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三气”,做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党校人

2021-11-24 10:53邓馥君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

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突出特点和优势,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

党校是党的学校,因党而生,伴党终身,党校姓党是党校办学的根本原则,是做好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坚持党校姓党必须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放在首位、走在前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自觉把讲政治落实到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和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号召中国青年“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这其实也是对所有中国人的殷切期望。习总书记宣告我们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新的奋进号角已经吹响,站在新的征程上,作为一名党校教师,我们更应该提振“三气”,做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党校人。

一、提振志气,明确“我是谁”,坚决做到“党校教师姓党”

志气就是志向,表现为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党校教师要自觉坚持党校姓党、党校教师姓党,把自身的发展与党校的发展结合起来,严于律己,勇挑重任,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

党校教师要清楚地认识“我是谁”。牢记党校是政治学校,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神圣殿堂。党校教师是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师队伍,不同于国民教育及其他培训机构的教师,是党的科学理论的布道者、党性锻炼的熔炉工、党校现象的代言人,必须具备清醒坚定的政治立场,要从蔡霞严重违纪案中汲取深刻教训,提高政治站位,牢记初心使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党校教师,打铁必须自身硬。要带头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矢志不渝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持之以恒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校教师不仅要“姓马”“姓共”,更要“信马”“信共”,把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深入骨髓的信仰,潜心研究其科学性,做到真信、真懂、真传播。坚持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把“党校姓党”、“党校人姓党”这个最鲜明的身份标志和政治特质牢牢烙印在心底里、体现在教学科研和日常行动上。

在今年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通过深入了解党史和中国革命史,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所以,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党校教师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决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如果党校教师自己都不信仰马克思主义,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那么,不管这位教师具有多么高超的教学科研水平,也不能胜任党校教师。因此,“党校教师姓党”是衡量一名党校教师是否合格的底线,也是党校教师不可逾越的红线。

党校教师要提升精气神,提振志气,增强职业自豪感,信念坚定,言传身教,以自己的党性修养、个人品行、实际行动来影响学员、带动学员。身不正无以为范,德不行难为人师,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不管是在党校内,还是在党校外,都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

二、提振底气,明确“教什么”,争做理论高手和宣讲行家

底气就是一种自信。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实施者,党校教师必须“传马克思主义之道,授社会主义之业,解学员思想之惑”。争做理论高手和宣讲行家就是党校教师的最大底气。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教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努力形成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有分量、有实践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将之与党校教学相结合,让新理论、新成果进课堂、进学员头脑,提高党校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延安整风运动之前,包括党校在内的干部学校理论与实际、学与用脱节,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严重,当时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批评了这种了现象。所以,党校教师要明确“教什么”,努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否则在教学中就会出现“空对空、两张皮”的现象,学员来党校学习的兴趣也就无从谈起。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学习贯彻这一思想是党校的首要政治任务。党校教师有义务为学员厘清“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这一伟大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如何理解这一思想是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如何理解这一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武器?”以及“如何理解毫不动摇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等思想困惑,帮助学员的理论武装跟上理论创新的脚步,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把鲜活的思想講鲜活。尤其要在通俗化大众化上下功夫,努力构建接地气、有生气、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大众话语体系,架起科学理论通向人民大众的桥梁。

党校教师要回答“教什么”,就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回答普遍关注的问题,注重解答学员思想上的疙瘩。凡是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深层次问题,都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当前,要引导学员把握“两个大局”观,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胸怀国之大者,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党校教师要回答“教什么”,还需要聚焦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基层治理的难点问题,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选择主攻方向,实现学术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无缝对接、有机转换,用认真的研究态度、扎实的理论功底影响带动学员,提高学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党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夯实理论功底。党校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在基层理论宣讲中游刃有余,才能明明白白地向学员、向群众阐释中央的重要论断是什么,其背后的理论支撑是什么。

党校教师要回答“教什么”,还要对自己的施教对象做到心中有数。与过去相比,如今的党校学员不仅学历高、理论知识渊博,而且工作能力、政策解读能力也十分强。而且,党校师资队伍本身就存在“先天不足”现象和“倒挂”现象,基层党校的部分教师在经历和阅历方面还不如学员。因此,党校教师要做到知己知彼,要主动拜基层一线干部、普通老百姓为师,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在学习中增强本领,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自己得以更好地熟悉实际情况,把握时代发展脉络,找准领导干部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并以此为教学内容。更好地胜任党校教学科研决策需求,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三、提振骨气,明确“怎么教”,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骨气就是风骨,就是人格的硬度。学术无止境,讲台有纪律。党校教师是应该有而且必须有骨气,明确“怎么教”。

党校教师要回答好“怎么教”,必须具有斗争精神。党校不是世外桃源,党校学员来自四面八方,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重大问题都会在党校汇聚。党校教师要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不当旁观者,敢于发声亮剑,善于解疑释惑,守护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前言阵地。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低级红”、“高级黑”现象,高度警惕形形色色的“伪忠诚”、“两面人”。党校教师无论什么学科背景,无论讲什么课,都要讲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上来,要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为党代言、为人民发声,坚决维护党的形象,传播党的声音。

党校教师要回答好“怎么教”,就要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党校的校训,是党校办学的灵魂,也是党校教师必须遵循的讲课原则。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矢”去射中国革命斗争的“的”,他强调党校既要教理论,更要教如何运用理论研究和解释中国的实际问题。1941年12月毛泽东在讨论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草案时,说:“过去的教育,主要缺点是只教学,最难的是教用。要教会人分析问题,研究中国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如学木匠,要学三年才能用,如果只教规矩、绳墨只要三个钟点就教好了。”所以,党校教师在讲课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用学术讲政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强化学术积累,提高学术能力,用学术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党和政府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为新时代的干部教育培训奉献我们的力量。当然,党校教师坚持实事求是,并不是“教条化”、“理论化”,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寻求科学理论与当下实践的结合,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切实让旗帜鲜明讲政治落到实处,做政治上的真实人。

党校教师要回答“怎么教”,就必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一方面,党校教师应严守党规党纪,不越红线。纪律严明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障,也是我们党在做每一件事、每一个决定之前应该摆在第一位要思考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讲政治保驾护航。党校教师要把握好政治立场坚定性和科学探索创新性的有机统一,不能把探索性的学术问题等同于严肃的政治问题,也不能把严肃的政治问题等同于探索性的学术问题。不能一说学术问题可以研究,就不顾场合口无遮拦乱说一气,也不能为了沽名钓誉而标新立异。另一方面,党校教师要严于慎独自律,坚守底线,做到行有所禁。《礼记》中提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慎独自律”是一种修为境界,是一种自我认识、自我约束的个人修养方法。党校教师严于慎独自律是对学史崇德的有力回应。

新时代,党校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党校人,提振“三气”,提高为党育人的行动自觉,做政治上的笃行人。

作者简介

邓馥君(1979-),女,侗,中共会同县委党校,讲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党建及党性教育。

猜你喜欢
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党校人的忠诚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盛满理论
坚持“党校姓党”做好新形势下县级党校工作
让“党校姓党”的旗帜高高飘扬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工作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