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园林山石观念与造景

2021-11-24 09:08李珍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白居易

李珍

摘要:本文以白居易的风景画、岩画和诗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白居易园林山石观念的内容,如平台搭建、岛堆、石刻摆放等,总结了他对园林山石的热爱,对园林山石的欣赏以及对园林山石作为风景的欣赏的美学理论,并阐明了白居易在中国园林史上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指导园林理论和实践以及园林鉴赏方面。

关键词:白居易;石头风景;石材鉴赏;太湖石

前言:白居易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园林理论家和实践者。他在山石的应用和欣赏方面拥有许多首创。白居易“以自然景观为嗜好”的思想贯穿于其他山石园林构建之中:从巍山故居、庐山平房的自然山峦到芦岛坊楼台岛的城市园林,延续对自然的热爱这一园林建造的传统。

一、白居易园林山石“中隐”思维

山石是自然与人工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通常具有隔离的特征。它是隐士个性中最直观的情感和精神寄托之一,也是一种艺术风格,将隐士自身带到了最后。唐代文人园林的发展提供了实现“官”与“隐”融合的有效途径。中国文人往往是悲剧人物。他们天生就面临着生活哲学中最根本的矛盾,例如生活和人类生活,其中既有经济又有美。在社会的影响下,隐居的形成是不可避免的。在唐朝以前,学者的隐居是一种彻底的行为。他们常常灰心、被动和对政治和社会漠不关心。他们认为只有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山林的味道和乡村的乐趣,才能得到精神上的安慰。他们认为只有隐士可以自救。因此,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住在山区以实现隔离。自唐代以来,鉴于当时相对温和的政治环境和丰富的社会经济条件,隐士文人发现园林更适合表达情感。白居易的“隐士”思想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它不仅使文人找到了退路,也为文人园林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1]。

白居易的“隐逸”思想介于“隐居于山中”与“隐逸于宫廷”之间。他觉得小隐在山上太寂寞了,而他在内心里还是积极入世的,但又不想面对朝廷中你争我夺的形势,所以躲在园林里,巧妙地避免了双方的压力。住宅园林不仅包含天然的山林美景,还可以享受普通百姓的舒适生活。这种情况反映了园林的和谐与兼容性。由于这些特性,许多隐士学者选择了园林。在“官方”与“隐藏”的和解中,园林扮演著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白居易园林山石观念与造景的主要内容

白居易的“园林观”充分体现其对自然美的追求和领悟,并在造园实践中逐渐形成,并融入了儒、道的哲理,注入了佛家的禅理。平台、岛屿和其他花园形式的延续是白居易对自然的热爱的结果。他还肯定“置石”的美学意义,通过植物的结合在园林中建造了石头和岛屿,使石滩水景不仅改变了石头的实用价值,而且肯定了它们在园林中的重要性。现如今,在中间放置石头已成为园林的味道,用石头镶嵌不仅是模仿自然、赏心悦目,而且能够寄托思想、陶冶性情。

白居易的山石园艺活动更加活跃和深远:在他的许多园艺实践中,出现了平台搭建、岛屿建筑、石头镶嵌和石头鉴赏等园艺活动,并已被充分利用,展览弥补了白居易不能“绿化山川”的遗憾。这是他园艺理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庐山茅草屋和芦岛房花园,是中国古代山区民居和城市园林的杰出代表。在白居易看来,建造和欣赏山石的不同活动表明,它们适应了不同环境中的当地条件:“自然”有时会在山上搭建一个借用自然风光的平台。“自然”有时是永恒的:在园林中,石头景观在模仿自然,而更多地是在欣赏山石,以摆脱物理和化学形式的束缚,并将想象与自然相提并论[2]。

