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环境问题与工程技术分析

2021-11-24 17:08高晟贤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环境

高晟贤

摘要:目前,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各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产养殖行业对环境的依赖度较高,可以说水环境质量决定着养殖的成败与质量。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的过程还会对水环境与生态系统产生污染。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不只不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更大的染污。本文针对水产养殖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阐述出工程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水产养殖;环境;工程技术;应用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重视绿色健康的饮食结构,而水产品凭借着它脂肪量低、蛋白质含量高的优点,获得了人们的青睐,水产养殖行业也发展的十分迅速。但是该行业的发展并不顺利,水源的污染问题是当前十分棘手的问题,并且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我们必须从全方位研究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以促进水产养殖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1水产养殖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1.1对水体pH值的影响

一方面,大多数水产动物的排泄物都呈碱性,这就会导致水环境的pH值不断上升,pH值过高会严重影响水产动物的进食情况,进而损害水产动物的消化系统;另一方面,一些水产养殖环境偏酸性,并且这些环境当中的生物也会排泄酸性物质,导致水环境的pH值过低,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水环境中的有害金属离子会解离出来,也会对水产动物造成不利影响。一些有毒物质还可能随着食物链富集作用进入人体内,由此造成的不良影响更为严重。

1.2有益菌群和有害菌群失衡

水产养殖行业中,为了促进生物生长或控制病害发生,均需要向水体中投入适量的饲料和化学药剂等物质,在这一过程中存在操作不规范等情况,将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例如投入化学药剂时,杀死了有害菌群,也导致了大量的有益菌群死亡。针对某一种疾病的控制,需要使用大量的抗生素,但是由于分配协调性不足,最终造成浓度过高、污染环境生态等严重的问题。投放饲料的方式不科学,容易引发寄生虫病害,甚至滋生其他微生物,导致水产养殖的成活率大大降低。

1.3污水排放加大污染力度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还存在排放污水的过程,会因污水的排放而加大水环境的污染程度。排放的污水成分会存在大量的N与P等物质,这些物质属于营养类范畴且进入水域后会导致水体呈现出富养化的状态,不只会污染水源,还会大量浪费水资源,比如虹鳟鱼养殖过程中只会吸收7%的氮与30%的磷营养物质,剩余的部分会进入水中。

2工程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2.1开展养殖池塘尾水净化

根据主导养殖品种所产生营养物质多寡及单体改造规模和能力大小,因地制宜选用相应的尾水净化处理模式,养殖尾水处理主要有原位净化和异位净化二种模式。原位净化模式适用于面积不足100亩,或分散不连片的零散养殖池塘。此类养殖池塘不具备用于构建异地净化系统的空间或条件,因此宜采用原位净化方式进行治理,如果采用原位净化方式仍不能实现达标排放,则应变更养殖模式或停止养殖。原位净化是一种注重自然生态保护,将人工调控与自然调控相结合的水质处理技术,其主要采用微生物、水生植物、滤食性水生动物套放在养殖池塘中,利用其代谢作用,降解和吸收水体有机物和氮磷营养盐,进而达到消减淡水池塘的内源污染负荷的目的。若池塘养殖品种产污量较高,尾水相关污染指标难以达到排放标准,即需要采取建设尾水净化区、配套处理设施的措施来进行尾水异位净化处理。《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关于开展全省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实施方案(2019-2022年)编制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要通过实施生态化改造,建设一定比例的尾水净化区及配套相关尾水处理设施,以促进池塘养殖尾水达标排放。依照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淡水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化综合治理技术》,针对养殖品种和养殖规模的不同,确定合理的净化区面积配比。

2.2科学喂食,绿色养殖

养殖业的产量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不能追求利益而使用劣质的养料,或是投放过度的饲料,喂养也要讲究一定的规律,根据水产品的生长程度采用不同的养殖计划,一定要定时定量的投放饲料,否则剩余的部分极有可能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水污染。养殖人员必须严格管控药物和饲料的质量,本着绿色健康的原则挑选它们,同时也要注意定期对水体检测各项指标,检测各项营养元素是否超标,及时地做出相应调整,使水产品得到最好的生长。

2.3加强环境保护观念

养殖人员必须要明确水产养殖的目的,并对养殖条件有所了解,根据实际条件进行养殖方法的规划,在规划过程中,要把环保意识放在首位,尽可能地降低环境问题的发生几率。同时,在此过程中要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建立与问题相对应的预防体系,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践,这就需要养殖人员对相关检测内容和检测标准都要有所了解。在抗生素和药品的使用方面,应当尽可能少用,尽量采取化学药品用量小的方案来处理,保证水中有益菌和其他细菌之间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在水产养殖过程的管理工作中,要采取科学管理,对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要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当地的养殖模式,保证养殖体系最大程度上拟合自然条件,这是保护水环境的一个重要途径。

2.4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机制

为了促进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切实解决水产养殖中的环境问题,有必要构建完善的环境保护机制,以此为基础,加强对水产养殖造成的环境问题的治理和预防。国家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对不规范的养殖行为进行有效的防范,在法律机制中纳入环境保护的问题,结合养殖行业市场的发展需求,提高环境保护相关制度的有效性。保证养殖行业市场向着规范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已经取得营业许可证的养殖户积极组织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养殖户发送法律制度条例,强化养殖户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其能够遵守相关法律规范制度,科学养殖。针对行业的准入许可,应建立严格的制度标准,审核和管理养殖户的养殖资格,严格限制不符合养殖资格的人员开展养殖活动。强调污水排放的标准,严格处理随意排放污水的养殖户,对其进行法律制裁,真正发挥环境保护法律的作用,规范排放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对养殖产业的污水排放标准进行设定。

2.5科学管理药物使用

水产药物是治疗水产动物疾病所不可或缺的,但水产药物的过度使用会造成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残留,并随着食物链一步步富集,人吃了这些水产动物,这些药物就会在人体内进一步蓄积,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这些水产药物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在水环境中极难分解,会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因此,药物使用方面务必做到科学化,应当事先对水环境的各个参数进行检测,而后根据这些参数对药物的投放量进行精准计算,从而最小程度地使用药物。另外,使用生物制剂取代传统的化学药品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传授相关技术,让养殖户做到合理用药,促进水产养殖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会存在污染环境的问题,将更多的先进工程技术应用于养殖过程中,会在解决水域污染问题的同时保证水产养殖的质量。因此,研究人员应加大力度研究工程技术并引入养殖过程中,促进水产养殖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茆军,陈康.水产养殖对环境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新农业,2020(5):61-62.

[2]凌建海.我国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J].农家参谋,2020(4):163.

[3]李建洪.水产养殖行业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0):95.

[4]畢建飞.探究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J].农民致富之友,2018(11):125.

[5]孔烁,李新凯,刘峰,等.水产养殖行业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J].农家参谋,2018(2):211.

[6]李敬波.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J].乡村科技,2016(8):96.

猜你喜欢
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环境
油田开发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应用
环境清洁工
数理逻辑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探析
水池结构设计中几个易忽视问题的探讨
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带来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漫观环境
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贵州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