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角下迪士尼公主形象演变研究

2021-11-24 05:08王余璇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角色塑造自我意识

王余璇

摘要:电影作为文化的产物,体现了时代发展及变迁的烙印。通过角色的塑造、情节的推进,在有限的镜头画面中赋予影片时代文化内涵。迪士尼公主系列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伴随时代变迁,公主形象愈加多变,打破了一尘不变的刻板印象。体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打破固有思想的过程。

关键词:时代变迁;角色塑造;公主形象;自我意识

迪士尼电影作为顶级电影公司,领导动画电影的潮流风尚,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公主系列影片以世界各国经典童话或神话传说为原型,创造了各具风格特色的公主形象,无不深入人心,成为经典。从1937年发行的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到2020年真人版电影《花木兰》,塑造了装扮各异、肤色不同、性格迥异的公主形象。

艾金伦曾说:“所有的童话,本质上都是成人童话,童话所包括的并非儿童的心理需求,而是成年人社会的心理隐喻。”因此,在人物角色的塑造以及剧情的发展其实是针对成年人的心理需求来设定,反应时代的社会风尚。本文从女性主义发展的视角下分析迪士尼公主形象演变的研究,探析影片背后蕴含的社会价值观在影片人物角色设定的体现。

一.女性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女性主义(Feminism)也称为为女权主义,是跨越阶级与种族界线的社会运动。在本质上主张:“实现全人类范围的男女平等”。男权制思想认为,男尊女卑的现象是普遍存在且亘古不变的,是自然形成的。而女性主义则认为,这种现象是由社会和文化人为构建起来,是可以被改变的,崇尚两性平等的权利。女性主义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衍生了不同的流派和分支:自由主义流派、马克思主义流派、激进主义流派和解构主义流派。虽然不同流派有着不同的研究结论和成果,但是未改初衷,强调追求两性平等。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社会动荡不安,新社会运动的兴起是女性主义兴起的背景。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对女性的压迫,从而促使女性主义的兴起;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对工人阶级的压制和剥削,从而产生社会主义运动的根源。这两个方面彼此联系,相互贯通,工人阶级的女性不仅受到来自男性权利的压迫,同时也受到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女性主义的兴起体现了女性的文化意识觉醒,追求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价值观。

19世纪末,掀起了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一次浪潮,争论的聚焦点在于两性的平等。随着女性意识的增强,要求获得公民权、政治权、受教育的权利,同时反对贵族权利、一夫多妻制度,着重强调两性关系的和谐,地位平等,共同享有权利和尊重。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开始,相较于第一次,这次所涉及的范围更广。开始关注女性身体的自主权、社会和家庭等问题。其主要目的在于消除两性差距,要求改变主流社会文化价值观中的两性二元对立的状态,实现充分的两性关系达成平等、和谐的状态。打破了传统刻板印象,提出了:“个人的就是政治的”口号,改变以男性为中心的政治体系。

20世纪90年代,第三次女性主义运动带有鲜明的后结构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理论色彩,并将关注点放在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上忽视的问题,跳出原有的女性主义思维的框架,呼吁社会消除性别偏见,强调的女性问题涉及多种族、多元文化、多元价值等,每个女性都有自身独特的价值,无关种族、阶级等因素。宣扬女性自身的魅力和价值,不再投身于政治运动。

二.迪士尼电影公主形象的演变

迪士尼公主系列电影中公主形象的演变彰显出时代文化的烙印,体现美国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从男尊女卑的社会价值观到女性意识的觉醒,追寻真正的男女和谐的关系。1937年发行的第一部有剧情的动画长片《白雪公主》,集众多荣誉于一身,开启了迪士尼公主系列电影的序幕。早期以白雪公主为代表的“柔弱顺从”的女性形象,善良是她的标签,需要通过小矮人、小动物来帮她们渡过难关,命运也必须依靠王子改变。而最新的迪士尼电影《冰雪奇缘2》公主形象的设定敢于突破常规,爱莎与安娜公主独立自主、勇敢无畏的形象深入人心。从白雪公主到爱莎公主形象的转变,反映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历代公主形象的演变。

