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研究概述

2021-11-24 09:27李鹏许伊诺张晓赵紫荆杨佳奇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工作压力高校教师影响因素

李鹏 许伊诺 张晓 赵紫荆 杨佳奇

摘要:随着高校的教育改革以及各界对高校教学质量、科研成果等多方面的要求提高,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显著增大,这不仅会影响教师本人的工作状态以及心理健康,也会对学生以及社会带来较大的隐患。本文总结了以往关于高校教师压力的多角度研究情况,并指出,未来的研究可以使用多角度全面探究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形成机制,以帮助解决普遍存在的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问题提出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工作压力;高校教师;影响因素

一、高校教师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在日常工作中感受到的压力。对于工作压力的定义,有学者提出:工作压力,是工作的环境中会对个体构成威胁的特征。这其中,有两种可能危险个体的工作压力。一是需求不能被满足;二是满足需求的资源不充分[1]。近几年,随着社会竞争压力逐渐增大,人们感受到的来自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以往对工作压力的研究发现,工作压力会影响工作人群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导致人们产生一些负面和消极的情绪,产生对工作的厌烦和逃避,甚至危害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对工作压力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了解压力的来源以及影响因素,帮助人们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在工作压力的基础上,学者对压力的职业来源进行了进一步划分。Kyriacou和Sutcliffe提出,教师压力是由于教师这一职业产生的不开心的负向情绪,包括生气,紧张、焦虑、失望等[2]。Moracco认为,教师压力会影响教师的幸福与自尊,导致他们失去身心平衡[3]。Litt认为,教师无法解决这些威胁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与困惑[4]。

很多学者将教师工作的压力着眼于在中小学教师的身上,因为在基础教育全面改革的背景下,社会对教师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各种教育教学改革给中小学老师带来普遍的职业危机和生存挑战[5]。中小学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学生会更愿意听从老师的建议与指导。但高校教师在面对学生时,对于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交流需要更加注意技巧与细节。与此同时,随着“985”“211”“双一流”等高校建设的推进以及对高校教学质量以及科研成果的要求不断提高,很多高校开始提高对教师的要求。除了以往的日常教学任务,科研任务的要求以及数量也与日俱增。不仅如此,随着近几年网络舆论对高校师生关系的动态关注度越来越高,社会各界对于高校教师的要求与期望也更加严苛。各方面的压力导致高校教师这一职业成为了压力感非常高的职业[6]。如果不及时对高校教师的心理进行干预,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过度的压力就会导致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丧失,身心疲惫,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更不利于发展提升高校教育的质量[7]。通过对千名教师的调查发现为例,杨晓丽等人发现,近半数的高校教师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工作压力,中青年教师(30~50岁)以及讲师、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感到工作压力最大[8]。为了了解高校教师的压力来源以及解决途径,帮助高校教师更好地缓解工作压力,使他们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进行工作,未来我们要对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有更深入的调查研究。

二、高校教师压力来源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来源有很多[9]。以往研究从行政级别、婚姻状况以及心理干预角度进行研究发现,行政级别高的高校教师、已婚的高校教师以及未尝试使用心理解压的教师,普遍比行政级别低、未婚以及尝试使用心理解压的教师感受到的工作压力更大[10]。近几年的研究从科研任务、绩效考核等多个角度进行探究,发现这些因素也会对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有很大影响。刘芳丽发现,绩效考核因子是影响教师工作压力的首要因子,教龄、学历以及职称等因子也会不同程度地影響教师工作压力。这其中学历以及职称对教师工作压力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此外,她认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11]。张天,施春华,张天在综述中提到,当前,国内高校教师面临的工作压力尤其是科研压力非常大,与此同时这一压力还在不断增强。如果不加以控制,这将导致对教师的工作绩效有负面影响[12]。基于此,我们迫切需要对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进行不间断的监控与调查。最新的研究表明,高校教师个人是否有完美主义与其工作压力也有关系。解晓龙通过研究发现,适应性和非适应性完美主义与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之间的关系是有显著差异的,工作成瘾在非适应性完美主义与工作压力之间起联结作用[9]。当然,影响高校教师工作压力远不止此处列举的几个方面。由于高校教师职业的全面性,影响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来源也是多方面的,只有对压力来源研究的更深更透,才能切实地帮助高校教师减轻工作。

