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学视角下的儿童绘本插图研究

2021-11-24 05:08马汀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儿童绘本插图

摘要:近年来,国内儿童书籍市场发展迅速,儿童绘本销量不断创新高。儿童绘本作为学校及家庭教育的重要读物,在儿童早期的智力启蒙与情商培养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今,越来越多的创作者从事儿童绘本的创作,童书作家和插图创作者借助绘本,为儿童搭建想象的空间,通过拟人化、象征、夸张等绘画表现手法,让一个个活泼有趣的形象跃然纸上,特别是对于不识字或刚刚识字的儿童,绘本中的插图形象扮演着更重要的交流角色。本文以儿童心理学角度探究儿童绘本插图创作与儿童心理学之间的联系和作用,是对儿童绘本插图实践创作的前期理论研究。

关键词: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绘本、插图

一、绘本阅读对于儿童成长的积极影响

(一)绘本阅读对于儿童成长的作用

绘本又称之为图画书,由图画和文字构成,但又与兼具图画与文字的普通图书有所差异,其书中的图画与文字相辅相成、完整结合,相互补充和支撑。不仅具有功能性,更具有艺术性,读者在翻阅过程中获得文字知识和情感体验,并能直观的感受艺术之美。其中不乏一些无任何文字纯图画形式的绘本形式,完全由书籍中的插图传递故事信息,图画的重要性和文字同等重要甚至重于文字。在绘本中,通常需要在短小的篇幅中用准确的画面和视觉语言传递内容和主题,强调书籍内容的连续性和感情共鸣,儿童绘本实际上是插图艺术与多种学科结合形成的产物。

阅读对于人生的成长作用之重要,是超乎想象的,特别是对于儿童而言,可以潜移默化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丰富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文字的叙述和图像的引导,构建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从婴儿时期对于简单图形、色彩的认知开始,再到学前期3-6岁儿童的阅读启蒙培养,不同阶段的儿童书籍对儿童的情感和心理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从出生(新生儿)到成熟(青年初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和形成的时期,通过跟成人的交际与系统的学习,去掌握人类已有的社会经验,并逐渐成长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其次,由于儿童的脑结构和各项机能还不够成熟,其思维和劳动能力不等同于成人的思维,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定型的成长发育的时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因而也是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的最好时期。在这个特殊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父母引导、学校教育的方式,培养儿童认知和了解世界,为今后更好地独立思考、学习和成长打下基础。

二、基于心理学视角下的儿童绘本插图研究

(一)儿童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艺术创作并非空穴来风,它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结构与社会阅历之上,儿童绘本的创作也不例外,好的绘本会让孩子们看了之后有所思考,有些绘本甚至在孩子们成年以后依然记忆深刻,是童年时期美好的回忆。而对于儿童绘本的创作者,不管是内容或者是插图创作者来说,需要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和兴趣所在,以及对于每个阶段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也有客观的理解和研究,为儿童绘本插图的创作提供理论依据及现实经验。

儿童从出生到成熟经历了六个重要时期,即乳儿期、婴儿期、学前期、学龄初期、青少年、青年初期。这些阶段相互连续又有着各自的区别,新的阶段代替着旧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较为典型的、普遍的特征。

1.乳儿期

出生后直至大约1年的时间,也是儿童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这时期的儿童在成人的陪伴和影响下,可产生一些动作、跟成人进行交往、获得对简单事物的初步的认知,但这个阶段最大的变化是生理上的变化,例如从怀抱中躺卧的小婴儿过渡到可以独立行走,可以叫爸爸、妈妈等简单词语。处于乳儿期的儿童在神经系统发展上已经有一定的条件反射形成,例如看到发光发亮或动态的事物会产生反应,会对成人的各种表情产生反应等,会对喜欢的色彩或者事物产生触摸或探索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有自身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

随着月龄的不断增长,乳儿期的儿童探索与求知欲也越来越强,这时期的绘本,适宜以较为简单的图像为主,鲜艳的色彩易于成人帮助儿童建立对色彩早期的识别,鲜艳的色彩较为容易吸引小宝宝的注意力,例如黑白卡、色彩卡、布艺书籍为主。在插图的绘制和故事情节的撰写上不可过于复杂,可绘制一些形象较为简单、平面化的易于识别的图形,并在后期印刷中适当考虑插图局部是否可结合互动,以及特殊印刷材料的运用。处于这时期的儿童,会通过手部的动作感知外界事物的某些属性,如软、硬、声响等。例如布艺绘本书《祖利宝宝》系列,内置发声器、摇铃、响纸等小机关,插图绘制可爱,色彩鲜艳,在翻阅过程中通过手的触摸发出声响,并有一些翻翻书的设置增加互动,同时锻炼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

