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教师的教育亲和力的养成

2021-11-24 08:09陈俊娜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养成小学教师

陈俊娜

摘要: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各方面都还在不断成长,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和老师接触的时间比较多,所以老师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教育亲和力具体包括四个维度分别是形成教师亲和力的动机;有爱心;学生观和性格;习惯和行为。老师从这四个方面培养教育亲和力,有助于让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促进教学的成功。

关键词:小学教师;教育亲和力;养成

一般来说,小学生成绩较好的科目都是源于学生对该门科目授课老师的喜欢,因此小学教师培养教育亲和力无论是对教学还是对小学生的成长、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面对小学教师在教育亲和力方面表现出的问题,应该有针对性的采用相应的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提升老师养成教育亲和力的意识,促进老师教育亲和力的养成。

一、提升小学教师教育对亲和力的认识

教师的行为受个体意识的控制和影响,如果教师具有培养教育亲和力的认识并且能够认识到教育亲和力的重要性,小学教师就会主动进行并参与有关教育亲和力培养的相关课程。

第一,应该加强对小学教师进行教育亲和力重要性的培训。小学基础教育主要管理部门和学校应该重视小学教师的教育亲和力,同时积极对小学教师开展教育亲和力价值的培训,让老师能够认识到教育亲和力对小学生的重要性6。让老师扭转传统不正确的观念,单纯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是这些只是老师的基本职责,需要通过老师具有的教育亲和力与学生建立信任,促进教学的进行,达到教学目标。

第二,老师应明白教育亲和力对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当前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教育应该重视学生情感价值观、人格方面的全面培养,小学教师具有教育亲和力能够让小学生个性舒展和释放,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7。

第三,应该重视对小学教师进行教育亲和力内涵和内容的培训。让老师知道教育亲和力包括爱心、亲和力的动机、老师学生观和性格、老师的习惯和行为四个方面以及其具体内容。这样有助于老师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并从思想意识方面明确自身培养教育亲和力的具体方向。

二、老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小学教师应该具有以下基本的学生观。

第一,老师应该树立学生具有个体差异的观念。老师应该认识到,每个孩子都会受到他们的性别、家庭环境、个体成长经历和遗传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都会导致学生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是很正常的,老师不能用统一尺度去衡量学生,并给小学生贴上差生,异类等的标签。

第二,老师应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我国的新课程标准强调,应该尊重个体差异,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能把学习成绩当成唯一的衡量指标,应该融入孩子的情感、技能等全面的评价,构建学生评价的多维度性,有利于师生互动,提升教育亲和力。

第三,老师应该积极帮助困难生。困难生本身就会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容易自卑,并且缺乏认同,自身拥有一种与老师的距离感,因此老师应该积极的帮助学困生,让其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尊重,提升老师与困难生的相互亲和力,并帮助困难生更好地成长。

三、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较强的教学能力是教育亲和力的根本。虽然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是一个常谈且范围较广的话题,但是有一些基本的途径可以遵循。

第一,应该钻研课本,把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教学课本知识研究透,不能在上课中出现知识纰漏,让自己的教学是建立在合理的教学设计中,这样能力形成教学的丰富性、结构合理性,这些是提升教学成绩和能力的基础。

第二,应该丰富自己的知识。在小学教学中学生面对的知识学习量较大,但是他们的见识是有限的,同时他们又拥有好奇心,因此在这方面的影响下,导致学生对老师会提出各种问题,如果老师在这些问题上回答不出来或者回答错误,会让学生感到老师水平低,进而影响教师亲和力。

第三,应该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老师应该学会使用微课、多媒体软件、课件制作等的现代的多种教学手段,让自己的教学不仅合理而且丰富,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老师更加崇拜,也让学生愿意与老师交流,为教师教育亲和力的形成增加动力。

四、小学教师提升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也是教育亲和力的构成因素。培养小学教师的教育亲和力应重视以下四方面:

第一,具有优秀的道德素养。老师是点亮学生智慧的引路人。因此老师应该恪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要求,做一个道德品格高尚的人,通过这些吸引学生,增加师生相互理解尊重。

第二,积极的人生态度。老师应该传递给学生阳光的、向上的一面,让自己的积极向上、乐观向前、光明磊落、富有激情成为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精神内核。

第三,拥有幽默的特征。当代小学生学习的节奏非常快,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增加,老师需要帮助学生缓解课业负担。老师的幽默感能够让学生感到愉悦,每位学生都不喜欢老师一脸严肃的表情。当然有时候通过幽默也能够让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消除一些尴尬,有助于减少师生之间的隔阂,提升师生亲和力。

第四,通过多才多艺的展示,提升人格魅力,增加亲和力。老师的多才多艺体现在日常教学的各种专业技术方面,更多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和体音美等艺术领域上,当老师若在这些方面有一项特长,就会增加对小学生的吸引力,甚至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让学生与老师有共同话题去了解,这样更加利于师生互动,提升教师教育亲和力。

五、小学教师的教育亲和力应该在教育中体现

教师的教育亲和力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展现出来,并将这种亲和力传递给学生。在具体的行动落实中应该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老师应该奉献更多的爱。小学的孩子正处在释放天性的阶段,会有许多调皮的学生,但是学校是一个讲爱的地方,也是一个讲爱与付出的地方,老师应该有爱心,有包容心。老师可以对孩子有要求,但是不是苛责,老师可以责罚但是应该尊重。千万不能让孩子有被忽视、被讨厌的感觉,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第二,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能够让获得心灵的自由,给想象插上翅膀,更加有利于教育亲和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加擅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并乐于与老师探讨问题,这样才更加有利于师生互动,形成教育亲和力。同时,学生的知识和思维能力是有限的,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理解偏差或者有不明白的地方是很正常的,从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出课堂设计的不足。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学生对教师所问问题的回答对错、所讲知识点的理解是否到位,老师都应该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见解。总之,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也有利于培养教师的教育亲和力。

第三,老師应该重视课下交流。教育亲和力的形成有一个基本的规律,就是如果老师能够主动的与学生探讨一些学习或者生活方面的问题。比如老师可以趁课下与学生探讨学习规律、学习技巧、考场失利等原因,以及如何进行社交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帮助学生更好的生活,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平易近人,有助于培养教育亲和力。

面对小学教师在教育亲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应该通过提升小学教师教育对亲和力的认识,使小学教师能够认识到教育亲和力的重要性,从而增强教育亲和力养成的自觉性。其次,应该帮助老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应该让老师树立个体差异、多元化评价等学生观,增加老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其次,应该提升小学教师的人格魅力。最后,小学教师的教育亲和力应该落实到具体的行为和行动中。小学教师通过爱的付出,展现教师的教育亲和力。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教育亲和力的作用会越来越多的被挖掘,小学老师的教育亲和力应该是每个老师应该注重培养的基本素养。

猜你喜欢
养成小学教师
常州市觅渡教育集团冠英小学教师作品
重庆科学城南开景阳小学教师作品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教师作品
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教师作品
如东县洋口港实验小学教师作品
刘辉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分析素描训练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航母舰员安全意识养成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