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安徽实践与探索

2021-11-24 17:08陆雨泽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淮河流域安徽实践探索

摘要:受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淮河功能日趋退化,人水矛盾越来越突出,淮河流域安徽段在治水方面的压力逐年增大。在2019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时任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鄂竟平强调,我国治水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明确了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总基调。为解决新时代治水主要矛盾,缓解淮河流域治水压力,本文对淮河流域安徽段贯彻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淮河流域  安徽  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  实践探索

一、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提出的背景

(一)新形势下对水利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个历史方位下,水利工作作为关乎国计民生和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抓手,也面临着新任务和新要求。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在2019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鄂竟平强调,我国治水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从人民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的矛盾。明确了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总基调。

(二)对“十六字治水方针”的积极践行

习近平同志2014年3月14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就保障水安全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精辟论述了治水对民族发展和国家兴盛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了当前水安全新老问题相互交织的严峻形势,深刻回答了我国水治理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2],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方针,突出强调要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鄂竟平指出,这是对新时代治水方针的总概括,也是贯彻落实新时代治水方针的总抓手。总基调正是以“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分精确地抓住了解决新时代治水主要矛盾的突破口。[3]

二、贯彻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实践与思考

(一)淮河流域安徽段概况

淮河地处中国东部,位于长江和黄河之间,全长1000多公里,流域总面积约27万k㎡,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安徽省淮河河道上自豫、皖交界的洪河口起,下至皖、苏交界的红山头止,总长度430km。淮河干流和上中游支流地区暴雨多发,洪水历时短、流速大。淮河干流进入安徽后,河道平均比降由上游的万分之五变为万分之零点三,比降趋于平缓,且河道狭窄弯曲,使得洪水宣泄不畅,难以迅速流向下游,高水位持续时间长,防洪压力较大。同时,受下游洪水顶托,沿淮洼地内水不易外排,容易积涝成灾。

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省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淮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1951年5月15日,毛泽东在授予治淮委员会等单位的锦旗上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自1950年开始,在淮河南部山区修建山谷水库,利用湖泊洼地建设行蓄洪区,同时加高加固堤防,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建大型分洪河道,80年代主要进行淮河干流扩大通道和堤防加固工程,并加强了非工程防洪措施,1991年淮河大水后开挖了怀洪新河,2001年8月,国务院批准复建临淮岗控制工程,2003年淮河大水后,逐步實施了安徽省淮干整治等14项重点治淮工程,至此淮河中游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

(二)淮河流域安徽段贯彻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实践

1. 水旱灾害防御

以工程除险、防汛准备为重点,加快建立工程达标、效益显著的防灾减灾体系。修订完善《防汛值班制度》,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的思想准备,全面开展汛前检查,及早做好防汛度汛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实物盘查清点、维修养护。进入汛期后及时安排防汛值班,实行24小时处领导带班、相关科室人员值班制度,汛期加强对枢纽工程的巡视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精准调度,充分发挥水闸效益。

2019年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旱情,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加强会商研判、分类指导,加强蓄水保水、精准调度水闸,窑河闸先后两次开启引水,累计引水量8356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高塘湖周边旱情。蚌埠闸等4大枢纽工程在满足上游河道周边提水和通航要求的同时,为茨淮新河、怀洪新河灌区等提供水源10.38亿立方米;面对因闸下水位过低而导致2000多只船只滞留蚌埠闸的情况,蚌埠船闸公司移交前,积极争取蚌埠市政府支持,加强过闸秩序维护,加强船闸通行调度,保障了航运秩序、消除了船只长期滞留形成的不稳定因素。

2. 采砂管理扫黑除恶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使采砂管理呈现新局面。加强水政执法工作,在蚌埠闸工程管理处成立蚌埠市公安局交通分局水上派出所蚌埠闸警务室,开展联合执法。聚焦工程建设、采砂管理、运行管理三个领域,以采砂管理为重点,打击非法建设、违法开采、侵占和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等违法行为,深入开展涉黑涉恶线索摸排,并及时报送摸排线索。

