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斗牛》的叙事学解读

2021-11-24 10:12武婧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斗牛

武婧

摘要:《斗牛》是管虎导演的经典作品之一。本文即主要从农民视角诠释底层人物的生存理念、空间设计表现出叙事风格与影像风格和人物与动物形象的隐喻与解构三个方面,来展开对电影《斗牛》的叙事学解读。

关键词:《斗牛》;叙事风格;隐喻与结构

2009年管虎导演的《斗牛》,采用的是中国类型片的形式、反类型的叙事,这种叙事内容与叙事形式本身存在的张力,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别样的视觉享受。一个全新的解读角度,并在故事的层层推进下,让观众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农民视角诠释底层人物的生存理念

在以抗日为时代背景的电影中,《斗牛》巧妙地构制了一种“权力叙事”,以农民视角出发,构建出了底层人物的生存理念。对于生活在最底层的农民来说,时局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所以对于影片中的牛二来说,日寇、难民、土匪、八路、国军,乃至最后的解放军,都成为了过眼云烟,在最朴素的生存理念的支配下,他卑微又坚韧地活着。最后,他仅用最为朴实的契约理念无情地嘲笑了所谓的宏大价值。

影片中,牛二作为最底层的农民,他的一切行动都是从小农思想出发,并没有所谓宏大的自我牺牲观念,从一开始就只是为了“讨到九儿做媳妇”这个现实的想法答应了村长看管“八路牛”,没想到战争开始后全村人都被杀光,剩下牛二一人背负着一纸契约,驱使着他一次一次地冒着生命危险回到村里救回奶牛,等待着兑现承诺。牛二是可怜的,整部影片下来,除了影片最后他找解放军为自己墓碑上“留字”以外,他几乎没有为自己而活过。本想着能有媳妇了,可日寇一来,他的幻想全部成了泡沫。

二、空间设计表现出叙事风格与影像风格

电影是时空的艺术,笔者将影片《斗牛》的空间设计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现实空间、闪回空间,两部分清晰而有机组合,形成了本片的叙事风格与影像风格。在叙事风格的塑造上,利用两大叙事空间,讲述了一个既具现实意义又充满荒诞色彩的故事;在影像风格的塑造上,影片正是采用两大空间设计方式,将故事有机粘合在一起。

(一)现实空间

《斗牛》的现实空间营造主要是“营救奶牛”的段落,其中,牛二三次上山,又因为各种原因,决心下山去救牛。第一次上山,本想逃脱契约的束缚,没曾想飞走的契约又重新回到他的手里。第二次上山,是因为和两个日本兵正面交锋而受伤,彻底丧失救牛的信心,牛二不觉在雪地中睡着,梦到了“九儿”,于是醒来决心继续保护奶牛。下山后他看到了几个想吃他牛的难民被地雷炸死,感到这个世界不像世界、人不像人,他第三次上山,这次他一直等到了解放军的到来。在这部电影中,现实空间是最能够传达导演价值观的空间层次,导演在其中赋予了最为揪心也最有情怀的叙事,其中人与人、人与牛、本族与异族之间的关系都值得我们思考。

(二)闪回空间

《斗牛》中的闪回空间主要用来为我们讲述牛二与九儿的故事,这一部分为我们展示了整个村子的落后状态、人们的处境和九儿这个女人的性格,为牛二其后不断回忆九儿、将奶牛作为九儿的化身进而舍身去救奶牛做了人物心理上的细腻铺垫。另外,这一部分也是电影笑料最为集中的地方,丰满的奶牛乳房很容易让男性农民产生性幻想,于是,“偷摸奶牛的奶子”成了牛二的罪状,甚至因此被带着高帽游街,不过在管虎的处理下,游街也被戏谑化了,全然不见《芙蓉镇》或《霸王别姬》式的严肃叙事。空间记录时间,时间承载着空间,《斗牛》不断地用闪回处理空间使得电影叙事与结构上更为清晰与鲜明。

三、人物与动物形象的隐喻与解构

影片《斗牛》中的形象塑造在“抗日片”中成为名副其实的佼佼者,这其中不仅有人物,还有动物。人物不仅有我们本民族人民,还有外来日本侵略者。在本族人民中各色人的性质也有差别,如国军、土匪、农民、难,这种多层次的叙事文本《斗牛》为我们提供了多意的、象征的“形象”解读的可能性,其中,最有魅力的形象无疑是牛二、九儿、奶牛。

牛二的形象在前文提到,不再赘述。九儿,这个人物很有意思,她处处顶撞权威,用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在贫瘠的山村播洒着生命的意义,然而她又是一个“伪反抗者”,虽然她嚷嚷过妇女解放之类的话,但山村的封建势力显然又蒙蔽了她——她与牛二的婚姻完全是宗族势力的利益安排,但九儿与牛二的爱情便就这样怪异畸形而又自然地滋长了起来。

奶牛,牛二心中九儿的替代品,牛二时而称奶牛为九儿,时而又称它为娘。这里可以将奶牛理解为对中国农村妇女的隐喻,当战争让女人走开时,她们在用这样一种决绝的方式参与战争。奶牛不语,女人没有话语权;奶牛沉钝,女人处于弱势地位;奶牛被强行拉来和黄牛进行交配,女人在社会的洪流中丧失了性的主动权,沦为纯粹的生育工具……然而,没有女人(奶牛)的抚育,男人都成不了人。所以,在一帮糙老爷们的你死我活的杀戮游戏中,奶牛的出场总是如母亲般温情脉脉。

另外,难民头头和日本通信兵也是两个值得我们思考的形象,这两个形象让我们抛下民族主义而直逼人性。牛二与日本通信兵在语言上不可交流,但情感是人类所共有的,通信兵替牛二的奶牛治病,牛二救了奄奄一息的通信兵,导演在此处微妙的处理抛弃了所谓主旋律的政治立场,而用道德轻易将难题化解;而那两个难民头头,与牛二交流没有障碍,话语里却充满了欺骗。

四、结语

影片以农民的视角出发,以牛为线索,通过这头“八路牛”制造一系列戏剧效果、帮助塑造人物性格 、凸显人性的本質。《斗牛》的成功正是在于导演对人物、空间等元素的把握,在于其对于类型片的清晰认知、对于反类型叙事的自觉意识,这些共同造就了《斗牛》独特的叙事风格。

参考文献

[1]龙迪勇. 电影叙事与观影心理[A].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12.

[2]王红进. 电影叙事的真实性研究[A]. 北京物资学院外语系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语言与文化研究编委会,2010:4.

[3]杨玉珍.论《斗牛》的“解构”策略与性别叙事[J].文学界(理论版),2010(03):39-40.

[4]杜文博,陈承.电影《斗牛》的空间解读[J].电影评介,2010(06):41-42.

[5]吕晓潇.超越荒诞,回归本真——电影《斗牛》中的生存关怀[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04):78-80.

[6]严立勇.管虎电影《斗牛》《杀生》的狂欢化解读[J].民族艺林,2017(01):128-133.

[7]宋朝.电影《斗牛》的性别诗学解读[J].电影文学,2018(22):117-119.

[8]马卫星.癫狂者的时间——关于电影《斗牛》的时间—影像解读[J].大众文艺,2020(04):180-181.

猜你喜欢
斗牛
“牛气冲天”
斗牛为什么用红布
西班牙斗牛与逗牛,精彩各不同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2)
斗牛是“国耻”还是“国本”?西班牙人争执
西班牙举行最大规模反斗牛游行
一地狼藉
西班牙解禁斗牛转播
不要斗牛,够了!
金华斗牛传承面临的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