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下农村空心化养老问题

2021-11-24 10:12徐文馨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农村养老农村经济

徐文馨

摘要:随着各地区高效率、高质量地推进城镇化建设,大规模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量涌入城镇造成农村地区出现断层式空心化的社会问题。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切入点,基于我国老年人口比重的快速增加的现状,分析农村空巢老人的多层次养老需求,以期更好的了解空巢老人的实际需要,从而寻求切实可行的举措帮助空巢、独居老人实现养老需求。

关键词:农村空心化;农村养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农村经济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大量农村青壮年为了高质量的就业条件选择外出务工,因此造成农村空心化的现状。以我们团队走访调研的岩门村为例,虽然用“十室九空”这一词来形容农村空心化的现象过于夸张,但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农村空心化给农村发展带来沉重的发展负担,社会老龄化的问题也不可忽视,分析农村空巢老人多层次养老需求、探索改善的可能,不仅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经济,还可以完善老年活动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多层次服务。

一、基于重庆市万盛区南桐镇岩门村调研的老年人群体现状

(一)总体现状

从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60岁、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18.7%、13.5%。将2021年第六次、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对比,不难发现我国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仔细深入了解,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的是城乡差异。乡村地区60岁、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比重分别达到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1%。

国家和政府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情况,尽管目前有不少地区都有针对空巢家庭的帮扶措施,但是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在社区网格化管理较为完善的一线城市,养老服务体系较为完善,部分发达区域更是将养老服务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发展。但是反观在条件稍落后的、广阔的农村,日益增加的青壮年人口迁移率和加剧向中大型城市流动的情况造成农村人口结构呈现断层式空心化,如果当地的社区服务不能及时补位,这将会致使部分需支持的农村空巢老人艰难生活。

(二)当地现状

根据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分析近年来迁移人口,同时对其进行迁移率计算,在近五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农村空心化问题不断加剧,在子女长期外出务工的背景下,空巢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缺乏陪伴,很有可能造成心理、精神上的疾病。

(三)造成现状原因

根据调研结果分析,超过90%的空巢老人家庭中的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在较近的綦江城区、重庆主城区工作,但由于单程通勤时长分别超过3小时、5小时,子女回家周期平均值在4个月以上,且回家集探望中时间为节假日。有孙子辈的家庭绝大多数会选择由青壮年期的父母带到条件更好的工作地接受教育。

主观原因主要体现在思想层次。调查中发现有近20%的家庭中在城区购置了房产,但是不少老人并未选择离开,而是坚守在土地种植。除去心理层面存在无法割舍的乡愁、对土地的情感外,通过深入沟通,了解到他们不愿离开的更重要的原因是怕自己给子女带来经济负担、以及和子女间存在饮食等习惯上差异。

二、养老需求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出发理解人的需求,探求农村空心化背景下空巢老人的需求。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需求都有由低级到高级的阶梯状层次划分,且只有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人才会主动寻求高层次的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交往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需求的划分方式,在此基础上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层面。

(一)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作为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中最基本的需求和基本的生存需求层面中重要的一环,通常包含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资料,保障了老年人基本生活。调研结果显示超95%的老人拥有养老、医疗保险,在部分对话中了解到当地进行定点帮扶,得到一定的保障。

(二)精神层面的需求

安全需求、交往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作为精神层面最主要的内容,脱贫不但是物质生活的提高,更应重视精神生活的涵养。安全需求不仅包含生理上的安全需求,还包括了心理上的安全需求。生理安全主要包括老年人就医安全、出行安全等生活和物质的、具体的安全保障,心理安全主要暗示自我安全感,基于物质得到有效保障、精神上得到周围人的支持等一定的保障。

老年期往往对家人的陪伴和周围人如左邻右舍的关爱的需要更加迫切,空心化背景下难以得到子女支持情况下,还需要承担一定的劳动。除较基本的交往需求外,农村老年人被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同样重要。尤其在农村以尊老重孝为核心思想的地区,深受尊老和孝敬的传统熏陶的老年人需要尊重的心理更为突出。自我实现是一种价值观、精神追求的体现,是一更高层次的需求,往往需要高层次教育才会主动追求、继续学习或者从事未完成的工作,从中得到自我的满足和他人的认可。但农村空巢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绝大多数仅有小学学历,少部分为初中肄业。

农村空巢老人在客观上受交通、通讯、经济状况等客观因素限制,不了解当地村委会开展的相关活动,主观上因为家中缺乏劳动力、需要承担家中较为繁重的农务,因此更容易放弃娱乐活动,在较为偏远的区域的空巢老人的娱乐活动参与度较低。在距调研地所属南桐片区将竣工一个养老中心项目,具有相当的娱乐设施和活动场所,未来或许可以为养老事业派上用场,以弥补精神层面的缺失。

三、对策

(一)以实际政策和当地特色产业鼓励返乡

农村断层式空心化的直接原因是青壮年由于当地缺乏满意的就业机会而选择外出务工,不少在外打工的子女積累了一定的资金后,希望能过返乡就业、创业。在青壮年有意愿返乡创业的前提下,制定可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开发当地特色,打造有吸引力、有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是当地政府的当务之急。鼓励创业“保守主义者”就近工作。返乡创业、就近工作不仅利于推进农村发展,还能利于解决农村空心化。

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人才培育

养老是一个类似于金字塔形的复杂的大工程,正如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下老年人多层次需求,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理需求仅仅是养老的基座,还需要专业的医疗和护理人才进行高层次的心理、精神的构筑。但因为养老服务需要多方面人才配合打造多层次的养老需求环境,起步较晚的农村养老服务地人才培养上专业服务人员数、人员素质上存在相应问题。在此情况下我们认为可以探索如何将医疗和养老结合,发挥当地资源;发挥农村留守人口中部分没有工作的中老年人和未外出务工的妇女以及农村青年学生作用,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等;此外还可以与与相关部门合作建立相关机制,保障专业人才能够长期稳定地留在当地。

猜你喜欢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农村养老农村经济
需求层次理论视野下的杰克·伦敦小说《马丁·伊登》
新形势下农村养老模式选择研究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几点思考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
农村社会工作介入“老人农业”问题的空间与对策
个人对知识深度的自我评价程度与个人网络社会价值认同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