(一)温柔和顺,等待救赎

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在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男尊女卑的背景下,女性被看作是男性的附属品。因此,在早期迪士尼公主系列影片中,公主的命运需要依靠城堡里俊秀的王子来改变,只有依附于男人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一时期的经典公主系列影片《白雪公主》,迪士尼影片塑造的第一位“公主”,她拥有漂亮的脸庞、雪白的皮肤、黝黑的头发,天生温柔和顺,惹人怜惜,善良是她的代言词。因此遭得皇后的嫉妒,依靠小动物以及七个小矮人的帮助渡过难关,最后嫁给王子过上幸福生活。面对恶毒皇后的迫害,依旧无能为力,选择宽容恶人。完全没有自我反抗的意识,逆来顺受。在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期,经济危机带给人們巨大的心理创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美好的童话故事能够抚慰受伤的心灵,重燃生活的希望和信心。由于失业率剧增,男性更不愿意女性进入社会同他们争抢工作机会,而白雪公主的形象刚好符合他们对于女性的期待,善良、美丽、谦卑,这也是《白雪公主》在上映之后反响热烈,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

继白雪之后,20世纪50年代,相继迪士尼又上映了同类型动画电影:《仙履奇缘》和《睡美人》,《仙履奇缘》中的公主仙杜瑞拉遭受继母虐待,与王子在舞会相识,最终被王子带回城堡生活。《睡美人》中的公主爱洛受到女巫诅咒,等待王子的真爱之吻。虽然几部影片中公主的境遇不同,但最后的结局都是被王子拯救,步入婚姻。这一时期的公主不管是外貌还是性格都如出一辙。

(二)反叛传统,追求爱情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受到女权主义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公主形象不再逆来顺受,敢于反叛传统,追求自己心中所想,开始拥有女性意识。她们身份不同、种族不同、性格迥异,但都表露出女性主义的特征。其中代表的系列影片有《阿拉丁》、《小美人鱼》和《花木兰》,公主们虽然拥有独立意识,但却并未突破爱情的束缚。这一时期的王子摆脱了王位的头衔。电影《阿拉丁》中的“王子”是一个“盗贼”平民,而茉莉公主则是苏丹国王的独女,角色特征出现了互换。茉莉公主本应该接受家族的安排,嫁给接班人,顺理成章的成为皇后,但是她敢于反对父权制度,拒绝家族安排的联姻,渴望追求自由和爱情。

1989年上映的动画影片《小美人鱼》,爱丽儿被贴上了“叛逆”的标签,人鱼公主的特殊形象首次登上荧屏,打破了人们心中固有的公主形象。爱丽儿拥有自己的梦想,她想要像人类一样拥有双腿,而这对于海洋王国而言,是不被允许的,她像父王提出请求却遭到了来自父王和姐姐们的强烈反对,但是爱丽儿并没有因此放弃。缘分让他从海里救醒了一位王子,并一见钟情,她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不惜用自己美妙的嗓音与巫婆做交易,换取人类的身躯。爱丽儿相比之前的白雪、仙杜瑞拉,她勇于反叛传统,坚持自己,最终收获了爱情。

1998年《花木兰》的上映,体现出女性权利被认可,不再是柔弱善良的女性形象。花木兰是迪士尼史上第一个亚洲公主形象,黄皮肤、黑头发,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裙装。她所展现的格局和眼界非同寻常,原本是闺房中的女娇娥,却因父亲年迈,家无兄长而代父从军。花木兰不安于中国对于女性的束缚,梦想上阵杀敌。而她凭借自己不屈不挠的精神刻苦训练,获得了战友们的钦佩。当女子身份暴露之后,她决定不再掩饰自己的性别,以女子的身份参加战争,击败了匈奴,立下显赫军功,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影片中的花木兰不拘小节,敢于做自己,不被传统对女子的刻板印象所束缚,不依靠男性实现自身独特价值。

