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互动模式研究

2021-11-24 05:08万洪珍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朋友圈分类微信

摘要:微信的互动对象来源多元,互动方式丰富,点赞、评论、转发是其中最主要的方式。“点赞”作为朋友圈社交功能的一种,是双方接收朋友圈内容后的明显反馈,对于互动双方关系的强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评论”是微信朋友圈里社交性相对较强的一个功能。用户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分享的频率以及范围。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分类

微信作为相对封闭的个人社区,其衍生出来的微信朋友圈也旨在发展熟人社交,根据微信朋友圈现有的互动功能,微信用户与互动对象之间的互动行为主要分为点赞、评论、转发,这三种互动方式的对象包括“真性熟人”与“假性熟人”,下述内容主要围绕以点赞、评论、转发三种互动方式形成的微信朋友圈的熟人互动模式,笔者将从这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一、点赞

“点赞”在百度词条上的解释:“点赞”原本是一个网络语言,它来源于网络论坛里的“赞”功能,后被理解为对网络上的某个链接或内容表示认同,在网络上点赞数量往往能够能表示喜欢该内容的人有多少。随着微信的用户版图的不断扩大,“点赞”功能被用户广泛的使用,也催生了例如“点赞党”等用户群体。

微信朋友圈是带有明显的强社交、弱媒介性质的社交平台,人们将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朋友圈投射到虚拟的微信朋友圈,目的是为了弥补其在现实生活中缺失的人际关系。[1]微信作为国内最大的移动流量平台之一,也是各个群体的“熟人”之间“点赞”最为频繁的一个社交平台,“点赞”作为朋友圈社交功能的一种,是双方接收朋友圈内容后的明显反馈,对于互动双方关系的强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点赞并不需要行为主体有太过繁杂的动作,且行为主体也没有过多的情感需求,甚至可能是随手点击了一下最后形成了“点赞”这个行为结果。这其中必然也会存在着“端水大师”亦或是“点赞党”这样的群体,他们对于自己微信朋友圈出现的任何信息不加以主观判断,“点赞”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模式化的工具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点赞行为都代表着用户所发布的这条内容并未被查看,也有部分用户在进行点赞这一行为时是进行过“深思熟虑”的,或许是觉得这条内容有意义,也或许是这条信息对其有使用价值,这种情景下的点赞行为便不再是简单的点赞,对这条内容点赞的用户对点赞这个行为赋予了一定意义。然而,也正因为“点赞”行为的泛滥使原本清楚简单的人际沟通成为一种敷衍式社交行为,最终“点赞”行为也变成了一项没有任何意义的行为。目前社会中的人际關系网络由强关系和弱关系组成,强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粘性较强,社会联系较多,而弱关系则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生活重合节点较少,关系较为疏远。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微信用户们在微信朋友圈进行社交行为的时候是以熟人社交为前提,在这样的互动环境下,即时是“点赞之交”也偏向于强关系的社交表达,“点赞”只是适用范围广泛,但其互动深度远不及“评论”和“转发”这两个功能。

综上所述,通过在社交平台的“点赞”行为形成的“点赞之交”是一种需要强关系作为支撑的人际关系网络,但其社交性并不与其进行互动的强关系相匹配。

二、评论

在虚拟的微信朋友圈环境下,用户对于其他用户发布的内容是否选择进行评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互动双方“熟悉”的程度以及信息本身的价值。大部分用户在面对熟人发布的朋友圈内容时,如果没有想法进行评论时便会以“赞”代替评论(这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为什么“点赞”的社交性要弱于“评论”),因为用户在评论这篇内容时是需要付出时间成本和脑力成本去思考的,评论的内容会被双方共同的好友看到,而且如果评论的内容不当则会引起信息发布者的误读甚至误解,导致最后产生不必要的社交麻烦。

因此很多用户在面对自己的“熟人圈”里发布的内容,依据自己对此条信息的感兴趣程度去选择是否要进行评论,如不评论,则以“点赞”代替;如担心评论的内容出现差池,便可与信息发布者进行私聊,深入探讨本条信息的具体内容;如果信息发布者与用户之间存在以强关系为纽带的社交群体也就是微信群聊,互动双方也可选择是否将该条信息分享至群聊与其他用户一起进行“私下评论”。

好友之间互相进行评论事实上是微信朋友圈营销的一种现象,因为微信和微信朋友圈的准入机制较为严格,所以用户通讯录里的联系人跟用户之间具有一定的情感黏性,因为“好友”身份的界定,增加了用户对于评论内容的信任感,由此可见“评论”是微信朋友圈里社交性相对较强的一个功能。

三、转发

在目前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网络通过各种先进的技术已经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巨大的“信息仓库”,“传播快”、“范围广”是其最大的特征。任何社交平台上的“转发”功能其实质都是一种信息分享行为,目的在于通过互联网的将信息资源与其他用户进行分享,增加信息的曝光率。

在微信朋友圈这个相对封闭的社交平台上,由于用户通讯录里的联系人试衣镜经过“筛选”的,用户便可以最大限度的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发布在其朋友圈里,无论是文字图片还是音乐视频,微信后台都为其提供了技术支持。用户的好友根据信息的价值与自己兴趣爱好的结合来最终选择是否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转发此条信息,增大信息的传播范围。

微信朋友圈的信息分享除了信息本身与用户所处的社交环境的影响,用户个人的主观看法、用户多年来形成的社交关系网络以及用户自身的价值观等都会影响信息分享的各个环节。

研究发现,用户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分享的频率以及范围。例如一位即将考研究生的同学发现自己的朋友圈出现了类似于重点考点的信息,这个时候的信息分享行为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假设A是性格大条的人,或许他会将此条信息分享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或是微博、QQ等社交平台,他在分享信息的同事享受着这个行为带给自己的满足感;假设B是一位性格孤僻、不善交流的人,面对此条信息他可能会在浏览完之后自己做根据信息的价值选择是否保存,或是通过私聊的方式将其分享给身边关系较为亲近的朋友。简单的举例只是为了说明用户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信息传播的范围,大体上来说,性格外向的用户比性格内向的用户更愿意分享信息,其分享信息的频次也会高于性格内向的用户。

参考文献

[1]郭琦.移动互联时代的“轻熟人社交关系”——以微信为例[J].青年记者,2017(32):9-10.

[2]于凤贵.人际交往模式的改变与社会组织的重构[D].山东大学,2014.

[3]陈小桂.微信朋友圈点赞行为动机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03):163-164.

作者简介

万洪珍(1980-),女,河南平顶山人,讲师,现任职于平顶山学院外国语学院,从事写作及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朋友圈分类微信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微信
微信
给塑料分分类吧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