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的设色

2021-11-24 10:12郗长超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设色

摘要:中国花鸟画的画法可分为写意、工笔、没骨三种。北宋时期的画家徐宗嗣开创了没骨花鸟画。这种画法在历经宋元明三个时期的发展,到清代时,在绘画技法和画论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清初画家恽寿平在没骨花鸟画发展过程中最具代表性,他在徐崇嗣的没骨花鸟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又将宋人花鸟画的澹雅和元人水墨画笔墨运用相结合,继承传统画法的同时又进行绘画技法的改革创新,结合写意,注重写生,在设色方面,颜色秀丽雅致又不失轻浮,将花鸟画中色彩的运用发展到了空前的高度。

关键词:恽寿平;没骨花鸟;设色

一、恽寿平简介

恽寿平是清初六大家之一,其中还包括了吴历和四王。在六人中,恽寿平不但兼擅山水画和花鸟画,尤其是花鸟画有很大的成就。他的花鸟画,敢于创新,发展自己的风格,成为了在清初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画家。恽寿平,名格,字寿平,号南田,云溪外史等。江苏武进人,于明崇祯六年出生,卒于康熙二十九年。恽寿平幼时遭遇战乱,生活艰辛,他和兄长被清兵俘虏,后来在灵隐寺与父相遇,一起回到了故乡所在之地常州,归家后发奋读书学画,刻苦钻研诗书画等。

恽寿平受父亲恽日初和伯父恽本初的影响,树立了对前人兼收并蓄,不拘门户之见。其作品笔法设色独特,题材广泛,无不可入画者。充满生活情趣,并且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意在笔墨之外,并将感情其倾注画面创作中,别具特色。

二、恽寿平没骨花鸟画设色的发展历程中的表现

(一)早年 幽静清淡

恽寿平早年受其伯父恽本初的影响,善于山水画的创作,笔法取自黄公望,于荒率之中又不缺乏秀丽与泽润,代表作品有《灵岩山图卷》、《山水册》、《风林云岑》等。恽寿平最早的花鸟画作品《红莲图轴》,画面幽深寂静,设色淡雅秀丽,笔法工整画中的荷花宛如秀润淡雅的美人一般,这副画是恽寿平38岁时同唐炗合作完成的。

(二)中年 设色醇厚鲜丽

恽寿平的绘画生涯,一直靠卖画为生,才高行洁。画如其人,他的作品气息以自然清逸标著。恽寿平在中年时,产画相对较多,风格也有了些变化。

如《花卉图册》,画中的两株牡丹,一红一白设色淡雅、笔法苍润、用墨恬淡且夺人眼球。两朵花一仰一俯呼应,花瓣尖处淡淡的粉色,因在花瓣的根部略施薄彩,牡丹的色泽红润、白中透粉、粉中藏艳因此凸显。叶子与两花形成鲜明的对比,整个画面通透又淡雅。几片绿叶后面隐藏着将要绽放开来的花骨朵,虽其并没有处在画面最显眼的位置,但却更夺目,让人看完主花之后,会不自觉的将视线移上去,趣味性十足。这又何尝不是恽寿平借此表达不响应清朝科举考试,不妥协于清朝,但不代表自己没有才华,就像这朵色调精彩夺目却未开的花骨朵,等待着时机展现自己的宏图伟志,等待欣赏自己的人出现。

(三) 晚年 用色淡逸秀雅

五十岁以后是恽寿平的艺术求“逸”阶段,可以说“逸”是他一生写生绘画创作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在绘画品评中“逸”位居首位,恽寿平认为只有超凡脱俗的逸士,胸中充满逸气,才能脱不良的习气,不在功力和形状上斤斤计较,才能够看淡洒脱,在不经意之中达到逸品的境界。其反复强调“逸品”与“逸格”,有对先辈经验的总结又重视写生,外加对“逸”的执着追求,也许这就是恽寿平绘画成就之关键。晚期的绘画风格已趋向清逸淡雅,没骨技法已经可以信手拈来了,且收放自如,随意点染,表现出对自然及人生的豁达之境。

三、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的设色风格

(一)澹雅为主

画面设色艳丽浓重是中国早期花鸟画的特色。元代时期倡导画面清淡,逐渐成为了花鸟画设色的主流。恽寿平没骨花鸟画中分为浓艳、淡雅和浓淡适中三种设色风格。恽寿平更是将淡雅作为设色的主要风格。他曾经说过,前人之中也有画的艳丽沉厚的,也有画的清逸的,过于秾丽了,就会显得画面沉重不透气,也就没有了气韵,过于淡逸的则会轻浮。颜色醇厚又不郁滞,越染越清新,时间越久越有光泽,才是最好的。就算是青绿重色,也要妍丽中不失自然雅致。对当时那些争相模仿他却在风格上秾丽俗气的人,他评判说,现在很多写生的人将没骨画画的秾丽俗气,当时可能觉得赏心悦目,但时间长了,就会发觉他的轻浮和庸俗。所以要除去媚俗之气,画面澹雅才会使人长久欣赏下去,没骨画才会长久发展下去