2.婴儿期

婴儿时期处于儿童触觉感知阶段,思维伴随着动作中开始产生,最主要的思维特点是直接行动思维。据研究,1岁多时期的小婴儿已经能够观察到一定距离和方向的物体,2岁时已经能对周围的情况变化和影响有了表示,因还不具备画画能力,他们可以模仿大人的某些动作,可以模仿一些声音,在大人的引导下可以画线、画圆圈等简单的线条,同时也可以辨别出一些基本的色彩,例如红、黄、兰、黑、白等简单的色彩。同时,1-3岁也是进行引入早期阅读的时期,如一些带有声响和触感的触摸书,洞洞书,语言简短甚至无文字,给予孩子更多自我感知和观察的空间,同时带有丰富的触觉肌理和鲜明的色彩,从视觉、触觉、听觉上可以满足孩子的探索欲。

如圖一,该书为《奇妙洞洞书》系列绘本,由意大利作者G.曼泰加扎创作,全书以简短的文字加以色彩艳丽、形象可爱的插图贯穿其中,符合这时期儿童的思维发展,可以在借助家长阅读的情景之下,帮助孩子认识动植物及建立对周边事物的识别。

3.学前期

学前期是指儿童从3岁到6或者7岁这一阶段,是儿童正式进入小学之前的一个阶段,故而称之为学前期,这时儿童进入到幼儿园,同时又叫幼儿期。儿童出生以后,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下,经过几年时间,从一个幼小的个体发展到能够独立行走,进行初期的语言交际,并能从事一些初步的游戏操作,个性逐步形成。学前期的儿童对于色彩较为敏感,5-6岁已经可以很好地辨别各种主要颜色,并掌握每种色彩的名称,学前期是教育齐蒙的时机,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发展,通过在幼儿园的生活,有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有一定的初步抽象概括能力和观察能力。这个时期的儿童,小手已经可以拿画笔书写画画。如英国著名绘本《我爸爸》、《我妈妈》,由安东尼·布朗编绘,作者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父母的形象,用孩子自身的视角叙述父母的各种超能力,比如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强壮”、“是个了不起的歌唱家”等等,结合画出想象的各式超现实主义场景,表达了对父母的爱。这种情感是夸张的,被放大的,是创造力的展现,却又是贴近生活又充满温情的,人物的形象较为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易于和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4.学龄初期

6或7岁到11或12岁这一阶段,时间上相当于小学阶段,这时期的教育和要求会促使孩子的心理不断地向前发展,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自觉性都在飞速的发展和形成,并掌握读书、写字、数学等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时期的儿童想象力丰富,创造力日益增多,记忆力强,可以自主进行阅读和学习,并有一定的目的性,可以系统地进行观察。入学之后,学校教学对这个时期的儿童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高度,与学前期不同,儿童要学会除了在课堂之外获取更丰富的知识经验,如地理和自然等间接的知识内容。而阅读对于这时期的儿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随着自我意识的提高,这个时期的绘本,简单故事情节和插图已不能满足其智力发展的要求,他们的想象力在迅速增长,想象也更富于现实性。如《安徒生童话》系列绘本图画书是精选安徒生童话重新绘制插图选编的系列绘本,对学龄初期儿童的成长和阅读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绘本中的图画绘制精美,耐人寻味。对于故事情节较强又带有连续性的绘本来说,插图最重要的是将核心内容进行提炼和概括,例如用插图形式再现某一个情节中重要的事件和瞬间,用插图的视觉形式记录下来展现给读者,对文字内容建立辅助,帮助读者构筑想象的空间[1]。

