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原中央苏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研究

2021-11-24 10:53陈凯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赣南中央苏区苏区

摘要:赣南原中央苏区是土地革命时期最大的革命根据地,由于历史原因,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特别是农村地区,发展水平较低,虽然受到振兴政策和扶贫战略的倾斜,但发展速度仍较缓慢。本文尝试利用面板数据,结合赣南原中央苏区农村发展现状,进行细致化分析研究,从经济和社会发展角度剖析,从而发现其问题所在,并相应提出

1.引言

为了振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2012年中央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扶持赣南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21年,赣南原中央苏区进入发展的新阶段,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加快农村发展步伐,为巩固脱贫成果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从而实现赣南原中央苏区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值得进一步研究。

学者们对于赣南原中央苏区也进行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其中吴德进(2014)认为资源禀赋落后和政策支持缺位是其长期贫困落后的原因。曾纪发(2012)认为制约赣南苏区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交通落后、贫困程度深、工业基础薄弱、政策支持缺位和未能抓住发展机会。李钧等(2016)认为人才是赣南苏区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必须高度重视。以及李晓园等(2012)认为增加赣南苏区的“造血”功能需从财政投入入手。因此,本文参照上述研究,尝试从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细化研究,科学具体的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此为赣南原中央苏区苏区农村发展献计献策,促进革命老区建设发展。

2.数据来源

2011年9月1日,关于原中央苏区认定范围作出了确认,即42个中央苏区县中,广东省有7个,福建省有22个,剩下的13个均在江西省,即本文研究对象,分别为信丰县、上犹县、崇义县、安远县、宁都县、于都县、兴国县、会昌县、寻乌县、石城县、瑞金市、黎川县和广昌县。本文将利用《江西省统计年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等获取数据,整理以1978年、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18年十个时间段建立数据库。对赣南原中央苏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探究,为了能够更加直观的反映赣南原中央苏区13县(市)的农村转型所处的阶段,特选取江西省其它区域与其进行对比,从江西省五个市中选取了非中央苏区县(市),最终选取了江西省除赣南原中央苏区外中的11县和江西省非中央苏区县中的10个县与赣南原中央苏区13县进行一个对比。并简称为非核心苏区,包括:赣县区、龙南县、新干县、泰和县、安福县、永新县、南丰县、崇仁县、宜黄县、金溪县、资溪县,以及非苏区,包括:东乡县、武宁县、永修县、德安县、都昌县、湖口县、南昌县、新建县、安义县、进贤县。

3.现状分析

3.1经济发展现状

(1)核心苏区人均GDP现状

GDP通常是一个地区所有企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所有的社会价值,最能直观的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据统计数据可得,核心苏区的人均GDP处在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通过将其与非核心苏区、非苏区和江西对比发现,核心苏区人均GDP一直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虽然它在1978-2005年期间的人均GDP略高于非核心苏区,但是到了2010年非核心苏区开始超过核心苏区,并在接下来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同时它在整个时期内都大大落后非苏区与江西省的平均水平。就最近一期我们来看,江西省的人均GDP在2018年达到47434元,而非核心苏区、非苏区的人均GDP分别为33301元、50361元,核心苏区仅有27437元,核心苏区与其余几个区域分别相差5864元、22926元和19997元,与非核心苏区的差距最小,与非苏区的差距最大,将近是本身人均GDP的一倍。但是最值得关注也是深思的是,核心苏区的人均GDP水平落后整个江西省太多,2018年仅占江西省平均水平的57.84%,所以核心苏区人均GDP水平处在一个非常落后的局面,值得引起政府和社会关注。

(2)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处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第二个阶段,二三产业产值所占地区总产值的比重是可以很好的衡量这个区域内产业发展的水平。由数据可以很直观的发现,核心苏区、非核心苏区、非苏区和江西省二三产业的比重都呈现上升的趨势。但是核心苏区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二三产业的比重基本都落后于其它三个区域,仅仅在1978-1985年期间略高于非核心苏区,随后就被赶超,可见核心苏区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受到很大的制约。就最近一期来看,2018年核心苏区、非核心苏区、非苏区和江西省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83%、86%、89%和91%,核心苏区的二三产业比重虽然与非核心和非苏区未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其特殊的环境背景和地理条件等原因,如果不对其重视,很有可能会被拉大;核心苏区与江西省总体水平还是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在今后发展的道路中,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和资源特点,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历程中加强各产业的融合。

