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乡村振兴人才选拔培养机制

2021-11-24 05:08张立静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政治素质村干部机制

张立静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向全世界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脱贫并不是终点和目的,而是新目标、新奋斗的起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乡村振兴是一项具有开创性和艰巨性的任务,开启这次农村发展的新长征需要人才的推动和引领,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当前建立一支乡村振兴的人才队伍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就乡村振兴的人才队伍建设进行初探。

一、建立政治素质过硬的村级领导班子选拔机制

《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 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应当由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党员组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个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所以乡村振兴要从村两委班子抓起,要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锻造过硬的村干部队伍,发挥好村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

各级党委要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基层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做好村级干部的培育、选拔、管理、使用工作。选优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必须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尤其是选拔村支部书记,政治素质是第一关,是硬杠杠,这一点乡镇党委必须把好关,决不能打一丝一毫的折扣。支部书记的政治素质,价值取向,精神面貌决定了一个村两委班子的建设、决定了整个村的工作走向、发展方向。要选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践行党的宗旨、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这是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加强农业农村发展实效的具体体现,夯实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领导核心作用的关键一环。乡镇党委引导村干部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严守纪律规矩,使选出来的村干部,组织放心、党员服气、群众满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业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任务,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担当。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村级领导班子至关重要,作为村子带头人要能沉下心来干工作,乐于扎根农村、奉献农村、要有发展农村的坚定信念。农村条件相对艰苦,工作任务繁重,且千头万绪,困难与挑战更多,要求基层干部关键时刻顶得住,撑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练。更需要村干部不断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自觉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另外要求基层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村级领导班子的政治风貌、道德风貌是整个村子的风向标,他们起到标杆、旗帜的作用。

区镇两级党委每年要专题研究村干部队伍建设,制定村干部培养选聘计划,将村干部纳入干部队伍建设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完善细化管理机制,对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力作风等方面进行评议、规划研究,既要指出问题,又要分析研判、整改提高、加强培训。对软弱涣散的党组织及时整顿,能者上、庸者下,积极引导村干部把村里工作做为一项事业而奋斗,拿出自己的全部热情和力量。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强,作风硬,整个村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就强,工作更好开展,反之亦然。

二、建立不拘一格的人才选拔机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立足“三农”问题,对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做出重大部署,为新形势下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各级党委在乡村振兴人才的选拔上要打开思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观为指导,树立大人才观,大胆选贤任能,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大胆引进培养一批有学历、有能力的青年人才、产业领军人才,乡村工作也要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胸怀魄力。以制度改革广揽人才、促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造人才制度优势,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基层一线流动,真正把优秀人才导向基层,打破身份、地域、职业限制,结合村两委换届,选聘、派驻、兼任多管齐下。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特色人才发展计划,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扭转乡村人才流量“逆差”,为乡村全方位高质量發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从而开创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用好乡土人才,把留住和用好本土人才做为破解人才瓶颈的一个根本途径,抓实抓好本土干部的培训,对在基层一线干出成绩、群众欢迎的干部要大力培养使用,不断拓展他们的成长空间,创造条件满足人才发展需求,稳步提升发展能力,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乡村、本领强的本土人才队伍。

吸引回乡创业人才,有力有效鼓励引导他们,培养他们乡愁、家乡观念,有针对性地“筑巢引凤”,通过搭平台、给政策吸引在外优秀人才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带成果返乡,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在农村大显身手,建功立业,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招揽各种产业人才,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强化政策引导,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引进产业项目,充分结合地域特色、产业优势等本土资源,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因地制宜的发展各类相关产业,使之在乡村落地生根、发展壮大,以产业集群促进人才聚集,以人才聚集助力产业升级,形成人才、土地、资金、政策、服务、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吸引更多产业人才、各类高层次产业人才返乡下乡,到农村创业创新,为“三农”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使乡村成为人才干事创业的优良平台、实现人生梦想的舞台。

三、建立长效立体的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作,长期工作,区县级组织部门要持续深化人才发展机制体制改革,不仅要认真落实村干部建档工作,还要树立乡村人才意识,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库,储备后备力量,并建立长效培养机制,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一)建立人才按需培养机制

乡村振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着手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定期举办村干部能力提升班,既注重提升村干部综合能力,又要突出专项能力。比如理论政策培训班、组织能力培训班、农业产业化培训班、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培训班、村集体经济发展培训班、乡村治理水平培训班等,开展订单式培训,选派更多有潜力、有担当的干部到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地区汲取经验,通过多种渠道强化各类人才培训,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优势。

(二)建立人才长效系统培养机制

要建立人才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能力素质培养体系,增强人才素质培养的系统性、持续性、长效性。制定实施“乡村带头人”培训工程,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发展要求的能力。大力发现储备年轻人才,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

(三)建立严管厚爱的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健全激励保障制度。机制活则满盘皆活,对基层干部要落实政策、加强保障,旗帜鲜明地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关心爱护基层干部,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比如可将集体经济创收奖励纳入村干部报酬体系,健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激活村干部干事创业能力。让农村工作的制度保障、清晰可见的发展前景将人才吸引过来,让他们体会到有效率、有尊严、有温度的获得感,营造尊重人才的时代新风尚,让人才在广大农村舞台生根发芽,安营扎寨,人才聚集效应不断增强,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完善落实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建立激励机制同时,完善尊重和体现人才价值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约束纠错机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人才引领发展、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战略,形成识才、爱才、用才、聚才的生动发展局面。

猜你喜欢
政治素质村干部机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前郭县严抓善管强保障促村干部担当作为
驻村干部拼命干,村干部靠边站?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驻村干部切勿“喧宾夺主”
高中生政治素质现状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报纸差错问题的结构分析
皮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