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单开道岔的病害原因分析

2021-11-24 17:08于俊卿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道岔钢轨病害

于俊卿

摘要:道岔是铁路轨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线路中最薄弱的设备之一。单线道岔已成为铁路线路中的薄弱环节。此外,其设计结构复杂,进一步增加了维护难度。铁路运输安全是重中之重。为此,本文正确分析了单开道岔的成因,提出了有效的安全整改措施,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前言:铁路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列车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各方面都达到一个非常准确的状态。在铁路线路问题上,要保证铁路线路的畅通和铁路线路的几何尺寸,使铁路线路的各个部位和结构符合严格的标准。因此,在养护过程中,养护人员要注意铁路线路的细节,修正铁路线路的整体尺寸,检查铁路线路的各个部件是否符合标准。此外,应加强对跑道的清洁,保持跑道的均匀性和正常弹性。检查线路各段有无沉降,并及时修复。在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要加强维护频次,采取护山措施,确保铁路线路畅通无阻[1]。

一、 单道岔道岔位置病害原因

道岔部位是铁路单开道岔中最脆弱的部位,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根据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道岔存在缺陷的原因总结如下:“三缝”导致基轨横向移动,道岔方向性差。“三缝”是指基轨底边与滑床边沿的缝隙。外轨爪与基轨底部上部及轨支座之间的间隙,轨架尾端与滑台台肩之间有间隙,螺栓孔和用于固定开关部件的螺栓之间由于老化而产生的间隙,降低了两个导轨机架的稳定性。执行换轨指令时,道岔与道岔轨不能完全同步,导致道岔轨与基轨误差,轮辋槽小。

二、单开路岔病害的病因

2.1当主行车方向为直线时,直轨底板切入斜轨枕

一般情况下比传输较少的曲线钢绞线更严重,曲线钢绞线产生挂板,尤其是导向曲线上的曲线钢绞线更为严重和显着。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加载道岔轨枕和基础轨枕的变形总是与未加载的钢轨进行比较,以防止加载的钢轨变形。当道钉不能与承载的轨道和道岔枕木紧密结合时,就会产生挂板,特别是导向曲线上的钢绞线受直接载荷的影响,挂板的程度更为严重和明显。即使有带钢轨尺的现象,也无法测量直线钢轨的水平。虽然曲线钢轨比直线钢轨要少,但在频繁行驶时,曲线钢轨的挂板较少或没有。但是,由于道岔轨枕的机械磨损不一致,钢轨底面和钢轨在直股方向的底面将不在同一平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更换单条道岔,未磨损的道岔顶面与两条弯轨底面之间会出现间隙,给操作带来困难[2]。

2.2钢轨纵向磨损不均匀,造成水平度差

由于道岔直侧两个方向的交通密度差异较大,两个方向的钢轨垂直磨损差异较大。这种情况往往与道岔轨枕的机械磨损同时存在,给轨道的升降调整和工作带来困难,因为当不同方向的两条轨道相互靠近时,相邻轨道也会同时提升,这可能会导致另一个方向的水平超出范围。

三、单开道岔检查管理的有效措施

3.1道岔联检制度

开关由车站使用,由工务和电力部门负责维护。车站、工务部门、电力部门都有自己的检查周期和操作标准。但道岔状况与车站、电信、工务等各行政部门的管理水平有关。某个部门的非标设备会影响提速开关的使用状态。如果不及时加油,开关轨的转弯阻力会增加,转换杆的不平整会增加开关轨的开关电阻,开关轨的爬行也会增加开关的开关电阻轨。因此,车辆、工程、电力部门共同检查和处理开关的开关部分。检查周期一般为三个月一次,夏季为一个月一次[3]。

3.2全面升级轨道,紧凑平整道床

以道岔头和青蛙的标高为起点,启动整套道岔,纠正道岔各部分的不平整度。操作程序如下:首先以道岔的直外轨(包括道岔前后100m范围)为标准轨,将轨面平整,还操作重复几次。除此之外,两条导轨要同时调平,不能抬高。注意一条轨道影响一段,注意消除前后空挂板。开轨后,应根据道岔轨枕的位置,同时校直道岔轨枕。在车站道岔群区运行轨道时,应综合考虑每条线路的实际高度,防止一组道岔的上升影响其他道岔和线路。道岔平整、道岔轨枕方正后,应充分夯实。压实作业必须采用机械压实。每个道岔枕木要同时夯实,而不是一点一点地夯实。为避免道岔轨枕受力不均,应加强对钢轨接头、钢道岔轨枕和支脚的夯实。

