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病虫害新型防治技术概述

2021-11-24 10:12韩璐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病虫害技术农业

韩璐

摘要:随着国内外农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利用新型的、先进的科技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手段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及关键控制点。近年来,农业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新型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不断适应生态农业的发展需求。目前,我国在植物病虫害防控方面形成了以化学农药为主,栽培措施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辅的防控体系。但长期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病原菌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性。新型病虫害防治手段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农业;病虫害;新型防治;技术

1农业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1技术落后

从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病虫害的防治情况来看,很多农户对化学药剂的依赖性很强,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虽然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但会对周围环境及土壤造成不良影响。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作为比较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在我国还没有完全普及,农户对这些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知之甚少,因此,防治技术落后是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1.2管理不到位

农业种植过程中存在病虫害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作物本身携带发病因子,农民种植农作物之前并未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大量使用发病率较高的种子,必然会引发病虫害并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产。在管理农产品的过程中必须提前处理携带病虫的种子,采取合理的方法做好全面处理工作,这样才能提高作物质量与产量。

2农业病虫害新型防治技术

2.1病虫害预测

有效的病虫害预测是提高作物植保综合防控水平的关键。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与温度、降雨、湿度、风和光照等局部气象条件直接相关。这些局地气象因子由于能够更容易地被准确观测而成为预测模型中的关键输入因子。气温、降水、湿度等参数常被用于作物病虫害预测模型的输入参数,而风、光照等因素在模型中体现得较少,后续有待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

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除受到气候、气象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病虫原分布、寄主状况以及种植模式等因素的影响,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病虫原是病虫害发生的基础,普遍的病虫原寄生地除了田间植物残体,还有土壤、种子和其他繁殖体。因寄主或气候的影响,有些病虫害的病虫原只能来自异地。另外,在作物敏感期期间也是预测防护病虫害的重要时期。

2.2农业防控技术

在使用农业防控技术过程中,要做好土壤培育工作,给种子提供良好生长环境,为种苗的长成和培育提供充分的营养物质,进一步消除土壤中残存的病害,提升土壤活性。同时,还应该做好播种前深耕工作,对土地进行人工消毒灭菌,科学利用旋转技术,预防土壤退化,确保土壤有机肥力,禁止使用化学药剂和化学肥料,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可以适当施加有机肥,还可以利用深耕休耕、清沟排淤、晾晒、通风方式,杀灭土壤中的虫卵,缩小病虫害发生空间。还应该利用半透明通风处理方式,改善种植环境,利用温度条件对土壤进行杀菌处理,做好清理工作,提升收获成果。除了土壤培育,种植户还应该进行农业轮作,合理安排播种期,一定要确保同一块农田的种植作物及时更换,运用换茬技术合理规避病虫害高发期,根据农作物的生长规律,让害虫和益虫同时生长,从而提升病虫害预防效果,通过合理轮作,提高生产经济效益。

2.3生物农药

2.3.1微生物农药

蝗虫微孢子虫作为一种已经商品化的病原微生物,广泛应用于蝗虫灾害防治,且具有人畜无害、环境友好、成本低廉、防治时间持久等优越性,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物农药。

2.3.2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药剂丁子香芹酚和微生物源药剂寡雄腐霉菌均对葡萄灰霉病菌和离体果粒灰霉病菌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的作用,而且对有益生物、生态环境及果树的生长发育均无不良影响,其对果树生产是安全的,可在葡萄生产中推广使用。研究发现,瑞香狼毒中的一些化合物可用于蚜虫、螨虫、菜青虫及其他害虫防治。瑞香狼毒所含有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可分为两部分开发:一部分作为杀虫剂开发,另一部分作为除草剂开发,为增强除草效果,可以添加一些能引起植物ROS累积的助剂。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法提取狼毒大戟中的有效成分配制成药剂,高浓度药剂可迅速杀灭蛾蝶类害虫,低浓度药剂杀灭小型害虫的效果达到100%。银杏外种皮与垂序商陆叶提取物均能对小菜蛾表现出良好灭杀活性。12a-羟基鱼藤酮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次生代谢产物,将其制备成生物农药,其杀虫机理是通过抑制害虫呼吸作用中的电子传递,来达到防治烟蚜的作用和效果。利用靶标酶设计绿色环保农药已成为农药开发的重要领域,目前对杠柳新苷类杀虫活性化合物的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对V-ATP酶的活性具有显著抑制性。

2.4物理防治技术

在农业种植示范区和大规模种植示范基地可以利用太阳能杀虫灯,启动项目资金,做好安装调试,每1.47hm2安装一台太阳能杀虫灯,有效利用害虫的趋光性捕杀螟虫和飞虱,降低田间落卵量,还可以使用大螟性诱剂、卷叶螟性诱剂,根据种植面积具体规划和设计安置密度方案,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还可以构建病虫监测机制,综合分析农作物生长情况,及时观察害虫迁入迁出情况,从而确保防治行为具有及时性和有效性,避免传统种植方法中的防控滞后弊端,通过绿色防控体系,提升防控效能。

2.5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主要是从人为管理方面进行有机农作物的养殖和病虫害的防治。农户要想提升有机农作的经济效益,必须合理安排种植日期,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农作物类型,适时播种,避免盲播盲种,全面掌握农作物种植知识,科学使用信息技术,遵循技术人员和专家的意见,加强有机农作物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农业技术部门要定期开展农业知识培训,为种植户提供专业技术指导,提升其有机农作物的病虫害综合防治能力。还应该加强田间管理和巡查,及时发现杂草、害虫、碎叶、虫卵等不利于农作物健康生长的现象,并及时做出人工干预,降低虫卵附着率,在病虫害还没有大规模传播之前就有效控制其蔓延速度。如果农户发现不及时,也不能利用施加化学药剂的方式进行控制,可以利用人工诱杀,人工投放天敌等方式进行治理和控制,如果害虫发生范围不大,可以遵循“黄金規则”暂时不展开处理,权衡防治成本与损失之间的关系。

2.6基因防治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为植物导入抗病虫害基因,提升植株自身的抗性,如导入Bt基因的转基因大豆植株提高了抗暗黑鳃金龟幼虫的能力。转入CryIIem基因的大豆对鳞翅目类害虫具有显著的抗虫作用。PnKTI基因编码的产物能通过抑制小菜蛾肠道内胰蛋白酶从而对小菜蛾表现出良好的抗性。有研究表明,干扰小菜蛾的保幼激素受体(Met),小菜蛾卵巢发育受到明显抑制,卵黄沉积减缓,成熟卵子数目减少,产卵量也随之降低。但转基因作物带来的生态安全问题不容小觑,这其中就包括转基因作物对土壤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土壤的养分、理化性质、酶活性、土壤中动植物及微生物的影响。此外,还具有使用门槛过高、技术不成熟、病毒杀虫效率低、速率慢,易产生抗药性等一系列问题。

结论

综上所述,农业种植过程中,绿色、安全的病虫害防治效益要远远高于传统种植理念下的效果。因此,笔者建议农业种植户应该利用无菌育苗技术,科学选种,实施垂直化种植,增加生物多样性,利用农业防控技术、生物防控技术、物理防治技术,人工科学管理等方式,遵循“黄金规则”,从而实现科学植保、绿色植保。

参考文献:

[1]杨同庆.试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与方法[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9):35.

[2]王超,章利华,张停林,等.从病程角度阐释种植作物病害防控策略[J].江苏农业科学,2019(4):94-98.

[3]张茹琴,王琰,王志奎,等.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种质资源的丰产性及主要病虫害抗性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20(19):62-67.

猜你喜欢
病虫害技术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