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祖英《望月》的演唱技巧分析

2021-11-24 05:08王珂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望月

摘要:声乐演唱是一门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很多时候人们忽视了歌唱中情感表達的重要性,殊不知这是一首歌的灵魂。尤其在当今各娱乐综艺节目中,似乎只要是飙高音,炫技就是好的歌者。殊不知演唱中技巧的运用是为情感表达来服务的。演唱的技巧不仅包含着声乐技巧,更高级的则是如何运用各种声音技巧来展现作品的情感,渲染歌曲情境,与受众者产生共鸣。只有演唱者对作品充分理解好准备工作,才可能在现场演出时带着对作品精准的二度创作,融入自身情感感染听众。宋祖英演唱的《望月》旋律清新委婉,她采用各种演唱技巧来表达歌曲和情感,实现了声乐作品中情感与风格的最佳融合。

关键词:宋祖英;望月;歌唱技巧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如何通过歌唱技巧来表达情感,首先要将作品的创作背景、演唱处理进行剖析。《望月》是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代表作之一,宋祖英版《望月》的情感表达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非语义性。同样一首歌,不同的演唱者有不同的表演效果,宋祖英演唱的《望月》有稳稳扎的气息、字正腔圆的咬字、强弱得当的音乐律动,完美的体现了歌曲绵长的思念之情,使受众着感同身受,投入其中。宋祖英独特的歌唱特点和情感表达,让《望月》成为佳作,值得学习和借鉴。

1.1.2研究意义

宋祖英演唱的歌曲有的恢弘壮丽充满大气磅礴,有的欢欣明快包含俏丽民族风味。而《望月》则一改前辙,由恢弘欢快转向宁静忧伤,令人耳目一新。《望月》意境优美让人身临其境,宋祖英的演唱能唤起观众的的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意。她用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成熟的演唱技巧、丰富的情感表达完美的诠释了歌曲的意境。这是我们声乐学习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2歌曲《望月》的创作背景

《望月》这首歌曲的曲作者印青,他从小参军,在部队当了6年战士,3年排长,后来才被提升为团、师、军级机关文化干事,在被提为文化干事时才开始负责音乐创作,当然印青在创作上还是小有名气的。而在2000年后,印青度过了人生中生活最为困难的时期。他与妻儿分居两地,只身一人在北京漂泊,他在北京的家几乎没有什么下脚的地方,只有一张床,一张写字台,一架钢琴,还有他装满了磁带和乐谱的柜子。由于作曲,他一天到晚伏案工作,腰椎也出现了问题。但他并没有被紧张的创作与艰苦的生活击倒,继续着繁忙的工作,也无暇顾及到妻儿老小,就这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的父母相继离世。因为忙于工作,也没有顾上安排父母后事。父母的悄然而去,未尽子道的强烈负罪和内疚感让印青备受煎熬。很长一段时间,印青寝食难安,经常一个人悄然独坐,沉默发呆。他当时心理压力非常大,曾一度对自己终身奋斗的音乐事业产生怀疑,甚至是生存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产生怀疑。最终,他还是战胜了自己,战胜了命运给他的打击,扛过了这段他生命中最最难熬的日子。创作于2003年11月的《望月》就是在这段痛苦经历方式诠释出来。

3宋祖英演唱《望月》的技巧处理

歌曲的演唱需要稳扎的气息处理、字正腔圆的咬字、要把握曲调中强弱得当的音乐律动。宋祖英演唱的《望月》在歌唱技巧上展现了不俗的演唱水平,给受众者也带来了不一样的听觉盛宴。