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不断提升采砂管理水平。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各下属单位以全面落实河长制为契机,落实责任,加强日常巡查,及时掌握采砂管理动态;加强边界河段、重点河段夜查,确保不留死角。

3. 河湖管护

建立制度健全、主体明确、责任落实、经费到位、监管有力、手段先进的河湖管护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河湖水域不萎缩、功能不衰减、生态不退化,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障区域水利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采取专管与群管双结合的管理措施,将河湖管护工作落实到管护主体、人员和经费;健全河湖日常管护和巡查机制,使河湖巡查监管常态化,坚持巡查人员到位、责任到位、信息记录到位。

4. 提高信息化水平

统筹推进前期工作,加快淮河河道管理信息化进程。完善水利信息化系统,实现水量和水质的统一规划和调度。在对全局信息化整体设计基础上,优先开展淮河河道管理信息化二期(无人机巡查和组网)建设,无人机巡查系统完成招标并开工建设,首架无人机已完成实地飞行和数据通讯测试。工程建成后,将实现利用无人机移动视频对管理范围无死角的监视,利用固定视频对重点区域全天候监视,为强化河道、堤防工程监管提供有力支撑。[4]完成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系统初步设计,着力开展水闸自动化升级改造,开发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水闸工情信息及水情数据的自动采集,全面消除信息孤岛现象,为工程管理、灾害防御提供数据支撑。

5. 水利专项监督检查——安全生产

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贯彻落实 “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以电气、仓库、办公场所防火及堤防维护作业为重点,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建立安全风险点台账,及时消除隐患。加大安全生产培训力度,开展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安全生产整治专项行动、安全生产网络知识答题、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职工安全生产主体意识、责任意识。以蚌埠闸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为引领,推广创建经验,推进王家坝闸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建设。

6. 制度建设

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执行力度,以制度落实保证规范发展。梳理现有制度,根据新时代河道管理形势与要求,不断开展制度修订和完善,增强针对性、可操作性,健全管理工作制度体系。强化制度的执行落实,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推动工作。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權威性,落实制度刚性约束。

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发展和完善治水管水制度,聚焦“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在抓好制度建设顶层设计的同时,本着急用先行原则,聚焦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保护、水生态水环境治理、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五个方面,抓紧填补制度空白,及时修改完善相关制度,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涉水法律法规体系、规章制度体系、行业标准体系。

提高制度执行能力,切实强化制度意识,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推动工作,健全完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提高执行制度的能力本领,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制度成为硬约束,真正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三)思考与建议

水利建设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贯彻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是有效推进水生态文明和水利现代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的重要保障。

要高效贯彻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一方面要加快水利工程补短板,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现有的水利工程体系,提高其防洪抗旱和水资源调控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统筹规划,全面推进水利工程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快转变思路,全力做好强监管的服务支撑,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扎实开展自查自纠,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开展落实情况“回头看”,对重点问题、重大隐患实施现场巡查督导和“远程问诊”,使强监管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达到主体、人员、责任、经费、制度五落实,实现监管全覆盖、组织制度健全、技术保障、经费落实的管护体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时事报告,2017(11):4-26.

[2]秦昌波, 李新, 容冰, et al. 我国水环境安全形势与战略对策研究[J]. 环境保护, 2019, 47(08):22-25.

[3]鄂竟平.坚定不移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  加快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2020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水利,2020(02):1-15.

[4]张春林. 安徽省淮河水利管理短板分析与建议[J]. 江淮水利科技, 2019, 000(003):29,35.

作者简介:

陆雨泽(1996-) 女,汉族,安徽蚌埠人,安徽省蚌埠闸工程管理处,助理政工师,主要从事水利政策研究、职工管理、宣传、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猜你喜欢
淮河流域安徽实践探索
what should overseas company do to survive in China?
基于SWAT模型的淮河上游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的水文响应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安徽省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2012年高考安徽压轴题的困惑与探索
看中国·在安徽
水乡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