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渠道防渗技术研究

2021-11-24 17:08王广猛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施工技术

王广猛

摘要:农业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农业灌溉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现阶段,随着人力物力资源的不断投入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农业水利设备设施正在不断完善。然而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中渠道渗漏是影响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正常运行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水利渠道渗漏出现的一些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对渠道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方案,以期可以提升农业水利渠道的建设质量,减少渗漏问题的出现。

关键詞:农业水利;渠道渗漏;影响因素;施工技术

引言:水利渠道是我国农业灌溉的主要方式,为了确保农业灌溉效率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渠道质量是确保水利工程发挥其功能的关键。目前导致水利渠道渗漏有诸多原因,包括建设方案的不合理及施工质量不合格、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后期养护问题等。因此要预防水利渠道渗漏问题,就需要从根本上加强建设质量,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定期养护,避免渠道遭到破坏。对已经法神渗漏的工程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渠道防渗透修复技术,从而提高灌区渠道的输水效率。

1、影响农田水利渠道渗漏因素

1.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址因素与生物因素。地质因素主要是指土壤性质常分为湿陷性土壤、盐性土壤、酸性土壤、沙土土壤等,其中,盐性土壤中存在大量的盐分,当农田内部结构水分缺失,就会使盐分被析出,进而侵蚀土壤。后期建成灌溉渠后,土壤内部的酸碱物质就会侵蚀渠道材料,滋生渗漏问题。生物因素只要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的一些动物。例如:蚂蚁、田鼠等。这些生物对小型农田的水利渠道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长期地下运动和破坏慢慢渗漏了农田的灌溉渠道。除此之外,恶略的自然气候对农田水利渠也有一定的影响,道由于地下大规模渗漏可能会导致发生水利渠道工程的坍塌,影响小型农田水利渠道工程的安全和发展。

1.2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是施工工艺不合格,就很容易导致渠道渗漏问题。首先,在建设小型农地水利渠道工程期间,监理人员的责任薄弱,建设项目脆弱,由于监理人员对责任意识不强甚至不负责任。其次,监管人员对建筑材料进行监测力度不大,导致后期小型规模农田水利渠道工程的抗压性较弱,很容易出现渗漏;再次,人们对小型农田灌溉水利渠道项目的建设并不完全了解,专家人员很少,因此没有专家指导或专家来检查该项目;最后,人类经常在小型农田水利渠道上行走,所以很容易造成土地破坏。同时,过多的伐木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也会对小型农田水道工程造成负担甚至对小型农田水道工程造成灾难性破坏。

2、农田水利渠道防渗技术研究

2.1对建设材料进行严格管控

防渗渠道施工过程中所选用的土壤对防渗效果以及最终的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因而,在选料时,不仅要兼顾成本问题,而且要严格依据土壤性质和施工质量标准。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就地取材有利于节约成本,节省运输费用。然而,如当地材料无法满足施工质量标准要求,就需要外购优质材料,做好原料加工作业。即使选用当地土料为施工原料,也要做好各项加工处理工作。首先是土料和石材,土料的原材料是黏土、粘砂混合土、灰土等,虽然成本都比较低廉,使用也方便,但是不抗冻,在寒冷地区不适用,并且维护保养费用较高,目前已不常采用此种材料。石材,抗流水冲刷性能强,耐磨性能好,抗冻且在石材丰富的地区方便施工、成本低,但是缺点是缺乏石材的地方较难采用。其次是混凝土,凝土目前采用较多,其可减少大部分水的渗漏、抗流速大的水流、经久耐用,基本无使用地区限制,但是抗变形能力差,一般造价较高。

