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云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11-24 09:08高霞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云端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摘要:网络已经深度融入广大青年学生的生活之中,成为其学习实践、沟通交流、表达诉求的重要工具。面对新形势,高校要充分运用好网络平台,开展“云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工作方法,加强网络宣传教育,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提升思政育人工作实效。

关键词:高校;云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高校“云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

“云端”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一种新的育人方式,通过网络与教育的融合发展促进教育领域的完善和创新。“云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网络育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研究。业界关于云端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研究比较丰富,阐述了网络时代背景对于思政育人的要求、传统育人方式创新和发展的需要以及当今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2.云端思政教育与传统思政方式育人的比较研究。研究者主要认为云端思政育人的优点是教育空间具有开放性、教育方式的个性化和参与角色的平等性得到满足。在云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教育资源更加丰富的优势,这有利于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传统的育人方式的优点是学习过程的体验性以及教育方式的渗透性。

3.對于高校网络育人存在问题的相关研究。一是在学校层面对于云端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统筹布局。主要体现为学校和学院、学生组织以及学生之间各自为战,存在网络媒体重复建设情况,没有进行有效的资源的整合,更没有形成工作合力。二是高校云端思政平台相对滞后,平台内容空洞、乏味,平台的表现形式比较单一;三是云端育人阵地单一分散,部门职责不明,条块分割严重,这难以有效满足云端思想政治教育不同层面的要求;四是网络育人队伍能力水平难以满足网络思政工作的需要。队伍缺乏动力与信心,对网络技术不熟悉,很难充分运用新媒体。学者普遍认为,目前网络思政队伍仍存在综合素质不高、育人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数量匮乏等问题。

二、高校“云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意义

“云端”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互联网为媒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模式,具有交互共享、即时快捷、自由开放等特点,能够使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交换的信息内容极大丰富、时空极大拓展,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实现现代化转型升级。首先,通过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搭建网络教育载体,有助于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有助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所以,整合多种协同育人资源,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时效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其次,对于高校来说开展“云端”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丰富育人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时代化和生活化的特点,有助于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细落实;对于教师来讲,能够为教书育人提供新思路和方法,使网络成为教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抓手;对于学生来说,网络教育与其学习生活相衔接,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接受教育思想传播,能够帮助其潜移默化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开展云端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践意义。

三、“云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1.教育环境纷乱冗杂。从外部环境来看,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开展社交活动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一部分,开放多元的互联网环境不断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影响。同时,校园内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还有待建设,无论是学校的硬件设施还是人文环境都有待进一步提升和整合。同时,部分教育对象甄别网络信息能力较为薄弱,其网络行为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2.教育载体平台有待创新。一方面,现有平台内容枯燥乏味,内容主要以文字为主,缺少吸引眼球的亮点和与众不同的特点。网络平台表现得静态严肃、专业内容多,缺乏新颖性和吸引能力。另一方面,平台形式较为单一,大部分高校云端思政教育平台主要用于宣传通知,单项传导无法实现双向交流,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不够及时,利用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服务重视度不够,对于学生具体诉求没有达到认识高度。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水平不一。首先,有的教育者对于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意识较为淡薄,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理解还不够深刻,也缺乏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这是造成教育队伍水平不一的根本所在。其次,有的教育者网络能力素养不过硬,存在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不强、自主搭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技术不够的现象,从而导致网络思政教育开展平台搭建工作难以开展。最后,有的还存在网络安全意识不足的现象,缺乏网络政治敏感性。

四、高校“云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策略

1.统筹规划高校“云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是根据时代发展特征,深刻认识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从整体上统筹规划,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与学校的教学体系统一布局,借助网络加强思政课教师于其他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各部门协同配合构建较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二是将网络技术充分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网络作用,围绕思政课教学大纲、课程目标等开辟新的教育渠道。三是建立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媒介,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得以发挥,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生活需求。四是借助网络引入更多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不断充实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网络思政教育新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

2.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传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通常是围绕教材课本,由教师向学生讲述、传授一些思政理论知识,或者在教学中简单的带入一些思政教育内容。教育教学过程中较为缺乏新颖性,学生们缺乏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兴趣也表现为不足。高校应深化网络技术手段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积极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信息化,建立具有信息化、开放化、动态化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搬出,要从理论知识教育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转变,引导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崇高的理想,塑造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建立健全互联网监督管理体系。网络信息包罗万象、五花八门,有些虚假信息、错误言论容易误导学生。因此,学校应建立网络信息干预机制,加大网络宣传力度,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指导学生正确上网、文明上网,有效甄别负面信息。加强对学生是非观、道德观的正确引导,让学生能够主动防范、抵制网络上充斥的错误言论。让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做到头脑清醒、选择正确,保持思想的先进性和政治方向的正确性

4.提升“云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能力水平。学校要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式,加大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投入,加大网络思政队伍的培训力度,引导网络思政工作者积极应对新形势,不断提升其工作能力水平。可以通过线上教学、直播授课等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创新和优化。构建线上、线下结合全方位育人体系,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多样化。

5.借助网络推动思政课教学和其他学科协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思政课,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贯穿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充分利用好专门的思政课教学,又要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学校思政课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同向同行、协同发展。网络背景下,学校应借助互联网的先进技术手段,在思政课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中建立协同发展机制,既要发挥专业思政课教学的作用,又要把思政教育持续在学科教学中渗透。

参考文献

[1]吴红蕾.论网络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探究[J].法制博览,2018(35):299.

[2]于丽春.“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才智,2018(35):253.

[3]王皓.对高校网络思政育人路径的创新思考[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1).

[4]许洋毓,陈江波.信息技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20,(4):113-115.

[5]曹惠芳,阴文君.基于信息技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文渊(高中版),2020,(6):7-8. DOI:10.12252/j.issn.2096-6288.2020.06.010.

基金項目:本文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9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政专项)”《高校“云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创新研究》(项目编号:L19BSZ069)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高霞(1981-),女,汉族,辽宁抚顺人,硕士研究生,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研究方向: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云端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在云端永生
云端旅行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