白居易从对石头的热爱中欣赏石头。他对石头有着独特的热爱和深刻的理解,创新了中国石头鉴赏艺术的内涵,深化了中国人的审美思想:白居易早期的“石头”脱离了它的实用功能。它不再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一个场景,而是真正独立于“石”作为一个场景来欣赏,并为评价“丑”石产生了新的兴趣、方法和标准。无论是在山上、森林里,还是在城市里,白居易都在这三个园林中筑起了岩石,形成了平台和岛屿,对提升和欣赏风景具有重要意义。在乌镇山的城市园林中,“台”、“岛”也是白族人民对自然景观的怀旧和向往,“自然”成为白族人民对园艺特别是山岩运动的兴趣所在。白居易家族较早在私家园林中建造岛,并继承了前人的传统。园林中山石的传统建筑和“群峰集石”的尝试,为园林中广泛开展山石活动铺平了道路。

三、现代园林山石观念与造景的主要特点

1.形式上的简化

园林的简化形式体现为尽可能简化颜色。一般来说,作品中仅出现一种或两种颜色。颜色均匀且光滑。放弃内部形式,视觉空间,表达和叙事内容,态度倾向,主题和演变之间的联系,而追求形式特征的简单,清晰,外向和统一。这些作品大多采用几何形式,没有任何表面修饰。与传统花园中复杂而凌乱的石砌作品相比,天然岩石在现代花园中的应用更为简单。简单不单调。相反,它是对天然岩石本质的深刻发掘和坦率的表达。这是一种高度通用的设计方法和表达方式。

2.传统精神的象征

传统精神的象征是通过象征意义以个人形式诠释传统精神。要创建具有语言符号含义的景观,设计人员必须熟悉“形式”和“含义”的转换方法和过程。美籍华裔建筑艺术家林玛雅对石材的理解是,石材是永恒的媒介,是无限的时间,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历史主题。谈论山脉就是谈论时间充裕。在白居易的作品中,“乐山仁水芝”的传统精神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东方景观文化的特征[3]。

3.历史背景的延续

情境主义起源于1960年代西方出现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其主要目的是针对单调而僵化的现代主义风格提出一些纠正建议,切断环境,并隔离连续的城市环境。情境本身就是发展。多样性的统一是语境所追求的境界;强调园林不是怀旧,而是对文化的追求,强调历史文化信息的传递,为人们提供文化历史关联和隐喻,从而传达情感,实现人与环境之间的对话[4]。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湖石,黄石山石和石雕的形状接近自然形态。新苏州博物馆院子里的石雕直接引用了传统的园林石雕技术。例如,新博物馆的西院使用一块湖石作为山顶。在新馆的北侧,滨水区的石头布局以传统的苏州园林为基础,但其技术与旧系统不同。在传统花园中,根据墙壁设置了数个顶峰,以模仿景观。在新水场的北面,有拙政园的墙,卵石塘岸和上面的石头。石头被人为地切成远山的轮廓。考虑到城墙的转折点,从远处看,城墙从右到高,从左到低。山石的放置也符合其发展趋势。模仿山水的意境与传统园林的意境是一致的。

结语:白居易率领人们热爱和欣赏山石。他首先将石材视为一个独立的美学对象,并首先提出了太湖石材的“丑陋”和“奇特”之美。除了区分正统的审美品味之外,白居易的评论还指出了自然的真实面目。在此基础上,白居易的“石比山更重要”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园林建设和中国美学思想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鑫, 苑海甜. 植物配置在园林景观造景中的案例分享[J]. 建筑发展, 2019, 1003(006):193-194.

[2]鞠培泉, 黄一如. 郡圃与城东——白居易忠州东坡之解析[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0, 1035(002):119-123.

[3]束芸. 不同时期白居易"池上"空间和境界的变迁[J]. 园林, 2019, 323(03):48-52.

[4]王忆梅, 唐晓岚, 周孔飞,等. 文人造园家白居易的月意象探析[J]. 园林, 2019,1000(002):46-50.

猜你喜欢
白居易
池上
白居易咏花
白居易每天打坐调神
消暑诗
白居易写诗
WATING FOR THE SUNSET
夜雪
白居易无言成巧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