三、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

前文中有提到,如果不对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进行干预调节,工作压力很可能会影响教师的工作开展。以往的研究发现,教师工作压力会带来很多消极的影响。Zhou和Volkwein发现,尽管最终导师教师离职倾向的原因很多,但这其中存在一切相同的因素,包括职称、资历、工资等。其中资历对离职倾向的影响最大[14]。崔向军等人发现,工作压力会使得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10]。刘芳丽和苏日娜发现,工作压力与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有密切关系。工作压力越高,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越差。工作压力分别通过社会支持、工作投入等因素会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15]。不仅如此,有的教师会将自己的工作压力通过其他不好的途径发泄,包括打击学生、论文造假等等。不仅对教师本身以及学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也影响了学校的声誉以及大众对高校教师这一职业的看法。

对于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远不止这些,影响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因素以及工作压力带来的影响也更加广泛。总的来说,当前对于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研究主要包括两个大的角度。一个是个体性因素,一个是情境性因素[9]。在此基础上未来研究者除了可以分别研究这两个角度,还可以将两种角度结合起来,更为全面地探究影响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原因,了解高校教师压力的形成机制,为切实帮助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Caplan R D, Cobb S, French J R . Relationships of cessation of smoking with job stres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support.[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75, 60(2):211-219.

[2]Kyriacou C, Sutcliffe J. Teacher Stress:Prevalence, Sources,and Symptoms[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78, 48(2):159-167.

[3]Moracco J C.The Counselor's Role in Reducing Teacher Stress[J].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1982,60(9):549-552.

[4]Litt M D,Turk D C. Sources of Stress and Dissatisfaction in Experienced High School Teachers[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5,78(3):178-185.

[5]李清,李瑜,张旭东.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对心理生活质量的影响:心理弹性、自尊的中介作用[J/OL].中国健康心理学志:1-25.

[6]王晶.大学教师职业压力问题研究[J].戏剧之家,2014(16):260-261.

[7]徐长江,解晓龙,莫世亮.哪类高校教师易患职业倦怠:10年研究的元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5,27(1):79-87.

[8]楊晓丽,陈富.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分布差异实证研究[J].当代教师教育,2016,9(4):77-83.

[9]解晓龙.高校教师完美主义与工作压力的关系:工作成瘾的中介作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2020,40(6):104-110.

[10]崔向军,马洋纳,朱小茼.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5):561-562.

[11]刘芳丽.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工作压力特点及对策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2(6):55-61.

[12]张天,施春华,王宝军.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和工作绩效的关系述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10):1592-1596.

[14]Zhou, Y., &Volkwein , J .F.(2004).Examining the influences on faculty departure intentions:a comparison of tenured versus nontenured faculty at research university using NSOPF-99.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Vol.45 , No.2, March 2003 , 139-176 .

[15]刘芳丽,苏日娜.大学教师工作压力对工作生活质量的影响:社会支持与工作投入的多重中介效应[J].现代教育科学,2020(4):89-96.

基金项目

天津师范大学校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43-135202WU1713.

作者简介

李鹏(1990-),男,汉族,天津人,心理学部研究生办公室副主任,教育学硕士,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研究方向:教师发展与心理健康。

赵紫荆(1997-),女,汉族,湖北荆州人,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在读硕士,理学学士,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研究方向:疼痛与共情。

许伊诺(1996-),女,汉族,安徽安庆人,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在读硕士,理学学士,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研究方向:阅读与眼动。

张晓(1997-),女,汉族,山东聊城人,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在读硕士,理学学士,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研究方向:持续性注意。

杨佳奇(1997-),女,汉族,河北沧州人,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在读硕士,理学学士,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研究方向:时间注意与空间注意。

猜你喜欢
工作压力高校教师影响因素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ICU护士的工作压力研究
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