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林业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2021-11-24 10:53孙长奎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林业发展措施

孙长奎

摘要:在现代林业发展中,要正确处理林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关系,在保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的同时,更好地保护林业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

关键词:林业发展;林业保护;措施

现代林业的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是改善生态状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保障。现代林业的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我们既要利用林业资源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又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我们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来保证林业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有节制地利用林业资源发展林业经济,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

一、现代林业发展的有效途经

(一)树立正确的林业发展观。

1.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发展林业要立足于增加资源、改善生态,满足全社会人们在物质、文化、社会等方面全面发展对林业的需要。同时,在林业发展中要解决生产经营者的投入与收入问题,保护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解决广大林业干部职工收入偏低的问题,改善生产生活的条件,特别要解决自主经营的林场、自然保护区内贫困户脱贫以及生产、生活的设施建设问题。要让林业建设的主要力量也步入小康社会建设的行列。

2.树立维护后代人生存发展权的道德观。当代人不能为了自己的发展,过度使用资源、破坏环境、造成资源枯竭,使后代人失去生存发展的基础。当代人在利用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既要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又要不断培育新的森林资源,为后代人留下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

3.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要改变人类主宰世界、征服世界的观念,努力去探寻人与自然和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林业发展上,无论是造林、培育和采伐,都应当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利用自然力,提高生产力。适地适树恢复森林植被,是充分利用自然力、尊重自然规律的具体体现,也是节约人力物力、求真务实的具体体现,应当作为林业建设最起码的评价指标来实施。应当用新的生态文明发展观指导林业建设,改善生态状况,实现山川秀美,推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使人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都与林业发展相适应,达到生态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相互协调,在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构建生态文明新的社会形式。

(二)提高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1.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意识。生态环境是人类生活生存的重要条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也就是保护人类本身。而森林是生态系统的核心和主体,是防灾减灾、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促进人类健康等特殊作用,是其他物种不可代替的。因为森林占地空间大,覆盖层厚,叶面积总和也大,固定太阳能、制造有机物质的数量和功率最高。尤其是天然林,它是在一定自然条件下,经过长时间演替发展而成的其结构稳定,物种繁多,生态效益比人工林强,自然生长力及生长速度也比人工林快。可以说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地球上功能最完善,结构最复杂,产量最大的生物库、基因库、储存库。人类不能没有森林,森林如果被毁,人类就难以生存。因此,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其最重要的是保护森林资源。

2.建立生态建设动态机制。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中的独特作用已得到公认,增加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覆盖率及森林蓄积量,是控制温室气体减排重要因素之一。据专家核算,森林提供的生态效益比其物质产品效益要大得多,森林的生态效益大于其自身经济价值的10倍以上,生态建设如果完全依靠政府投入,一是资金有限,二是投资效益往往不如私人投资效益高。必须采取经济手段,推动生态效益市场化、货币化。实践证明,造林和管护与人们的经济利益追求不一致,消极的保护和被动的建设,往往是低效益甚至是负效益的。

3.实施“科技兴林”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应用科学技术促进林业生产高速发展。实践证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林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强化“科技兴林”,加快林业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其能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各级各部门都应因地制宜认真抓好林木良种丰产栽培技术;名优特经济林良种栽培技术;节水和抗旱造林技术;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特别是应用生物及鸟类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技术,此项技术可以保护原有森林生态环境不受药物的污染。充分应用自然力促进天然林的迅速发展,最有效办法是大量开展封山育林,是短、平、快发展生态林业的最好办法。同时,对现有大量的针叶树低产林、老头林进行技术改造,强度或适度间伐,套种适宜的阔叶树种,改变单一的林分结构,促进生长,促使演化近似天然林。

4.加强宏观调控。生态建设是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出发点,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等各种手段综合治理,建立各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生态的改善事关整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涉及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由于生态建设不仅是社会公益性基础工程,具有投入高、规模大、周期长等特点,投资难以得到补偿,投资者一般不愿长期投入。因此,国家应当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生态建设的客观要求,坚持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建立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宏观调控、市场运作的机制,调动全体公民和全社会共同参与。政府在生态建设中应当发挥重要的作用,使全社会投入到建设生态、美化环境这一宏大工程中来。

二、现代林业保护的有效措施

(一)严禁林业四乱行为。

1.严禁乱占林地。林地是林业的立足之地,是林业生产和林业建设的基础。守住林地就是守住林业立足之地。必须严格林地征占用审批,守住林地红线,确保林地面积,防止乱占乱垦林地和过度转用林地。

2.严禁乱砍滥伐林木。林木是林业建设的成果,林业生产的载体。控制林木采伐是保护林业建设成果和林业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对木材运输、加工实行许可管理,防止滥砍乱伐和过度采伐。

3.严禁毁林开荒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和其他毁林行为。禁止在幼林地和特种用途林内砍柴、放牧。禁止在沙化土地砍挖灌木、药材及其他固沙植物。禁止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内安置移民,以及一切破坏植被的活动。

4.严禁乱捕乱猎野生动物。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和禁猎期内,禁止猎捕和其他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禁止在集市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禁止采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禁止出售、收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

(二)严防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火与病虫是森林之两大劲敌,直接影响“森林安全”。无论是万顷森林还是千年森林,均可能毁于一次森林大火或者森林病虫。森林起火,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预防森林火灾,重点是有效预防人为原因引起的森林火灾。自然原因引起的森林起火,重点在于科学施救。森林面积大,且多在山区,一旦爆发病虫害,漫无边际,有效防治难度非常之大。所以,重点在防,防大于治。其中,做好植物检疫是森林病虫害预防的重要环节。

林业发展和林业保护是林业两大支点。林业发展是增长极,林业保护是基本支撑力量。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党和政府提出的迫切要求和任务,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使祖国的河山更加雄伟壮丽,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提高。只有正确林业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才能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猜你喜欢
林业发展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宁夏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森林生态旅游与林业发展的关系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