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下海绵城市中绿色基础设施现状及推广研究

2021-11-24 08:09陈婧滕怀泽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PPP模式海绵城市

陈婧 滕怀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青岛  266580

摘要:海绵城市是解决我国城市水问题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针对城市内涝、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三大核心问题,就目前“PPP”模式下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弊端,以及海绵城市建设中LID模式(低影响开发)下绿色设施与灰色设施相比的优缺点为重点,探讨海绵城市实施的关键内容。

关键词:海绵城市;PPP模式;绿色设施;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洁净水的需求日益增加。在享受着城镇化红利的同时,城市的水生态环境也暴露出日益严重的三大核心挑战:水污染、城市内涝灾害、以及水资源短缺。探究出“PPP模式”下海绵城市绿色设施正确建设的方案,找到科学的适用方向并加以推广,为海绵城市的合理发展提供现实保障,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青岛市海绵城市建设基本情况

2016年4月22日,青岛市入选为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确定李沧区图示范围作为青岛市唯一试点片区。李沧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分为楼山河汇水分区项目包、板桥坊河会睡分区项目包、大村河汇水分区项目包三个流域包,共包含8大类269个项目,总共投资约48.46亿元。其中: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建设项目162个,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建设项目31个,海绵型公园与生态修复建设项目20个,水系整治与生态修复建设项目9个,管网建设项目39个,内涝治理项目3个,防洪类项目4个,监测与管控能力建设项目1个(监测等设备数量位列全国第一)。

秉持着渗、滞、蓄、净、用、排的核心理念,在试点区内通过构建源头、过程和末端控制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的目标,解决水生态功能较脆弱、黑臭水体、城市内涝风险等问题,有效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源,增强城市防内涝能力,提升李沧区海绵试点片区整体品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现有设施存在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够

对海绵城市有了解的居民大多生活在海绵城市的试点区——李沧区。而其他地区如:市南区、黄岛区的居民则很少了解此政策。

(二)施工方建设尚有很大不足

海绵城市的建设对部分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出行堵塞、噪音影响是所有施工不可避免的问题,一些施工方所附加的非海绵设施使小区美观度有所下降。

(三)相关设施存在缺陷

1.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

维护较为麻烦,暴雨过后需及时检查覆盖层以及植被受损情况,更换受损的覆盖层材料与植物,且容易被破坏,需定期清除杂草[1]。

植被多样性上,雨水花园注重景观效果,而下沉式绿地以草本植物为主,相对较为单一;结构建设上,雨水花园一般都要设计滤料层,部分设计单元还有渗管,溢流口等其他附属物,构造比较复杂;雨水贮存上,雨水花园由于包含了部分景观设计,在设计淹没时间时必须考虑植物的耐受性。

2.雨水调蓄池

当调蓄池较深并采用重力跌落进水时,存在气压过大而造成设备安全隐患的问题;当采用堰控制进水水位时,堰高设置不当会对运行安全造成一定影响;当进水水位高于防汛水位时,则对防汛工作会产生不利影响。

3.绿色停车场

该工程高承载透水地坪设计强度较高,有较强的排水设施及渗透能力,便于将雨水及时排除。但是需要及时维护管理,日常维护保养需采取浇水、草坪修整等措施,后期运维成本较高。

四、成果与建议

(一)针对青岛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情况

避免了以灰代绿的传统雨水排放理念,城市体系下的多层次雨洪基础设施体系没有再孤立地依附于排水管道等灰色基础设施,走出了“只排不蓄”,“只重视灰色不重视绿色”的误区,使用了新型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与现有灰色基础设施相结合的理念,利用青岛市的丘陵地貌以及当地的河流建立起了一个相对完美的海绵城市体系[2]。

(二)针对目前海绵城市所使用的设施

耐用性较差,很容易因为人们的日常出行而毁坏,且需要专门的人员维护,定期更换,若经历大范围的强降雨,虽然能滞后并减缓洪峰的出现,但是降雨过后设施的维修需要一大笔资金。所以目前的海绵城市中的绝大多数透水设施的材料需要改进。

(三)针对目前居民参与度

经调研发现,青岛市翠湖小区居民参与度较高,较为了解和支持,并注意保护。而其他地方大多是出于其他目的来申请海绵城市项目改造,以达到个人利益的满足,且其个人保护意识不足,在其中出现了居民对绿色设施的故意破坏(将绿色设施除去后自己种上农作物),和对灰色设施的不爱护,导致设施磨损较快,进而提高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本[3]。

(四)针对“PPP模式”

虽然由“PPP模式”下的国家、地方政府、建设企业三方合力出钱能解决海绵城市需要资金过大的问题,但目前由于海绵城市相当于在建一个生态绿地系统,这种公共服务怎么计算是一个难点,所以“PPP模式”会因为没有稳定的客观的收益而很难长期维持下去[4]。

五、结论

青岛市应充分利用海绵城市建设所带来的其他方面的优势,解决“PPP模式”下海绵城市建设融资难的问题,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明确的回报机制,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为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同时吸引社会融资,利用互联网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海绵城市虚拟可视化、旅游、养老与健康、都市农业、亲子环境寓教等方面为一体的海绵城市电子商务虚拟现实平台,对我国旅游业、都市农业等产业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增强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加大海绵城市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參考文献

[1] 岳仍伟, 岳慧慧.海绵城市发展现状及改进方法[J]. 科技视界, 2017(11):122-123.

[2] 戴菲, 王可, 殷利华. 海绵城市雨洪基础设施规划途径初探[J]. 现代城市研究, 2016(7).

[3] 郑睿.济南完成250个“海绵化”工程 海绵城市建设改善居民生活品质[J/OL]].2019-4-15/2019-6-12.

[4] DF378.海绵城市融资之困:他山之石可否攻玉?[J/OL].2018-5-21/2019-6-12.

[5]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发布实施[J]. 城市规划通讯, 2014(21).

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S202010445081X)

猜你喜欢
PPP模式海绵城市
PPP模式下养老地产融资风险分担博弈分析
浅谈兰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入PPP模式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