(3)人均财政总收入状况

财政总收入可以很直观的反映一个地区的收入状况,其变化不仅体现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速率,同样也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处于何种阶段的重要参考因素。在1978-1995年之间,各区域间的人均财政总收入都处在一个较低的发展水平,各区域间也未存在较大的差异,自1995年之后,各区域间的差距开始显现,核心苏区一直落后于其它三个区域,而且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所以从人均财政总收入方面可以发现,核心苏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当的落后,虽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其它区域增长的态势也相当明显。就最近一期来看,2018年核心苏区、非核心苏区、非苏区和江西省人均财政收入分别为3342元、4150元、7659元和5120元,其中核心苏区与非核心苏区的差距最小为808元,与非苏区的差距最大为4317元,是核心苏区2018年人均财政总数的一倍之多,所以核心苏区与非苏区经济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最后我们来观察2018年核心苏区与江西省的人均财政收入,江西省的人均财政收入可能可以代表江西省人均财政总收入的一个及格线,但是核心苏区没有达到这一水平,仅为江西省的65.28%,所以核心苏区的下一步规划对其发展极为重要。

(4)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现状

固定资产投入是指对一个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改造、国有企业单位的投入、城镇集体经济单位的投入、房地产开发投入、城镇和农村固定资产等多个方面的投入现状,它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核心苏区固定资产投资一直处于一个上升的趋势,但是相较于其它三个区域,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就最近一期来看,2018年核心苏区、非核心苏区、非苏区和江西省的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为19749元、36781元、56687元和52794元,此时他与非核心苏区的差距最小为17032元;与非苏区的差距最大,相差了36938元,相差三倍之多。核心苏区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仅占江西省总体水平的37.41%。综上不难得出,当前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对核心苏区的投资与其它区域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要想改变核心苏区当前落后的发展现状,加大对它基础建设和产业的投资显得尤为重要。

3.2社会发展现状

(1)农村劳动力现状

各个区域的人口规模不一样,单单依靠农村从业人员数来观察当前农村劳动力现状,很难发现彼此间的差别,所以本部分通过农村就业人口数除以农村人口数的比重来反映当前的农村劳动力现状当前阶段,无论是核心苏区、非核心苏区,还是非苏区,农村的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均呈现上升的趋势。2018年最新数据显示,核心苏区、非核心苏区、非苏区和江西省的的农村就业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53.38%、64.63%和55.54%和71.94%,核心苏区的比重最低,可能由于核心苏区发展落后,很多农村居民认为在此不能有一个好的发展,所以选择外流;比重最高的为非核心苏区,此外其实核心苏区、非核心苏区和非苏区都低于江西省的水平,这样很不利于农村的健康发展。

(2)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

就业结构的变化可以反应当地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的就业结构不但可以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还是评价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指标。上文提到核心苏区的乡村从业人员比重一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随着赣南苏区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外出务工人数增加,乡村从业人员的就业结构也随之一直变化调整。核心苏区的农村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农村从业人员的比重一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值得关注的是在2015年后核心苏区的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超过非核心苏区和非苏区。

(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良好衡量农村地区的人民自由支配的水平,可以很好的反映一个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同时也是农村居民实际生活水平的体现。由于数据限制,以人均纯收入表示2013年前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自1978-2018年各个区域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从图中还能发现,自2000年后不同区域之间开始出现差距,最为明显的就是核心苏区开始落后于其它区域,且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核心苏区、非核心苏区、非苏区和江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0984元、14534元、16233元和14459元,依旧可以发现,核心苏区的收入最低,落后于其它三个区域。与非苏区的差距最大,相差5239元,与非核心苏区的差距最小,同时核心苏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江西省整体水平的75.96%,所以农村居民收入有待进一步提高。

(4)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

各行各业出售给居民或是社会集团的消费品,均纳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衡量范围内,该指标可以很好的反映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是否景气。图3-8给出了核心苏区、非核心苏区、非苏区和江西省1978-2018年的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化情况。图中可看出各区域间在1978-2000年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未出现明显的差距,自2000年后区域间的差距开始显现出来,尤其是核心苏区落后于其它区域很多。就最近一期来看,2018年核心苏区、非核心苏区、非苏区和江西省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6247元、9668元、12381元和16280元,其中核心苏区与江西省平均水平相差最大,且仅为江西省的38.37,由此可见,核心苏区的消费能力不是很高,这与自身的收入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现状村子很大的关系。

