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1-24 17:08张媛媛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业余群众农村

张媛媛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以农村人口居多的农业大国,广大劳动人民的身心健康影响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群众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繁荣和社会稳定的独特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人民的生活。

关键词:农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对策;

前言:近年来,我国注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加强发展农村业余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党在十八大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并在十八大报告中对这一内容进行了专门的深入的研究。之后,在党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又明确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并且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不断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同时,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要搞好农村经济发展之外,还应该注意政治建设以及农村文化发展的进步等,就是说群众的意识提高了我们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那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以及建设就是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的工作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也是满足基层民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种非常好的做法,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着非常好的帮助作用。

一、农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单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文化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样不断提升,农村群众对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但政府部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文化建设投入资金少,公共文化设施配置不足,多数农村地区甚至没有建设娱乐休闲广场,对零星分散的广场舞也未进行正确的规范与引导,这也使多数农村地区群众平时的业余时间主要以看电视、玩手机、打扑克和玩麻将这些活动为主。可以看出,现阶段农村群众业余文化活动内容比较少,形式比较单一。

(二)经费不足

农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开展,不可避免地需要硬件文化设施作为支持。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主题公园等都需要经费的投入。硬件设施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可以更好地促进活动的进行和推广。没有相匹配的硬件文化设施,群众文化活动就很难进行,交流的机会也大大降低。同时还需要资金维持活动场地和设备的正常运转,如果无法正常维护和保养,那么很多设施最终也会沦为“面子工程”。

(三)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一般都是村委会进行组织的,难以明晰自身在组织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不能深入准确地管理农村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资源,出现资源的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过于集中在某些团体之中。另一方面,在群众文化活动资源的利用上也使用竞争和活力机制,造成了资源的使用过多,重复率过高,但文化潜力发掘较少。对物质文化过于重视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这些都需要系统化、制度化的规章进行规范和解决。

(四)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群众业余文化工作开展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实,政府部门往往将重点放在经济建设及城市生活建设方面,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力度则较弱,甚至未充分认识到农村文化建设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这也使得农村文化建设落后、群众业余生活单调,进而影响群众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比如,在城市中茶余饭后老年人可以到公园散步,做适当的锻炼活动,但是农村老年人只能在家观看电视剧,这种现象在农村是非常普遍的,这种情况的存在非常不利于老年人体质的改善,同时也不利于老年人思想观念的改变,导致农村老年人的思想很难及时跟上社会的进步。随着农村群众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和提高,与之相匹配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有所改善,但是同群众的具体需求还有较大差距,这就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在多方面给予规划与扶持。

二、对策

(一)加大国家政策扶持力度

建设新农村不仅是屋明厅亮,更需要农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步提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大力支持农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建设,帮助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更顺利地开展,组织有积极意义的文化交流活动。还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给予农村居民购买电脑或安装宽带时一定的补贴,让农村贫困家庭的居民也可以获取更多的新鲜资讯,开阔眼界。可以共同享受国家改革开放和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成果。此外,各级政府部门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政策落实到位,并将其作为经济建设的辅助手段,鼓励群众开展丰富健康的文化活动,利用节假日举办文化艺术展览、演出等,鼓励农村群众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追求更优越的生活;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开创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并引导群众学习、交流,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促进地域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

(二)豐富业余文化生活

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丰富农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生活的质量,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文体活动,制定群众工作的方针与目标,适当增加农村群众的节假日文化生活。根据不同地区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设计符合本地区特点的精神文明主题活动。

(三)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对农村群众业余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为农村文化工作提供相应的设施和环境,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以建设综合性、多功能的乡镇文化站为主要任务,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巩固和壮大城乡基本文化阵地。要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多生产群众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举办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多提供群众普遍欢迎的文化服务,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全社会文化生活质量。

(四)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当创建群众文化建设的机制,运用竞争聘用的方式择优上岗。创设专职与兼职相配合的文化队伍,明晰机制中的权责内容,制定公平公正的奖励制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供一定的财力物力支持,从而确保农村群众业余文化活动的顺利和有序开展。创新培训交流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业余文化活动工作者的能力。社区文化人员的观念也需要转变,应当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习相应的知识。在群众文化活动创建中发挥带头和引领的作用。社区文化部门要明确工作的中心与方向,探索先进的模式与宝贵的经验。不断提高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水平。

(五)持续提高经费的投入

提高农村群众业余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与资金的扶持,为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农村群众业余文化活动是一项公益性活动,政府应当突出其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调节和引导作用,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普惠性的文化服务内容。

(六)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传统文化并没有消失,反而焕发出新的光彩。农村群众业余文化活动应当在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不竭的动力。要想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长处,就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区域性,充分考虑本地区群众的风俗习惯,在群众参与与认同中逐步实现本地区群众特有的精神与气质。可以组织丰富的群众业余文化活动,比如正月十五花灯节、舞龙、舞狮、地方戏曲表演、剪纸等,为传统文化发掘新思想、新内容,从而将传统文化同现代生活方式结合在一起。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广大农村群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结束语: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民朋友对于业余文化生活也有了新的要求。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健康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朋友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文化信息流通,间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才普. 小议新形势下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趋势与特点[J]. 青春岁月,2019,(26):440.

猜你喜欢
业余群众农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为业余棋手诊脉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The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
遮荫有方等
业余棋手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