度、速度等的进行很好的掌握,教师必须借助熟悉的音乐作品旋律的气氛渲染。先要对乐器的名称,音色特点以及相关的使用方法,对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说明,以便学生在练习打击乐器之前,能够有更直观的感受和了解。还要确定好规矩,使用这些乐器时要整齐一致,确保教学纪律有序进行。乐器可以一样一样的加入到教学中,避免加入过多影响教学效果。等学生们熟悉了一些乐器,可以进行齐奏、轮奏或合奏。

作为学前教育教师,可以在教书育人同时,多做自己擅长感兴趣的研究,幼儿和小学阶段,正式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也是教育階段最纯正、纯真时期,正是我们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后工作直接面临的对象,通过长时间的实践、调研以及观摩,发现幼小课堂器乐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主要有:

1.课堂器乐教学与审美教育脱节

幼小音乐教育不是要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音乐家,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借助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为学生提供独特的对美感的领悟和思索的环境,营造出和谐与交流的氛围,体会到有差异的音乐文化情感,增强人文内涵的渲染力,通过竖笛教学,完成对学生的熏陶和影响,调动情绪变化,诱导思维情感,填充和培养形象思维与创新意识,增强学生感知美、享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2.师资与硬件方面问题同在

幼小教育中的教育对象年龄都很小,幼儿园的教师普遍年龄较小,工作经验不足以及工作心态还是不够稳定。这样教学师资的教学能力尚浅,对幼儿园学生的教育存在问题。再加上有好多幼儿园在农村,学校硬件措施相对落后。而在小学教育中,很多教师认为课堂器乐是很简单的教学,所以自己看书或者参加几天的培训班就觉得可以了,这样的教师不能适应现代器乐教学的水平,教给学生的知识都是些零散的、简单的,而他们的观念思想也就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这样也将就限制了器乐教学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师本来人数就不多,每周就1-2节课,所教授内容与形式也较简单。

3.学生器乐学习基础差异大

随着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工作室办的有声有色,许多家长也希望孩子从小就能接触音乐、学习乐器,希望音乐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于是,越来越多的小孩从小就学习音乐。而那些学习了音乐的孩子无论在节奏、乐感、识谱、表演方面都比没有接触过任何乐器的孩子的音乐感觉好,学习程度高。小点的从4、5岁就开始学习音乐,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就很容易跟随上老师。而没有学习过任何乐器的学生拿到乐器看到乐谱会感到很茫然,吹奏很困难。长期这样下去,这种差距会越来越明显,全班教学水平会受到影响,这无形中也为教师教授乐器增加了许多困难。

我们无法忽视这些状况,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调整,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的问题。有这么多问题,我们作为教育者和研究者应该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顾天亮.《中小学课堂器乐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M].沈阳师范大学.2014

[2]许洪帅.《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

[3]黄杰.《中学学器乐教学实施的几点看法》.[J].儿童音乐.2015.01

作者简介

郭丽欣,1989年,女,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助教,硕士,音乐教育。

本文系四川科技职业学院2020年校级科研项目《幼小教育课堂器乐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模式探索
探析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模式
关于教师下企业锻炼对推行“现代学徒制”研究
高校户籍管理模式探索
初中英语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学术期刊发展的全新模式探索:跨媒体融合
小学英语让学与生的教学模式探析
高中英语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学科馆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