3.1演唱时稳扎的气息处理

良好的气息是歌唱的基础。与我们平常说话的状态密不可分,良好的歌唱也是建立在气息支撑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良好的气息,我们唱歌时就会出现高音不足或不能完整顺畅的完成一个乐句。宋祖英演唱过很多不同类型歌曲如:《辣妹子》《爱我中华》……这些歌曲的情绪表达、力度、速度等都需要稳扎的气息,一首歌曲才能完整。宋祖英在处理《望月》时起音“望”字就运用了自然的气息。首先将气息轻轻的推开,沉到丹田,形成稳定的气压,在气息的控制下发出温婉如月的“望”,让听众感受到字音洁净扣人心弦。再通过“望”字抛砖引玉,引出“月亮”。整个A段在稳扎的气息下保证了歌曲的意境,给予观众一副在宁静晴朗夜晚,一轮明月遥挂天空的画面感。幽静长远的夜里让人不禁产生了思念之意。由于旋律起伏不大,气息控制得当,使得听众在平稳的发声状态下更好的体会到无尽的思念。高潮部分“月亮在天上我在地上……你走的多远也走不出我的思念”见图例3.1:

与前一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气息的支撑更明显。气息下沉,充斥到整个腰部,在腰部用力的作用下,气息会自然地推送出去。宋祖英在演唱时高音位置明亮轻松有一定的强音爆发力,低音位置以及对于弱音的控制也是游刃有余,处理长音表现出来的轻松自在更加体现了她气息的稳定扎实。此曲的最高音“re”,其时值共有六拍,宋祖英传达给听众的感觉是自然轻松,而不是高音吃力或气息不足,她在演唱中采用头声共鸣的演唱形式,更好地控制吸气呼气,让气息形成了一个统一的通道,从而更好的控制歌曲的强弱缓急。整首曲子的演唱体现了宋祖英深厚的演唱功底和对曲目作品处理的驾驭能力。

3.2字正腔圆的咬字

民族歌曲演唱中,十分重视“字正腔圆”,因为只有吐词清晰,才能更好地对一个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在情感表达中,吐词不清会造成受众群体的迷茫,无法让听众理解你想表达的情感,更不能与听众产生共鸣。所以字正腔圆的咬字才能清晰地表达情感,才能更好的与听众交流产生共鸣。在演唱中的咬字要准确地将字的生母和韵母读出,使近听不刺耳,远听不含糊。准确的运用口腔各个发声部位,使唇舌、腭等器官灵活运用,将字的头、腹、尾音清晰地送出,将两点有机的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字音。即咬清字头(出声)—引长字腹(引腹)一收清字尾(归韵)。字头就是韵母的发音如:“美”韵母是m引腹是指m引出ei开始发音mei接着才归韵到i上。那么咬字不清楚,还会造成腔体闭塞,气息不畅,喉头抬起,高音挤卡,低音不松弛,在歌唱表演中气息不通畅,又何来演唱,更加无法体现表演了。所以,在咬字清楚的前提下,才可以合理运用气息,此时腔体才能更具张力,表演者就才可以轻松自如的进行演唱。

宋祖英在演唱《望月》时,每一个字和词都十分清晰,优雅婉转。第一句“望着月亮的”“望”字,作为四声,在第一个字出现,歌者很容易因为准备不足,而发成‘往’字,演唱者就要想办法让字“正”,所以需要稍作处理,借鉴气息的运用,让“望”字更富有绵长的婉转之意,以气带声以声带情。宋祖英的演唱开始就抓住了观众的心,开头一个"望"字,一下子引入情景中,奠定了本曲的情感基调,柔情似水。使听者在头脑中浮现了自己想要见的人。歌词“就想起月亮”中的“月”字运用倚音,很容易让人听成“yuan”或以“ou”收尾的尾音。此时歌者应该注重归韵了。宋祖演唱这个字的时候声音融化了听者的心,这是一个被唱的很美的字。而几个高音、长音,诸如“天”和“思”字注意归韵要准确,不能唱得太刻意。叠声词的咬字也是如此,那“溶溶的月色中”的“溶”字就是引腹,在发声时n的归韵不需要太突出,这样可避免鼻音太重,声音不通透的情况。宋祖英的“溶”字唱得清晰婉轉,流动自如的行腔走韵带动大家的情感共鸣。宋祖英对《望月》中的每个字处理都十分到位,她让每个字都鲜活起来,表现得恰到好处。虽然咬字在我们生活中信手拈来显而易见,但在歌唱时由于音高节奏的限制,让咬字具备方法性、个体差异性。