因此,恽寿平的作品多为澹雅、明洁。尤其是他晚年的作品,越来越空灵质朴,韵味隽永。在《半篱秋图》中,设色清淡而薄,秀润而清逸。《花卉图册》中的《白芍药图》,设色清雅明洁,略带有一点荒寒意境。

(二)设色丰富

恽寿平的没骨花鸟色彩十分丰富,即使略有不同,也能在恽寿平的笔下呈现出清晰的层次感,使二者和谐统一。这是因为恽寿平在调和浓淡的关系上非常的巧妙,调和浓与淡,最后呈现出浓淡适中和谐画面。在《仿宋人玉兰木瓜》中,玉兰花是用白色的蛤粉渲染而成,淡淡的赭石色和花青色染成叶脉和枝干,还有用曙红点染后的木瓜花别具特色。整体在质朴典雅中透露着些许的冷艳,浓淡适宜的画面更有韵味。恽寿平注重写生,也善于观察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四季早晚以及各种天气中的变幻,因此,恽寿平笔下的花卉极其生动形象,能够最大地展现当时的形态变化。牡丹这个题材是恽寿平最常画的,《花卉轴》和《牡丹图页》这两幅画就是以牡丹为题材,两幅画中的牡丹虽然是同一种,在表现手法上却有不同。在《花卉轴》中,牡丹的花瓣用曙红加鹅黄与白粉染成,用多量白粉加少许藤黄点成的花蕊,愈发明亮自然。叶子整体色彩偏重,用墨绿加黄绿色渲染而成,深色的叶子衬托出了牡丹花的清新自然,叶脉部分则是用墨线书写运笔勾画。淡赭色加黄绿色积成的枝干,自然又不失醇厚,最后再用赭石勾勒单线。这样的颜色搭配不仅不会使画面黯淡,反而增添了牡丹的灵动感。《牡丹图页》中的牡丹,色调整体偏明亮一点,仿佛让人置身于清晨日出时。花蕊附近的花瓣相比于《花卉轴》中的花瓣,颜色要更红艳一些,其他部分比较白,这个牡丹并没有将花蕊画出来。叶子部分是用淡墨加石青染成,叶脉同样用墨线勾画而成,整体画面色彩明净亮洁又不缺乏精彩之处。

四、恽寿平没骨花鸟画设色风格对后世的影响

恽寿平创立了恽派没骨画,在没骨花鸟画发展的进程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恽寿平敢于创新和发展自己的风格,将写意、没骨、写生相结合起来,才有了后来的清秀、淡雅、醇厚的没骨花鸟画,同时也将没骨花鸟画带入了一个新层次的发展阶段。恽寿平的艺术成果和绘画风格吸引了许多的仰慕者,临摹和学习恽寿平画作的人不计其数,这对当时和后世乃至近现代的花鸟画坛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对恽寿平没骨花鸟画风格的探索和实践,从中又不断的创新发展,留给我们许多珍贵的艺术语言。

恽寿平的设色法影响了后人,后世画家从其绘画作品中得到启发汲取灵感,创作出了一批批具有自我风格和个性的没骨作品。

参考文献:

[1] 蔡星仪.中国名画家全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6.12.

[2] 承名世.恽南田和“常州画派“[J].《文物》.1981.09.

[3] 谢丽君.恽寿平设色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2.03.

[4] 承名世.恽寿平书画集[M].文物出版社.1987.09.

[5] 樊桦.恽寿平没骨花鸟画色彩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3.03.

[6] 冯志.工整妍丽:清代恽派绘画色彩点论[J].西华大学学报:《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挥寿平》2004.12.

[7] 叶蕾.《读恽寿平扇叶<安石榴图>》[J].《新美术》,2013.12.

[8] 苏凌云.《恽寿平对“没骨花”的继承和发展》[J].《艺术探索》,2005,01.

作者简介:郗长超(1998—)女,汉族,山东莱芜人。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2020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画

猜你喜欢
设色
《岩高千尺虎》
王德芳《独舞纷如雪》
《衍系列一》
《独白系列之三》
《鹿鸣》绢本设色
《鹿语系列之二》 纸本设色
李学明作品
杜小同作品
丁学军作品
于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