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同频同步技术的应用分析

2021-11-24 09:08戴洪泉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技术

戴洪泉

摘要: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无线广播技术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广阔发展空间。当前,较为常见的无线广播技术当属广播同频同步技术,该技术不仅能够扩大广播覆盖范围,还能够节约广播频率资源,有利于促进广播电视行业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广播同频同步技术进行概述,深入研究同频干扰覆盖叠加区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广播电视;同频干扰;同频同步广播;技术

引言:

广播同频同步技术有两种,一种为中波同步单频组网技术,另一种为调频同步广播技术前者为我国中波广播网络覆盖提供了充分技术支撑,通过应用中波同步单品组网技术有效减少了广播频率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覆盖范围,同时降低了同频干扰,实现广播电视音质最高水平。而调频同步广播技术,则是利用统一节目源和载波频率,按照科学功率等级,通过多点同时发射方式,达到广播同频同步播放目标[1]。这种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调频频率资源利用率。可以看出,广播同频同步技术能够有效扩大广播覆盖率,为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尤其应用到铁路交通线或公路交通线中,能够避免外界干扰,使用户及时收听广播内容。除此之外,还会为广播电视行业创造最大化经济效益。

一、广播同频同步技术概述

中波同步单品组网技术需要满足音频与频率同步需求。所谓音频同步,就是保证广播节目在播放过程中,音频时延不会产生同步干扰问题。同时将两台音频时间延迟控制在17毫秒范围内。而频率同步则是指通过相位控制同步技术对频率进行控制,将两台频率差距控制在0.001Hz范围内,将稳定度控制在10-10以下,将基准源频率稳定度控制在1011以下。

调频同步广播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主要作用是处理连续覆盖问题。众所周知,同频连续覆盖,势必会导致覆盖区出现重叠现象或服务区搭界现象。此时覆盖区域会出现同频干扰问题。而调频同步技术能够对干扰区形成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并针对性采取措施解决,从而尽可能降低干扰程度,确保干扰区能够良好接受广播信号[2]。

二、广播同频同步技术存在的干扰问题

第一,载频偏差存在的干扰问题。在两台相同标称频率发射机同频发射过程中时常存在载频偏差干扰问题,导致接受装置无法及时获取信号,严重影响广播节目播放效果。

第二,调拨相位差存在的干扰问题。采用不同发射机发射信号,发射出的调拨信号相位也会产生明显差异,导致接收机在储存各种不同信号后,出现信号失真问题,一般调制频率和信号失真度有必然联系。

第三,调拨频偏差存在的干扰问题。利用不同的发射机发射信号,所发射的调拨信号不尽相同,其造成的后果与第二点相同。

第四,接收场强欠缺存在的干扰问题。电波受到干扰后会产生驻波。,驻波会同频同步广播造成一定干扰,导致电波传输叠加区产生较大波峰相位差,此时如果波谷场灵敏度地域接收机,则会产生较大噪音。

由此可见,在广播同频同步技术应用过程中,以上问题均是当前亟待克服的问题。需要在确保同频、同相、同调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接收装置性能以及信号强度,充分发挥同频同步技术的作用和功能。

三、广播同频同步技术干扰问题解决方案

(一)实现同频具体方法

广播同频同步技术应用过程中,为了避免载频误差,有效提高载频稳定性,需要充分利用原子频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控制精确度,从而实现同频目标,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成本投入较大,所以在使用方面受到制约[3]。除了原子频标方式外,也可以利用锁相环结束。该技术相对于原子频标技术而言成本较低,但是精度相对较差,可以将其锁定到固定频率中,从而实现广播同频目标。由此可见,在选择同频措施时需要结合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合理选择解决方案。

(二)实现同相具体方法

当前,将数字延迟线设置在传输通路中,是实现广播同相的常见方法。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保证数字延迟线设置位置和设置数量得当。保证同步广播能够和发射机调制信号相位一致。

(三)严格按照同调制度执行

格按照广播技术规范控制调频范围,通常需要将调频范围控制在5-15KHz范围内,将廣播信号失真度控制在1%范围内,将系统调频幅度差控制在5%范围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广播同频同步技术应用过程中合理调整发射机参数。

(四)控制好接收场强

在广播节目信号发射中如果同时使用多台调频发射机,势必会形成较强的干扰问题。当前,很多广播电视台为了减少干扰因素,在接收装置中设置削波电路,该电路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补偿场强可以有效降低调频干扰问题。简单来说。当两个信号同时出现在无线电接收输入端,那么输出端会产生较强的调频信号,有效抵挡干扰情况。

四、广播同频同步技术具体应用

当前,我国相关部门结合广播同频同步技术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和制度,强调在应用该技术时应严格遵循规范,保证满足接收装置场强具体要求。结合广播同频同步应用情况来看,可以将其总结为以下几点点:

(一)锁定GPS频率

为了保证广播同频同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基准频率,确保广播节目信号同时传递到发射机,需要充分利用GPS接收系统。通过该系统能够实现解调器基准频率校准双频发射机频率这一目标。另外,GPS系统定位功能能够及时提供广播信号严实信息,有利于广播电视台在最短时间内将时间信号和音频进行整合,将整合后的信号与发射机对比,能够获取延时信心,广播电视台可以结合延时信息对发射机延时器进行校正,从而解决延时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GPS系统只能实现延时校正功能,音频信号能够影响校准准确性。并且这种方法成本较高,需要广播电视台结合经济状况谨慎选择。

(二)射频分发技术

在射频分发技术应用过程中,该技术能够对音频信号源和编码进行调制,而后利用微波将调制后的信号传入发射机,发射机根据GPS标准频率,对射频进行转换。在调制过程中,射频延时分发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息发射水平,避免信心传递过程中出现误差,有利于充分发挥广播同频同步技术的作用和优势[4]。

(三)DDS+自动延时技术

该技术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利用卫星传输方式,将广播音频信号传递到发射机调制器。而后利用DDS和GPS提供的频率对音频信号源进行处理和比较,并输出控制信号,将其发送到发射机,如此能够有效扩大广播信号发射范围,为广播网络构建奠定良好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广播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为无线广播技术开拓了广阔发展空间。同频同步技术作为无线广播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提高广播网性能,还能够托大广播覆盖范围,有利于为广播行业发展创造最大化经济效益,同时满足听众需求。但是由于同频同步挂广播技术应用方案较多,所以为了减少干扰问题,需要结合不同区域条件制定针对性广播同频同步技术应用方案,从而充分发挥其作用和功能。

参考文献:

[1]陆小奕. 论数字调频同步广播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应用趋势[J]. 西部广播电视,2020,5(10):202-203.

[2]马永生. 调频同步广播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9):169-170.

[3]程彬彬. 调频同步广播网技术的探讨和应用[J]. 中国传媒科技,2021(1):122-124.

[4]刘嘉怡. 调频同步广播技术的应用及技术突破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9(4):7-7.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技术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