4.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核心苏区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相较于发达地区,赣南原中央苏区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核心苏区农业和农村人口的占比都比较大,城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责任更加重大。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来看,2018年,核心苏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789元,江西省和全国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4460元和14617元,差距分别为3671元和3828元,明显低于全国和江西省的发展水平。衡量该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其它影响指标如人均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也同样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和江西的发展水平。从上述表述不难发现核心苏区社会发展水平虽然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其相较与江西省和全国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2)核心蘇区乡村生产基础薄弱

振兴苏区以及乡村振兴中解决好产业发展问题是关键。产业发展是地区居民收入和可持续发展的定心丸。核心苏区产业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业产业规模较小。农业种植主要是分散管理,种养技术落后,农技培训力度不足,高质量的地块较少,抗风险能力不足,加之土地流转意愿低,难以形成规模种养,这些消极因素都使得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难以达到预期值。其次,在进行与农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投入的资金力量不够充分。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过程中,核心苏区多为丘陵地形,在工程配套建设过程中只能选择适合当地的,在建设过程中政府的管护以及资金的投入存在明显的不足。第三,特色农业发展落后。核心苏区有着高质量的农产品,但为人所知的仅仅只有赣南脐橙,核心苏区大多农业品牌认知度不高,营销推广力度不够,财政投入还不够大。

5.对策建议

(1)多途径促进农民增收。赣南原中央苏区要想加快农村转型、农民增收应放在核心位置,以提高赣南原中央苏区内生发展能力为主线,抓住地区特色,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赣南原中央苏区的特殊性体现在很多方面:片区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具有发展特色产业的优势条件;第二产业整体水平较低,无法对经济产生显著的拉动作用;片区发展对国家政策、政府投资的依赖性较强;片区特色生态资源、旅游与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等。结合地域实际,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发展休闲农业和特色种养业,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农业;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强旅游业和农业文化产业的结合。

(2)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率。无论是政府财政部门还是社会群体,加强对农村区域发展的投资。在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加强对支农项目的管理和考核。从而最大程度使资金的利用达到最高效率。对应的农村地区自身也应当体会和深刻把握国家的相关政策优惠,主动寻找发展农业过程中的资金筹集渠道,并在使用过程中加强机制的监督管理,维护所筹集资金的使用,真正使所投资的农业相关基础设施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物质支持。紧密依靠和联合科研院所,运用他们的最新成果整合科技资源,在产学研的融合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农业科技。

(3)优化农业结构,发展高值农产品。赣南原中央苏区区域优势是其它地区难以匹及的先天资源,包括独具特色的地形地貌、种类丰富的农业资源、清新宜人的生態环境等。这些优势为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和经济组织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性。面对这些优势,赣南原中央苏区首先要树立先进的发展理念,以大农业大流通的格局因地制宜,从以下几个层次进行农业结构的升级,发展高值农产品。调整农产品的种类,增加特色品种和高质量的农产品,找到农业生产的亮点;大力发展林牧渔业,发展更为高效的产业,提升第二、第三产业在该地区农村经济中的整体占比。

参考文献

[1]吴德进.闽粤赣老区振兴新路径——基于与沿海发达地区联动发展的视角[J].金融经济,2014(22):35-37

[2]曾纪发.振兴赣南苏区的财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23):15- 17+67.

[3]李钧,宋伟.培养地方特色卫生管理人才,振兴赣南苏区经济建设[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1):249-250.

[4]李晓园,张云,赖利燕.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人才队伍现状与建设对策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5(05):75-80.

作者简介

陈凯(1995—),男,汉族,山西太原市人,农学硕士,单位: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村发展专业,研究方向:农村区域发展。

基金项目

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赣南原中央苏区政策支持绩效研究:基于准自然实验方法》;项目编号:YC2020-S247。

猜你喜欢
赣南中央苏区苏区
赣南老区展新貌剪影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广东原中央苏区参照西部政策的来由
广东5年新增210亿元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
在全省老促会会长座谈会上 的致辞(摘录)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国画作品《四季》
迎头痛击
全线出击,积极进攻
倾尽全力抓好振兴发展广东原中央苏区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