3.3强弱得当的音乐律动

律动就是韵律与节奏的结合。所谓韵律与节奏、简单通俗地讲,是指事或物进行有规律的重复,有组织的变化之表现。音乐中每一个优美动听的旋律,实际上都是简单的do、rei、mi、fa、so、la、si七个音符,进行有规律的重复和有组织有变化的组合。由音符组成的音节也是有规律有顺序的。这些重复变化与顺序,可以是连续的、渐变的、间隔的或交替的,但彼此紧密关联,清晰而明快,因此听起来和谐而优美。

《望月》这首歌的律动可以通过两句两句来划分,每两句的出现律动就会有新的变化,而这前后的变化又不是很明显,此时就可以通过弱律动再来划分段,第一乐段大多都在中低音区回旋低吟,内敛而舒展,具有叙述的性质,对海外亲人的深情倾诉。整段波动很小,没有大的跳跃性音程,律动性由弱渐强。也正是有这样的音乐律动,才能表现出“思念”,让听众在这音乐中感受到思念亲人和家乡的孤独感,在平稳的律动下随着音高节奏逐渐推向高潮,感情也在随着律动得到了爆发。一直到第二段的强律动出现。为了让强律动听起来悦耳,此时,间奏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第二段的高潮部分旋律是逐渐向上级进至全曲最高音#“re”,配合切分和强力度,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对海外亲人思念激进的并发,思念之意终于在此时爆发,倾诉心肠,久久不能平息。接着又回到了第一段的反复段“望着月亮的时候,常常想起你,望着你的时候,就想起月亮……”这时的律动又弱了下来,速度和力度也逐渐放慢变弱渐渐的在舒缓的情绪中结束歌曲,且有绵绵无尽之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意不绝。

结语

宋祖英在演唱中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艺术特征,她在继承中国民歌演唱方法的同时,把西洋唱法有机地融合于歌唱之中,完善发展了中国民歌演唱方法;并且她历来注意向民间艺人和民间歌手学习,同时她对现代艺术各种手法和因素也在不断地吸收,以使自己的歌唱艺术不断尽善尽美。从国内唱到了国外,唱遍了五大洲、四大洋,使渊源流长的中国民歌大放异彩。

综上所述,通过对《望月》的歌唱特点及风格分析,为演唱者处理声乐作品提出如下实用性建议:当我们拿到一首声乐作品时,不要急着开口就唱,首先应该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审美特征与细节加以了解,对作品的词曲加以分析,再次,要对作品艺术处理方面加以细致分析,以及自身必须具备的歌唱基本功底。同时在演唱时要融入自己的个性情感,对歌曲做全面的处理,只有这样,才可以把握好并演唱好每一首声乐作品。

参考文献

[1]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印青.创作歌曲精选[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3]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4]张前.音乐欣赏心理分析[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5]刘和刚.歌唱情感探寻--以两首亲情题材歌曲的演唱为例[D].南京艺术学院,2010.

[6]宋祖英.我对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D].中国音乐学院,2012.

[7]张洁.传承、拓展、再创造—宋祖英民族演唱风格之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8]张翼驰.浅析宋祖英《望月》转型背后的审美文化意韵[D].陕西师范大学,2012.

[9]程芹芹.艺术歌曲《望月》的审美特征与演唱处理[J].湖南师范大学,2011-7.

[10]参花.浅谈印青《望月》的创作背景与情感表达[J].读览天下,2015-7.

[11]印青.创作作曲精选[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12]李泽厚.美学四讲[M].天津:天津社会科科学院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王珂,1996.08.04,女,汉,硕士,民族音乐学。

猜你喜欢
望月
巧用修辞妙趣多
游遗爱湖琴岛望月
望月
品诗赏词
冬日望月
天狗望月
望月怀远
初冬望月
守得云开望月圆
望月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