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昆曲《思凡》中色空的“性”与“兴”

2021-11-24 05:08王子琪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尼姑

作为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及剧种,昆曲糅合唱念做打、舞蹈武术等,风格特征具抒情性及辩证性。一方面,在强调外部动作形成过程的同时,注重对于人物内心活动的呈现,将舞台空间充分留给人物灵魂深处跌宕起伏的动作波澜。另一方面,曲词典雅而行腔婉转,表演细腻且疏密有致,以动与静、刚与柔、急与缓、隐与显,实现形神兼备、喜怒收放的角色塑造和情景交融、濃淡相宜的艺术表达。

著名的昆曲折子戏《思凡》吸收明朝后期剧本《孽海记》中《思凡》与《下山》两出,在保存原有唱词的基础上,加入了丰富的表演技巧和舞蹈身段。该戏以诵子和《山坡羊》《采茶歌》《哭皇天》《香雪灯》《风吹荷叶煞》及尾声七部分,描写年幼时多病被父母送入仙桃庵寄活的小尼姑色空,因难耐拜佛念经的寂寞,私逃尼庵、下山还俗的过程,从性别、性情、兴致入手进行人物塑造和主题建构,呈现色空不同阶段的心理活动和矛盾之后的最终选择,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情绪真实、形象立体。

所谓色空之“性”,一是“性别”,一是“性情”。《思凡》的主题建构依于女性。一方面,色空还是个少女,情窦初开、天真烂漫,却要出家为尼、诵经念佛。另一方面,尼姑这一身份,本就是社会底层,“入空门”是无奈之举而非为了“解脱”;而在传统的“男权”社会中,这身份也更多了一份被嘲弄的可能性。而一旦到底的设定,既要有贴旦年轻活泼的状态,又要有闺门旦含蓄的情态,做到“荡而不淫,艳而不俗”;又因曲牌繁杂、身段繁重,要求唱腔细腻婉转且“歌舞合一,唱做并重”,将外形结构与内涵意蕴之美加以融合呈现。这也正应了那句,“男怕夜奔,女怕思凡”。

该戏通过色空的内心独白,直观表达其作为出家人对于男女自由爱情的追求,以及对于美好世俗生活的向往。一方面,是对观众“窥视”心理的满足,加以尼姑扮相的鲜见性,增添了观赏性;另一方面,客观身份与主观选择的“相悖”,也使得角色更加真实生动。这种冲突,即是色空“本我”与“自我”间的挣扎矛盾。

就其“本我”而言,“只因俺父好看经,俺娘亲爱念佛,暮祷朝参,每日里在佛殿上烧香供佛”的父母主观意愿,加上“生下我来疾病多”的个人客观情况,导致了色空“把奴家舍入在空门为尼寄活”的被动状态。就其“自我”而言,从“昔日有个目莲僧,救母亲临地狱门”的内心矛盾;到“削发为尼实可怜,禅灯一盏伴奴眠。光阴易过催人老,辜负青春美少年”,开门见山的表达对单调乏味生活的不满和郁闷情绪;再到“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了头发”这般对头发的怜惜和对年华逝去的感叹;转至“见几个子弟游戏在山门下”,暗示对爱情的向往;最后态度坚决的唱出“冤家,怎能够成就了姻缘,死在阎王殿前由他。把那碾来舂,锯来解,把磨来挨,放在油锅里去炸,啊呀,由他!”色空的性格和性情通过言语形式传递出来,勇敢坚定的形象被塑造得淋漓尽致。

所谓色空之“兴”,即指“兴致”。首先是通过“念几声南无佛,恨一声媒婆”这样“游戏”的说辞,使人在趣味性中了解传统文化民俗背景,体会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压抑。其次则是与宿命论对立的主题建构。

“惟有《莲经》七卷,是最难学,咱师傅在眠里梦里都叫过”这种梦里都是庙中事务的折磨,以及“一个儿抱膝舒怀,口儿里念着我。一个儿手托香腮,心儿里想着我。一个儿眼倦开,朦胧的觑看我。惟有布袋罗汉笑呵呵,他笑我时儿错,光阴过。有谁人,有谁人肯娶我这年老婆婆?”这种“白日梦”级别的心愿表达,从侧面表现着色空打破清规戒律的急切。而“夜深沉,独自卧,起来时,独自坐。有谁人,孤凄似我?似这等,削发缘何?”则是其对世俗不平等的强有力的质问。透过旦角设定和性格塑造,《思凡》最终所要表达的,是面对命运绝不屈服的抵抗精神,是冲破宗教和封建礼法束缚的坚定意欲。因此,色空的“反抗”不仅仅是内心独白,停留在言语之间,更是外化到具体的行动举止之中。“奴把袈裟扯破,埋了藏经,弃了木鱼,丢了铙钹。”这种看似具有“破坏性”的行为,实在恰为色空冲破束缚的物化象征。

此戏以《思凡》为题,虽讲的是色空渴望“平凡人间”,实则“立意非凡”。从并非本愿的既成事实,到生活枯燥的内在原因、遇见异性的外在缘由,以及庵中无人的客观条件,这样一个逻辑清晰、由心灵到肉体的行动主线,让人觉着“毫无悬念”。正因如此,其经由对爱情的追寻,最终落脚于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阐释,展现的是色空生理和心理的双层面需要,并不会令人有“强行上升”之感,而是由“平常之心”引发共情之下的“理所当然”。这样,《思凡》的思想价值已经不囿于时代设定,而是在现世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毕竟,如今在部分地区,因受教育程度与阅历视野等方面的限制,男女、婚恋等方面的封建思想还依旧存在,甚至根深蒂固。

戏曲艺术要实现从案头之作到舞台演出的转化,因此故事题材的新颖别致和情节发展的矛盾冲突至关重要。从诵子经由《山坡羊》《采茶歌》《哭皇天》《香雪灯》《风吹荷叶煞》这五个曲牌再到尾声,《思凡》虽篇幅不长,但所表现出的是色空不同阶段的心理活动变化,即认识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这三部分。在此基础、动力之下做出行动,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情绪真实、形象立体。该戏建立在社会背景和文化风俗之上的矛盾冲突设置,是极具合理性与代表性的;而尼姑身份的女性角色设定,也更具观赏价值和审美内涵。此外,结合舞台表演中通过一桌二椅、两个烛台、一个香台来营造寺庙环境的虚拟性“仪式”,更是精简中凸显一份匠心独具。

在《思凡》之中,既有昆曲唱念做打、舞蹈武术的外在之美,又有跌宕起伏、矛盾纠结的内在之美;既有婉转细腻的唱腔美,又有雅俗兼备的唱词美;既有小人物的爱情追求、性情展现,又有大环境的兴致传达、意欲呈现。正如林语堂所言:其文辞堪当中国第一流作品之称而无愧色。

作者简介

王子琪,女,汉族,1996年6月生,陕西西安人,现就读于西北大学文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

猜你喜欢
尼姑
浅析金庸笔下的尼姑形象
泰国尼姑人数增多
封建伦理中女性的压抑与反抗
虽然我颜值低,可是我眼光高啊
A Study on Translation Process Based on Relevance Theory
山盟海誓只是诗词背景
说唱诵经
明代尼姑的恋世情结及其世俗化
一日尼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