5.少年期

12岁到14或15岁这一时期,又称学龄中期,少年期是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一个阶段,从较为严格的意义上来讲,少年期之前的时期是真正的儿童期,这一时期的儿童更多的是依靠成人的保护和照顾,少年期是个人发展开始走向成熟的时期期,标志着个体真正开始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少年的时期的抽象逻辑思维占主要地位,因为学习的内容更多更广泛,一些简单的知识已不能满足这个时期的需求,这个时期的阅读也更加深入,更有独立性和自觉性,并有着较为强烈的主动探索的学习动机。例如这本制作精美的科普类绘本《人体立体书:解剖探索身体运转奥秘》,采用立体书形式,让孩子在翻阅过程中手动剖析人体结构,并与课堂所授的生物学知识紧密契合,成为课堂知识更直观和全面的延续。而在此类科普类绘本的插图绘制中,因所服务的对象和内容决定了插图作者需要以客观、写实的形态展示人体的各种器官和工作原理,故而需要以遵照现实的方式呈现视觉效果,让孩子们学到更深度的科学知识。

6.青年初期

青年初期是指从14岁左右至18岁之间这一时期,青年时期与以往时期不同,是走向独立个体的时期,这时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更加深远和稳定,已经可以自觉地追求知识,能够对事物有着较为客观地评价。因这个时期已具有更高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因而叙事性强、内容深刻、邏辑思维性更强的读物较为符合青年初期的阅读喜好。如《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绘本,因题材为科幻类读物,由英国著名艺术家JimKay绘制全书插图,插图绘制奇妙绝美,生动描绘了哈利波特的世界和大气磅礴的故事场景,用超现实主义手法再现书中情节,是文字和插图结合的完美范例[2]。

(二)儿童绘本插图创作展望

儿童绘本插图的创作从来不是一件易事,它需要文字作者与插图作者的相互配合,两者相互合作相互成就,才能诞生出一本高质量的绘本。尤其是在学龄前的阶段,更多的是借助父母的阅读和陪伴,在共读绘本的过程中,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另一个神奇世界的大门。绘本插图创作者在这个过程中利用绘画媒介最大限度地展现故事,同时将绘画、设计等视觉形式用具有想象力的表现手法展示给读者,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儿童绘本的创作需要在契合儿童生理及心理发展的基础之上,不仅仅需要体现教育观念,更多地开发想象、情感熏陶以及美育的提升,在插图的创作之初就明确设计的方向,例如色彩的配置、人物的设定以及图案的构思,只有在明确了目标群体、掌握了目标群体的喜好、确定构思之后,创意才能变得更加明确,儿童绘本创意的基础即服务于儿童[3]。

有很多插图作者甚至身兼写作与插图双重身份,如对于故事的撰写、插图的设计自己后期的书籍印刷完全由一人主导,这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儿童绘本的创作绝不仅仅是创作者个人爱好的展示,更重要的是对于信息的传递和引导,对于美的传播。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前辈们创作出版的这些优秀的绘本作品,他们忠于读者,能创作出目标年龄段孩子们容易理解的故事和画面,使孩子们享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这些绘本被多次印刷出版,受到人们的喜爱,才鼓励着越来越多童书创作者们加入绘本的创作行列,并凭借着自己的才华与热情,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各类绘本,为儿童绘本的创作和出版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结语

儿童是一个国家的希望,他们从小接触优秀的高质量的绘本书籍,不仅仅可以丰富知识,更能带来艺术的享受和情感的培养。绘本形式的书籍是儿童获取知识、情感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本兼顾文字和图画的饱含丰富情感和内涵的书。也许这些从小读着绘本长大的孩子,待他们长大后还可以翻阅出当年父母为他们所买的绘本,骄傲地说:在我很小的时候,读过这些书!

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通过看、读甚至是触摸等方式,享受绘本的艺术之美及设计之美,获得美感启蒙,增加孩子们对美的感知能力,获得听觉、视觉、触觉甚至是嗅觉的满足。而随着国内亲子阅读的普及,国内儿童绘本出版市场逐渐开始发展成熟,好的儿童绘本,对于儿童心灵的成长、想象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绘本的世界:儿童绘本及创作》伏倩倩编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2]《儿童心理学》朱智贤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画里画外——颜色与儿童的感觉》阿甲等,南京:[M]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

项目基金

该论文为广西艺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课题《插图设计在国内外儿童绘本书籍中的应用研究》结项成果,项目编号YB201820。

作者简介

马汀,(1983年12月出生),女,汉族,河南许昌人,硕士,现为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儿童绘本插图
儿童绘本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插图在小学语文课中起到的教育作用分析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探讨
美国儿童绘本出版中的性别理念研究
引进版少儿绘本给我国绘本出版带来的启示
儿童绘本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