四、铁路单开道岔详细维护方法

4.1完善铁路线路维护制度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铁路养护体系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的需要。新时期铁路养护系统要加强组织规划,科学制定养护措施,提高养护效率。此外,铁路养护部门要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和自动化系统,做好铁路线路监测工作,建立完善的铁路线路运行状态监测体系。将在线实时监控与离线实时维护相结合,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和排除故障,及时处理问题,避免问题不断恶化和扩大,提高维护效率和质量。此外,要了解维修人员的工作情况,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从绩效激励入手,做好绩效考核,最大限度地把维修工作做到细致、科学、严谨,促进维修工作的蓬勃发展[4]。

4.2建立健全道岔杆拆除监管制度

针对单开道岔存在的主要问题联合排查,综合查明腰拱、翘头、底轨硬弯、滑床板断裂、槽、翼轨螺栓销过度磨损等关节病害,并配合公建工作。在改造前召开施工预会,一一安排施工任务、力量分布、安全重点和注意事项;根据施工方案,提前40分钟报名,准备工具、灯具、材料;施工命令下达前,严禁拆卸开关安装装置。防止机械强度失效。施工命令下达后,按照指挥部的要求,确保10分钟内拆除开关安装装置。检查清洁后,将设备放置在指定位置;道岔应在30分钟内迅速夯实。为准确安装,施工队负责人必须综合检查道岔的机械强度、密封性和间隙;施工完成后,段监控中心进行日常监控分析,车间派专人确保蹲点,工长带领工区加强检查,及时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关元件的拆卸过程和开关元件的安装过程也得到了规范和细化[5]。

4.3加强铁路线路爬行养护

保持道床满载,有足够的道碴肩宽和道床厚度,压实道床,增强轨枕与道床之间的抗爬能力;木枕开关及其前后线应按要求配备足够的防爬装置和防爬装置支架;出现故障的防攀爬设备应及时更换或修理;紧固件的紧固压力应符合标准。为增加钢轨与夹板、垫板、垫板与枕木之间的阻力,应及时拧紧紧固件和螺栓,并拧紧浮动道钉;对于单开道岔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及时纠正[6]。对于鞍座磨损接头、低接头、轨端剥皮块等,及时抛光或更换钢轨,消除连续大接头,调整不平整接头;开关的爬行量应以尖轨跟端的相位误差为依据,这是由于尖轨的制造公差容易产生误差。但如果道岔轨尖与基轨接头之间的相位误差超过限值,则视为不合格,应及时纠正。

结语:单道岔的铺设虽然提高了铁路运输效率,但设计也是铁路线路中最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在矿区复杂的地形环境下,更需要保障铁路单线道岔的安全和质量。工作人员要及时发现和整治山岔病害,提高运输安全,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彭健健. 浅析铁路单开道岔的病害原因分析與整治措施[J]. 大科技, 2015,1000(004):178-179.

[2]张心毅. 浅谈单开道岔病害产生的原因及整治措施[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17,23(78):00232-00232.

[3]张戈. 矿区铁路普通固定型单开道岔转辙部位的病害成因及整治[J]. 煤炭技术, 2006, 25(4):128-128.

[4]付昭江. 铁路道岔常见几种病害形成的原因与整治方法,2017,56(67):45-46.

[5]徐于富. 普通单开道岔直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的原因及整治[J]. 上海铁道科技, 2019,17(02):27-28.

[6]牙合甫·玉素英. 铁路道岔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原因分析及处理[J]. 中国科技博览, 2017,23(14):123-124.

猜你喜欢
道岔钢轨病害
桥梁病害分析及加固处治设计研究
关于地铁道岔故障下的行车组织分析
基于地铁道岔故障的行车组织浅述
钢轨预打磨在地铁线路中的运用相关阐述
某道路病害原因及维修改造方案探讨
蔬菜病害田间诊断依据
火车道上为什么铺碎石
土传病害防治技术
隧道内板式高速道岔铺设工艺研究
两种钢轨表面伤损在线整修技术方案的对比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