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提升及路径探析

2021-11-24 08:09范婷婷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被调查者安全观公共安全

范婷婷

摘要:青年学生作为堪当大任的时代先锋,筑牢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提升大学生公共安全观念,是当下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乃至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工作,大学生提升安全观念的核心是预防,作为高校重点是在“预防”上下功夫,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运用多种途径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进行安全教育。

关键字:大学生;安全;途径探析

全世界公共安全事件防范,已成为在公共安全领域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挑战,坚持大学生共安全教育已迫在眉睫。

2014年4月1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现状

笔者采取抽样调查工作,分别在三所高职院校发放调查分卷,进行高校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现状的前期调查工作。本调查共发出问卷189,回收有效问卷189份,有效百分比100%。通过问卷结果我们可以直观看到,第一,当前,高校、社会和家庭重视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和公共安全教育。92.59%的被调查者回答“学校开设国家安全教育的课程”、66.14%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对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重视程度”为“非常重视”,81.48%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在高校有很多关于公共安全教育的宣传标语”,68.25%的被调查者认为“父母经常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开展家庭教育”,64.02%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社会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非常重视”,可见当前我国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和公共安全教育呈现欣欣向荣局面。第二,虽然高校开展相关课程和教育、社会和家庭重视,但是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关注程度和基础知识了解不足,对公共安全的认识并不清晰:只有28.57%的被调查者知道总体国家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总体国家安全观”,38.01%的被调查者不知道“当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时,应该拨打的电话为12339”,公共安全教育总体教育效果不明显。目前高校开展公共安全教育主要通过,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途径是学校开设的课程,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网络课程,完成规定课时后参加网上考试的形式开展。有的学生仅是打开播放学习视频,本人并没有在听课,更有甚者利用“刷课软件”,不能很好的起到公共安全教育目的,因在开设课和学生没有重视,且缺乏教学魅力,这就需要高校开发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兴趣的课程,提高安全教育课程的趣味性。第三,98.75%的被调查者认为新冠肺炎对我国国家安全产生影响。“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会对我国的国家安全产生影响”一题中,67.75%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很大影响,会威胁到国家安全”、31.22%的被调查者认为“有一点影响”,认为“没有影响”和“不清楚”的被调查者仅为1.06%和0%。由问卷调查得出,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迫在眉捷。

二、加强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安全的理论意义

第一,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大学公共安全教育的研究和探索,有助于补充、丰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同时为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聚焦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育人成效,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为完善维护高校稳定体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20年工作要点》第五条指出:“维护高校稳定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校园安全防范基础更加夯实,确保不在高校发生重大政治安全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涉暴涉恐案事件、恶性治安刑事案件和重特大安全事故”。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大学生公安安全教育,既可以将维护高校稳定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将其上升为制度机制,也可以为推动构建新时代高校政治安全和校园稳定综合防控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二)加强大学生安全的現实意义

第一,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有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和中国梦的实现。十九大做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重大战略判断,对做好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能力很大程度决定了国家的未来。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不仅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影响到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加强大学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公共安全教育,是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内在要求。

第二,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有助于维护高校校园稳定。在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下,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现状与对策,培养大学生公共安全能力、推动公共安全教育常态化、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高校明确公共安全教育目标而进一步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有利于将高校校园危机事件发生率降到最低,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

第三,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新冠病毒肆虐华夏大地的危急时刻,不仅考验着国家紧急应对疫情的能力,更是对每一位公民国家安全意识、素养和行为的一次“大考”。在关乎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的疫情面前,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更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大学生要完成从学生到社会公民角色的转变,牢固树立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意识,加强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用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同、防护意识和必胜信心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加强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路径

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到:“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大学生公共安全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风险之一,就如何加强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提出以下对策:第一,统筹拓展多样化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途径。加强课堂公共安全教育 教学课时,学校可通过新生入学教育、课程教育、主题班会、日常教育和管理等多种途径,将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第二,创新教育形式提升大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号等当代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线上教育;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知识竞赛、国家安全观主题演讲等线下活动,让学生将安全教育入脑入心的同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第三,加大校园宣传。通过制作横幅、海报,展板等素材,在美化校园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第四,形成社会宣传、学校教育和家庭引导三力合一多效联动机制。

总之,大学生提升安全观念的核心是预防,预防的基础是学生具有对公共安全事件的判断能力,学生在安全事件发生时具有处理能力。防患于未然,作为高校重点在“预防”上下功夫,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意识,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多个平台,运用多种途径进行安全教育;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积极学习各类安全知识,关注安全时事,

能从各类安全案例中吸取教训,转化为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为社会的安全稳定、为国家的总体安全观的实施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被调查者安全观公共安全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公共安全大数据研判分析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提升公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
巧用视频资料进行《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
准确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内涵
00后阅读偏好的三大特点
关注城市公共安全 增强公共安全意识
“总体国家安全观”解读
关于加强公共安全教育的思考
敏感性问题抽样调查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