2.2优化渠道断面设计方案

优化渠道断面设计方案,做好渠道断面设计工作有助于提升防渗效果。在具体设计工作中,首先要全面勘察当地土质、地势地貌、水文条件等自然环境,根据勘察结果合理设计渠道的水深与河水宽度的比例,做好数据校对工作。在核对参数时,可以根据机电排灌标准界定断面的设计尺寸,绘制精确的施工图纸。施工技术人员通常要按照图纸实施填方与挖方作业,协调设计点和监测点的关系,科学处理渠道放样,调整地面的平整度,工艺流程复杂,因此,确保图纸的精确度尤为重要。此外,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中还要处理地面沉降、漏水、裂缝与冻胀问题,根据当地温度调整渠道的地面高度。

2.3提高水利工程灌浆技艺

灌浆技术是当代农田水利工程渠道施工建设常用施工技术之一,防渗效果颇佳。运用灌浆技术开展农田水利工程渠道施工作业,则需要充分发挥灌浆压力作用,使渠道能沿着轴体的方向被劈裂,接着实施内部灌浆,即将优质泥浆灌入渠道结构体内部,这样能够形成完整的防渗结构,修复渠道结构体内部裂缝,避免水渗入渠道。其次,实现优质泥浆与农田水利工程渠道土体结构的有效融合能够对内部应力进行重新分布,以此保持内部应力的平衡。在灌浆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准确把握三项基本要点:第一,灌浆的压力最高不可超过灌浆塞,在调整灌浆压力时,须合理控制力度,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准确计算压力值,将注浆压力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与此同时,要做好实验测试工作,根据测试结果定期最适宜的注浆压力。在必要时刻,应正确采用分段升浆法和一次升浆法,相比之下,当施工期间的透水强度较大,存在断裂状况,则适用于分段升浆法;如果透水强度较弱,断裂问题不是很严重,岩层硬度高,则适用于一次升浆法。第二,正确处理大量吸浆作业,将灌注浆的流量控制在标准范围内,这样方能确保浆液在灌注中能保持正常的流动。必要时刻,应正确使用降压处理模式,通过降低压力值来停止灌浆,当灌浆停止后,再将压力值调整到标准数值,接着实施科学灌浆。第三,在正式灌浆前,施工技术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界定本工程灌浆次数和平均每次的灌浆量,对灌浆工作实施科学推进,促进每次灌浆的有序衔接,这样方能为农田水利工程渠道整体施工质量提供充分的保障。另外,完成灌浆工作后,必须严格进行质检,检查渠道土体结构是否完整以及是否存在裂缝与渗漏问题,如果存在,必须立刻进行修复。

2.4重视后期养护

首先,在维护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渠道进行日常养护,保证渠道在产生问题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被发现,并且及时得到解决。在进行日常养护的过程中,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养护管理规定对主干渠道和支干渠道进行巡查,将其中的安全隐患全部找出并且排除,还需要将渠道中的落叶等堆积物进行清理,保证堤坡的完整性和渠道的流通性。一般来说,在对渠道进行加固抢修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抛石固脚的方式降低水利冲刷,能够使得堤坡的防冲刷能力有所提升,另外,还需要开挖排水沟,防止堤坡发生坍塌,能够引排入渠,避免更加严重的损害。最后,水利工程施工涉及到的设施一般种类都比较多,并且使用规则比较复杂,为了降低渠道出现问题的机率,加强渠道的稳定性,就需要对设施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益。设备维修人员要对施工设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维修,并且根据渠道的实际需求,对施工设备进行相应的改造,提升设备的功能性,保证渠道的稳定运行。

总结:农田水利渠道的渗漏由多种因素构成,要提升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选材上严格管控,在建设上提升质量,于运行中做好维护。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利渠道的正常运行,减少渗漏问题的发生,从而做到节约水资源提升灌溉效率。

参考文献:

[1]赵烨龙,乔春林.渠道防渗技术在小型农田水利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18):210.

[2]王炎如.关于山区小型农田水利渠道防渗技术实践与应用研究[J].水能经济,2017,23(29):259-259.

[3] 张亦强.浅析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及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 2017(09)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施工技术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