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地质测量精度方法的研讨

2021-11-24 17:08蒋春筑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精度测量环节

蒋春筑

摘要:区域土地资源的勘察与测绘过程中,往往需要依托地质测量工作,掌握地形地质特征,实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活动的有效性,形成科学的布局与规划。基于地质测量工作的积极作用,测量机构以及工作人员需要优化测量流程,增强管控能力,以更好地应对不同地质环境下,测量技术的应用要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精准性,为规划、管理以及决策等活动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地质测量;精度方法;研讨

1地质测量概述

对地质测量概念与实践价值的探讨,促进了工作观念的快速转变,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在短时间内,梳理地质测量工作开展情况,保证了地质测量精度提升工作指向性。地质测量通过地质学理论与方法的合理化应用,完成各类地质测量工作,并按照相关比例尺精度参数,使用专业的符号、线条以及颜色等不同的测量要素,对不同的地质要素分布规律进行精准呈现。在地质测量工作辅助下,规划部门以及开发企业等主体,可以制定科学的开发方案,实现区域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有效兼顾,从根本上,避免了开发活动的盲目性。近些年来,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技术体系的日益成熟,地质测量工作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向,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地质测量工作的开展要求。例如,现阶段,测量人员通过挖槽、挖井、钻探等多种方式,对目标区域内,地形地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同时,利用航片地质测量、GPS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地质信息反复查验,实现地质细节的有效呈现,降低干扰因素的影响。

2地质测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地质测量技术体系不健全

地质测量工作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测量人员在实践环节,需要根据测量对策、测量要求,合理选择测量方法,通过理顺地质测量流程,选择测量方法等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各种地质测量任务。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地质测量技术种类逐步多元,应用场景得到丰富,但是测量技术的现代化、智能化水平仍旧不高,测量人员开展地质测量工作的过程中,在大多数情况下,仍旧沿用传统的地质测量方法,测量方法的单一性以及局限性,无疑削弱了地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地质测量结果实用性的下降。

2.2 缺乏全面的监管体系

地质测量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受到特殊测量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地质测量的精度以及资源利用情况,影响了地质测量工作的精准度。通过系统性的原因分析,引发地质测量结果精准度较低的主原因,除了特殊测量环境要素之外,还与测量方案的科学性以及实用性有着直接的关系。考虑到地质测量的复杂性,测量团队开组织人员进行实际测量之前,往往需要制定细致的地质测量方案,统筹调配测量设备、测量人员、测量路线等基础数据,以保证地质测量工作能够有序开展,逐步消除测量误差,确保地质测量工作的有序进行。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地质测量工作在方案执行的暴露出方案优化水平较差、执行落实不到位等监管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地质测量监管体系不健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传统工作觀念的影响下,多数地质测量人员将地质测量工作片面地归结为技术工作,缺乏全面统筹地质测量工作的意识,思维认知的不全面,无形之中,降低了地质测量不同环节之间的配合度,在影响地质测量准确性的同时,曾经了测量技术应用风险。基于地质测量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测量人员在总结经验,掌握问题的基础上,制定相应举措,理顺地质测量技术应用模式,确保地质测量工作的有序进行。

3地质测量精度提升的主要方法

3.1 完善地质测量工作流程

根据不同阶段工作重点的差异,地质测量工作大致上可以划分为方案设计、测量实施以及绘制成图等基本流程,对地质测量工作流程的准确把握,有助于工作测量人员,结合测量任务的实际情况,对地质测量流程作出相应的调整,形成动态化的地质测量工作体系。具体来看,地质测量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对于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基于这种内在联系,测量人员在掌握目标测量区域的自然环境等相关情况,结合地质测量任务要求,制定初步的地质测量方案,通过测量方案的设计,对测量过程中,涉及到的测量技术、测量周期、人员配置、安全防护等工作进行明确,为地质测量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际的地质测量环节,测量人员严格按照设计方案的流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进行地质数据的采集、汇总、存储等相关工作,考虑到地质测量实施环节,涉及到的测量内容与测量数据,相对较多,测量人员在实际测量环节,应当建立起结构化的控制网络,在控制网络的引导下,开展各项地质测量工作,并且通过控制网络,可以促进地质测量活动的规划化、标准化,排除各类因素的干扰,以实现对地质特征的客观描述。同时在地质测量阶段,测量人员需要合理地进行测量技术、测量设备的使用,有效发挥测量技术的优势,以达到减少测量误差的目的。测量人员在绘图操作中,由于涉及到的数据内容较多,体量庞大,往往承担着繁重的数据筛选任务,在筛选过程中,一旦出现数据错筛或者漏筛的情况,势必造成地质测量准确性的降低。为应对这种情况,地质测量绘图环节,测量人员除了凭借自身的经验,做好测量数据呈现方式的选择之外,还应当熟练掌握绘图的要求与技巧,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技术手段的支持下,测量人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内,按要求快速完成绘图工作,提升了地质测量数据的实用性。

3.2 构建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法

为保证地质测量的精度,测量人员在吸收、借鉴过往地质测量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认真做好地质测量方法的创新工作,通过测量方式的创新,持续增强测量方法的合理性,降低干扰因素的影响。计量方法完善环节,地质测量团队,需要做好内部责任分工的明确,通过工作责任的划分,为计量方法的完善,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避免计量方法应用过程中,出现方法漏洞与盲区,为地质测量工作的开展提供规范性性引导。在计量标准确认后,测量人员将边角测量方等测量方法,引入到地质测量之中,从技术角度出发,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保证地质测量的精准度。具体来看,测量人员在边角测量方法应用环节,通过测角、量边等操作,保证地质测量导线的精准度。实际操作环节,测量人员可以根据测量区域的实际情况,适当延长侧边角的长度,同时,逐步减少对测站的数量,通过这种测量方式,将测角仪器的瞄准差以及误差降到最低,保证边角测量结果的精准度度。

3.3 不断提升人员素质与能力

地质测量工作对于测量技术的要求较高,测量人员在进行精度提高环节,需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有计划地进行地质测量技术的迭代升级,以保证地质测量技术的可以更好地服务地质测量工作各项要求。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地质测量人员可以将GIS技术、GPS技术等现代化空间地理信息技术,融入到地质测量工作之中,实现过空间定位、地理信息获取、数据整合应用工作的智能化。通过新型测量技术的应用,弥补传统地质测量工作存在的不足,增强地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例如,测量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各类自我提升的机会,熟悉地质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开拓自身的视野,丰富地质测量的处理技巧与处理能力。

4结语

地质测量作为地质信息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地质类型与地形分布等数据实现了有效整合,为区域开发、社会管理等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王成. 关于提高地质测量精度方法的研讨[J]. 世界有色金属,2019,(11):275+277.

[2]徐海英. 关于提高地质测量精度方法的研讨[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37(24):49-50.

[3]姜微,刘欣. 关于提高地质测量精度方法的研讨[J]. 黑龙江科学,2016,7(06):80-81.

[4]李卓,戴树青. 关于提高地质测量精度方法的研讨[J]. 黑龙江科学,2014,5(08):270.

猜你喜欢
精度测量环节
数控车床加工精度的工艺处理及优化试析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近似边界精度信息熵的属性约简
二十四节气简易测量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方法与预测精度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你所不知道的测量秘密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