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居者》中的中国人形象和外国人形象

2021-11-24 10:53崔丹丹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严歌苓犹太人立场

摘要:一个民族的文化形态、社会政治面貌、经济条件等因素进入另一个民族的文学、电影电视等领域,就会被另一个民族塑造出他们所看到的,所理解的,所想表达的“他国形象”,这种形象或许和被塑造民族的形象符合,或许完全背道而驰,或许半同半异,但这都构成了他们对被塑造民族的认知和立场。严歌苓的诸多著作中,《寄居者》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书中有亚洲人、欧洲人、美洲人,其中着重描绘了在血淋淋的战争年代里,一个美籍华人女子的形象和以彼得·寇恩为代表的从他国逃难而来的犹太人形象,另外还描绘了当时在上海的中国人和日本人,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等形象。这些形象各异的异国形象,无不反映着其各自的社会环境背景和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当然也反映着作者严歌苓的立场以及以她为代表的在战争中作为被压迫者的中国人的视角和立场。

关键字:形象;《寄居者》;立场

正文

作品《寄居者》看似是写抗战时期的一段情感往事:“一段充满了偶然与纷乱、忠诚与背叛的凄美情感,但浸透在情感之中的,是不同国别、不同族群的人,对自我身份的焦虑,困顿和感伤”。由于战争的原因,美籍华人女主MAY,犹太人彼得和杰克布先后来到了四十年代的上海,战争带来的惊恐失意,三个人之间的忠贞和背叛,信任和欺骗,勤勉和苟活……这些复杂的人性冲突,紧紧依附在三人代表的各自的身份之上,折射出每个人的民族背景及其整个民族在面对民族压迫之时的求生和挣扎。

一、中国人形象

首先便是女主MAY。美籍华人的后代,从小便生活在唐人街,饱受歧视和侮辱。作品开头写女主祖父和“一群”中国人初到美国的情景,“一船船梳辫子的中国男人被消防水龙头当街冲洗,冲得大醉般东倒西歪。毒猛的水柱把他们从站着冲成蹲着,然后跪下,最后全趴成一片……”,在这个拥挤凌乱的唐人街,女主祖孙三代辛苦又卑微地生活着。但MAY却是个年轻热情有个性,又有些任性的女孩,在压抑的环境下,她会自己出走独立,有着那个时代年轻女性的独立精神,甚至为了爱情使用极其大胆的方式去骗人;她不关心政治,但有著一个普通善良人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她从美国回到中国后,受到其他侵略者国的摧残和迫害,被日本人捉去囚禁殴打,并将其逐出中国;她是个寄居者,“有着寄居者的身份认同危机感”。文中有一次写到她在上海,看到犹太人在会堂中诵经,那热烘烘的低沉浑厚的声音,融为一片,震动在大气层中,她感到从未有过的孤单,她是个在哪都融入不了的个体,是个永远的彻底的寄居者,在哪里都住不定,到了美国饱受歧视,到了中国被他国的人视为粪土……

对于其他中国人的形象,作者除了描写他们当时的苦难与卑贱,也描绘了他们的愚昧盲目,作者为国人身处险境却麻木苟且的形象感到悲哀与无奈。当时的上海是一个开放与堕落、麻木与亢奋并存的复杂面目,“上海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最不古板的地方,全世界的人想在道德上放放假就来上海。这个‘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所在,藏污纳垢,喧嚣异常”,寄居者在此得以存活,却又活得那么不堪。

二、犹太难民形象

彼得·寇恩是犹太人,战争中像货物一样被“运送”到上海。初到中国的他,瘦弱又憔悴,为了有饭吃,为了养活家人,为了在上海存活,努力又勤奋地工作,身兼多职,做事勤快精细,但又谨小慎微。后来随着环境的逼迫,他从一个正直善良,是非明确,准则分明的青年变成唯利是图,谨慎心狠的商人,只要能赚钱,什么都干:私贩医药,囤粮欺市,偷偷给抗日伤员看病做手术。“就是两只枪口对着他,也不妨碍他捞一笔”。

杰克布也是犹太人。为爱情也为躲债被女主引诱到上海。表面看去,他不修边幅,玩世不恭,赌过钱,闹过事,可是他有着自己的是非标准和道德底线。刚到上海,他坚决不坐黄包车,认为把人当马这是非人化的欺辱。他目睹日军的种种暴行,毅然主动地加入到反日的地下斗争中去。他被捕,遭毒刑,破相貌,仍十分乐观,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他可以说是被骗到上海的,但是在上海这个黑暗残酷的孤岛上,他却“自我发现,自我成全”,做了一个成功的大男子汉。

其他的犹太难民形象,一样的孤苦落魄,走到哪都被当作异己来压迫,德国纳粹臭名昭著的大屠杀一直蔓延到中国领土,犹太人很努力地生存,很小心翼翼地做人行事,还是躲不过梅辛格的“终极解决”计划。作者对于犹太人的形象描写,赋予了更多的同情和怜悯,他们和当时的中国人一样。惨遭迫害与欺压,在夹缝艰难得苟活着。

三、日本人形象

主要是侵略中国的日本军人形象:一贯的,丑陋的,单一模式化的日本鬼子群像。他们在上海残害中国革命者,中国民众,窄长的军刀肆意劈砍着一具具的血肉之躯,冷酷血腥。对日本人的描写,作者是站在被侵略民族的角度写的,所以不可避免地带着被迫害的主观愤怒之感。

作者严歌苓站在被侵略民族的立场写下了这篇充满血与泪的故事,其中夹杂着民族间复杂矛盾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又有着他们各自代表的民族形象,或卑贱或凄迷,或残酷或高傲,无不蕴含着作者或悲戚或同情,或愤怒或痛恨的深切情感。

参考文献

[1]《2009年长篇小说创作述评:历史回望与现实沉思》,洪治纲

[2]《寄居者》,严歌苓,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2年3月第1版。

作者简介

崔丹丹,女,1995.1.1,汉,甘肃宁县,硕士研究生,兰州交通大学,不分方向。

猜你喜欢
严歌苓犹太人立场
扬善
武 装
武装
自尊
草地
严歌苓四入赌城
犹太人的生意经
逃票的方法
犹太人的节日
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