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状及成因

2021-11-24 05:08姜祥祥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时代政治信息

摘要: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是指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政治体制、政治政策等方面的心理与情感的认同。“了解大学生较为关注的时事政治,并指导其关心政治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使其形成良好的政治思维,还能使其积极的参与到实际操作活动中,使其成为有良好信念的青年”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活力与朝气的中坚力量,其政治认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有着重大意义。因此对于新媒体背景下,针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状及成因,对于如何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感进行分析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新媒体政治认同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特征

1.对主流政治价值的基本认同

大学生通过各种新媒体了解国内外政治事件、国家大政方针。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于了解世界和国家大政方针发展大势有着较高的热情,同时有着很高的爱国热情。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内外政治事件有着很高的了解欲望,并对事件有着明确的认识。大部分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初步的认同感和制度自信,当代大学生对于国家发展与个人前途的关系有着初步的认识,具有一定的主人翁意识,愿意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推动国家的发展。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对于主流的政治价值具有基本的认同感,但也存在认识不准确、概念模糊、在面对大量互联网信息时无法辨别信息真伪,进而成为错误信息的传播者,造成不良影响。

2.政治认同存在功利性、务实性特征

大部分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爱国情感,对于国家的发展有较高的关注度,在思想上主动像党组织靠拢。但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媒体对于价值观的错误引导以及政治思想教育措施的老化等原因,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政治认同的功利性、务实性的政治认知特点。主要体现在对于政策的关注主要的关注点集中在对于各类大学生学业、就业资助等对于个人发展有利的方面,对自身影响不直观或话题性不强的政策则表现的较为冷漠,甚至出现少部分的政治信仰功利化现象,为了自身的发展而选择性认同,进而表现出对于

3.因学业与就业压力导致政治认同感薄弱

大学生面对学业与就业两大压力使得部分大学生对于政治认同表现冷漠,对与自身无关的政治政策漠不关心,对于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路线认识兴趣不强,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以及相关各种知识的学习自主性低、对于相关课程的学习存在不重视,认为“不是专业知识”,对于自身发展没有帮助等现象,

二、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和挑战

1.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对大学生政治认同产生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特征体现信息转播的途径的多元化和信息受众对信息获取途径的需要变化两个方面。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话主要体现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载体和平台都在不断增加。在载体方面,移动设备的飞速发展使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得信息,而在平台发展发面,丰多样的的自媒体平台,例如:微博、知乎、抖音等等。硬件载体结合软件平台让大学生接收信息可以打破传统媒体存在的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使信息的传播快速高效。以上特点足以吸引新时代大学生适应并接受,进而改变其获取信息的方式,使得大学生对于多元信息的选择能力增强。

除此之外,新媒体还具有很强的互动性,每位受众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有可能是信息的传播者。部分媒体平台所具备的转发评论功能是体现新媒体時代信息传播互动性最直观的方式,在这个背景下大学生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信息多元化、互动性等方面的特点不断的塑造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同时也深入的影响了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使得当代大学生深处与复杂的社会意识形态中,增强了大学生对多元信息的自主选择性,提高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此外也对培养大学生政治认同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给信息传播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快速高效使大学生能快速的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信息的同时,也为大学生带来种种困扰。新媒体时代在信息传播上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部分自媒体传播信息可靠性有待商榷。导致大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存在信息来源错误、信息引导方向错误最终导致大学生对部分错误的思想意识难以分辨,误入歧途。

新媒体时代所具备的特点除了给大学生本身的政治认同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对培养大学生政治认同工作提出了挑战。新媒体的发展直接改变了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培养大学生政治认同必须及时结合新媒体,以新媒体为平台,迅速抢占培养政治认同新战线变得刻不容缓。高校作为塑造大学生政治认同的重要组织拥有天然优势。然而目前部分高校在进行政治认同培养的过程中依然以传统课堂教育为主,方法较为单一,难以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也有部分高校在进行政治认同培养工作中已经有意识的结合新媒体,选择学生更加普遍使用的新媒体开展工作,但也存在结合方法生硬的情况,使得结果不尽如人意。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认同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方法

1.建立适应大学生发展的信息传播平台

充分分析大学生接受信息的特点,有创新性的开发全新的社会思想传播方式和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空间环境、育人环境、办学环境、情感环境、技术优势搭建全新的思想传播平台,配备对应的人力、经费等资源,建立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形成制度保障。此外,完善符合青年政治认同的教育内容和模式,突破传统惯性思维,提高学生自身积极性、能动性,实现协同推进。

2.建立网络监管机制

新媒体时代对于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引导除了创新使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工作之外也要建立完善的网络监管机制。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危机舆情应对等方面问题形成有效的应对体系,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格播控信息来源,减少错误信息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负面影响。通过正面评论、积极发声等方式对危机事件快速形成正确的主流舆论。积极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政治判断能力以及错误信息的应对方法,过滤不良信息,切实做到舆情管控疏导的紧密结合。

3.利用新媒体平台使政治认同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中

新媒体的使用已经渗透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才能扫清政治认同教育的死角,增强政治认同教育的辐射纬度,以更加贴合学生信息接受习惯的形式将政治认同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通过不同平台对师生较为关注的话题输出丰富的信息内容并及时、正确的作出引导、评价,掌握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主动权,树立理性的政治认同。

其次要充分发掘新媒体平台政治认同的教育功能利用程度。在传统课堂教育的基础上,除创新使用新媒体平台之外,要加强新媒体平台的开发力度、使用深度,在新媒体平台中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用平台。开展具有主流政治认同导向的网络实践活动,通过多样的形式帮助大学生了解到中国发展大势和国际比较,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在网络文化中,有机的融合教育规律与网络发展规律,形成教育合力。

结语

当代青年大学生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是时代最敏感的神经,被赋予了新时代的责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于人,关键在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时代对于大学生的要求是既要有理想、有本领,更要有这个时代应有的担当。培养大学生的时代担当首先要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新媒体的产生为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提供了更加高效的平台,依靠新媒体平台“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认同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蒙象飞,马可.政治社会化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4(2)144-187.

[2]劉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关键环节[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7,,1(3):143-146.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4]张锅红.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9(1):42.

作者简介

姜祥祥,男,汉族,山东省枣庄市,教师,硕士研究生,广州南方学院。广东省广州市,510970。

猜你喜欢
时代政治信息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订阅信息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展会信息
政治法律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