(三)崇尚自由,自我救赎

2013年《冰雪奇缘》的上映引得热议,这个时期女性主义迅速发展,社会对女性的看法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迪士尼公主完全摆脱过去柔弱善良的公主形象,拥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清醒的独立意识,实现了自我救赎。影片中当艾莎知道自己的魔力无法控制会危害王国后,艾莎逃去了雪山。安娜踏上了寻找姐姐艾莎的路途,期间掉入水中,与怪物搏斗,遇到重重危险,却始终坚持。艾莎最终也明白,只要心中有爱便可控制自己的魔力。最后和姐姐艾莎一起回到了王国开始幸福的生活。这同样是一部以爱为主题的电影,只是真爱不再体现在王子对公主的吻,爱自己才是这部影片耐人寻味之处。两位公主被塑造成坚强、勇敢、独立的女性,不再需要小动物的帮助,也不必在等待王子的救赎。做自己的女王,不依靠任何人,突显了女性的地位。

三.公主形象演变的现实意义

迪士尼公主系列电影体现了不同时代下女性的独特魅力,丰富了女性文化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对我国动画中的女性形象的设定给予一定的启示作用。

在早期的迪士尼公主系列影片中,白雪和仙杜瑞拉在父亲的保护下快乐的成长,生性善良。而这一切都因父亲的离世而戛然而止,直到城堡里拥有王冠头衔王子的出现,才得以拯救她们的困难处境。再这样的剧情设置下,男性角色在权利的中心,对女性的命运具有操控作用。而在《花木兰》、《冰雪奇缘》、《阿拉丁》这一时期的影片,男性权利被削弱,王子的形象也不再是城堡里有权有势的设定,反之女性的独立意识开始觉醒,逐渐掌握了话语权。

映射到现代生活中,也改变了从前女性必须承担家庭主妇的角色,在家相夫教子的形象。现代女性走进社会,甚至出现了“女主外,男主内”的现象,不再被传统的思想所束缚,开始追求自己的思想境界。女性主义无论是在思想、个性、服饰上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追求两性和谐的程度上极具现实意义。

纵观迪士尼公主系列影片,不难发现迪士尼电影在塑造女性角色上多角度、多层次,在一定意义上对我国动画女性角色的塑造上具有启示作用。在国产动画的女性形象上,呈现出固有化的形象设定,极少出现性格上的反转,偏向于中国传统思想对于女性的审美。国产动画女性角色的模式化,缺乏多元化的革新。因此,国产动画对于女性角色的设定在性格、思想上可以学习迪士尼系列公主电影中角色塑造,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形象。

四.结语

女性主义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文化的主流价值观,两性关系走向更和谐的现象。迪士尼电影中公主形象的演变,反映了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对于女性主义的看法和观念。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呈现多元化的景象,女性独立意识的增强,动画电影中女性角色的塑造也更具感染力。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迪士尼公主系列影片中公主形象的演變发展,探析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女性主义发展到今天,各个流派之间仍然存在争议,但是女性主义本就是一个多元化的理论,应该伴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迪士尼电影在倡导女性意识的觉醒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鼓励女性追求独立,使两性关系达到和谐的景象。

参考文献

[1]王竹君.《冰雪奇缘》谈近年迪士尼动画中女性角色设定的变化[J].大众文艺,2014(12):193-194.

[2]张硕衍.动画电影中女性刻板印象与社会偏见分析—以迪士尼电影中公主形象的嬗变[J].新闻研究导刊,2019(15):20-30+32.

[3]池云玲,赵玉宏.从《冰雪奇缘》看迪士尼公主的嬗变[J].电影文学,2016(23):117-119.

[4]张诗琪.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跨文化传播的女性主义形象分析[J].祖国,2018(04):73-75.

[5]吴艳.美国主流动画电影中女性角色研究[J].电影文学,2014(06):311.

[6]步国峥.中美电影中《花木兰》的女性意识及差异[J].电影文学,2015(15):38.

猜你喜欢
角色塑造自我意识
用真实外化于形 用真情内化于心
舞蹈表演中的角色塑造元素探讨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海男《关系》中人物情感关系分析
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嘉丽的性格特征与命运联系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浅谈戏曲演员的角色塑造
戏剧演员自身与角色塑造的共生关系解读
论表演创作中舞蹈肢语的重要性
浅析美国经典动画片角色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