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关系研究

2021-11-24 09:08尚丽华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适应性经济发展

尚丽华

摘要:社会保障水平可以直观的体现出我国的经济水平,而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促进社会保障的基本条件。要想实现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就必须要合理的探究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拓展所有社会保障机制的覆盖率,提升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社保与经济水平的适应性。作者主要围绕我们国家的社保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在当前背景下制定社会保障机制的途径,为我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水平;经济发展;适应性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基本互相适应,但城乡的社会保障存在很大的波动性,很难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互协调并且一致。因此国家以及当地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适应性问题也逐渐重视,在增强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适应性的过程中,还需要加速建设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其与经济水平适应关系,不可以太高或者太低,不然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水平的良好发展。作者根据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水平的适应性进行相关的探究,分析怎样构建水平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制度。

一、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可能性分析

社保水平与经济水平的发展具有紧密的关系,在经济水平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保的水平也会不断提升。经过研究显示,由于社保水平的快速提升致使与经济水平发展严重不符。主要体现在政府逐渐优化福利待遇、人口老龄化和经济提升效率变慢等。社保发展过度会导致出现失业率上升、劳动者缺乏积极性等不良现象[1]。

二、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现状

在我国经济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个行业的顺利发展,但由于我国在转型工作上比较落后,因此整体经济水平还不是很高,并且其中的各项社会保障体系依旧有待完善,有诸多的人群依旧存在住房难和看病难等情况。比如,当前很多城市的房价与物价不断上升,在就医方面,很多群众都存在看不起病的情况,有些不严重的小病,到医院经过检查、开药等流程就要花费几百甚至上千,这样的现象也体现出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和制度的不完善。同时,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没有相应的就业保障,有些学生在毕业后面都出现了难就业的情况。当前各种社会保障体系和制度的不足,极易导致出现严重的社会冲突。从整体角度来看,我们国家经济水平并没有发展到一定高度,并且各项社会保障体系也有待补全以及改进。

三、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

(一)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保证

完善的社會保障可以有效促进国家的稳定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全新的形势下,社会保障可以实现经济水平的持续发展,也是提升我国经济水平必不可少的内容。但实际上,我国与西方其它发达国家比较,我国人民的平均消费水平并不高,虽然大部分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生活水平,但在城乡地区,大部分的村民收入都储存起来,这主要是由于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有所缺失,他们不敢过度消费,需将收入储存起来用于以后发生的重大事件。因此我国必须要健全各项社会保障机制,减小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实现我国的经济水平的良好发展[2]。

(二)经济发展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物质基础

社会保障实际上是利用经济方式来落实的社会调节模式,因此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优化就必须把我国的经济发展作为坚实的基础。同时,经济水平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障的覆盖率,比如,大部分发达国家由于经济水平比较高,因此其整个社会的保障功能覆盖率特别广,相应的保障内容也比较具体以及深入。我国部分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城市具备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比如,北京、深圳等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并且相关的保障体系也比较完善健全。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因此我们国家需要积极促进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建设,促使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健全。

四、完善社会保障的措施

(一)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多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会直接影响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积,但这并不代表在经济水平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状况下,不可以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且正是由于经济水平发展不高,国家才也需要更加重视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以及优化。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大多数农民的收入都比较低,并且属于社会弱势群体,这些农民无法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下极易产生社会矛盾。因此我国必须要加速构建多层次、多支柱的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经济的配置作用,政府、企业以及社区也需要最大程度发挥其作用,真正确保人们的基本生活保障,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用,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互适应。

(二)扩大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率

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由于过去遗留的各种问题,导致社会保障体系制定的非常不科学,虽然社保方面的工作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但是并不可以将其中存在的所有问题都消除,所以必须要拓展社保制度的覆盖率,特别要注重农村地区,合理的减少社保的准入制度,使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参与到社保的管理范围内,及时补足在社保体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扩大社保的覆盖率。

(三)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能够有效促进社保各项水平的良好发展,国家和各地区政府需要有目的性的积极完善与革新社保制度,针对各地区中人口的结构、物价以及收入等综合状况,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念,使所有地区的社保水平与人们的经济水平相符合。并且,当地政府还要积极的改进财政结构,把大部分财政投入到社保与人们扶持中。特别是社保制度的健全直接关系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以及经济水平的提升,提高社保支出资金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促进社会保障和经济水平的适应性。

(四)积极提高社会保障福利水平

在我们国家整体经济水平飞速提升的形势下,社保的水平也需要积极的进行改进,确保社保给人们提供的福利待遇可以稳定提高。在调整社保水平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需要结合我们国家现阶段的整体经济水平、城镇乡人们的收入水平、各个地区的人口结构和物价水平等具体状况进行合理的改进,保证社保提供的福利待遇可以符合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社保,并拥有健康安稳的生活[3]。

(五)增加社保支出,提高社保水平

在符合经济水平发展的基础上,加大社会保障的支出,以此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首先,在满足现阶段经济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加大医疗、工伤、养老以及失业等保险的资金,保持提升比例,和经济提升相适应。其次,提高财政在社保方面的支出力度,提升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增加财政对个人的支出水平,避免产生“空账”的情况。再次,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和调剂水平,促使经济水平的发展所带来的效果可以具备普惠作用。最后,合理的解决社会保障所有相关管理单位的经济效益,积极探究并解决人口老龄化、收入不均、人口流动大等明显问题。

五、结束语

根据以上的论述,在我们国家经济水平飞速发展的形势下,社会保障体系也需要不断优化以及革新,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经济水平可持续发展。优化社保的监督管理制度,不但要增强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地区的覆盖率,提升社会保障福利水平,国家和当地政府还应该积极改进财政结构和政策,提高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社保水平可以和经济水平的发展相适应。给人们的基本生活提供良好的保障,充分发挥社保的作用,适应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蕾放.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研究[J].卷宗,2019,9(7):162-162.

[2]许莉,尹智伶,袁曙.城镇化背景下养老保险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思考[J].金融教育研究,2019(5):41-47.

[3]李红艳,卢瑞鹏.中国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6):191-196.

猜你喜欢
适应性经济发展
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
杂交中稻新品种展示结果分析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的相关探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从《孙子兵法》中的“奇正相生”联想到雕塑与环境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