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思

2021-11-24 17:55孙敏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幸福教育德育工作初中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在当前建设现代化教育体系之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许多科学、创新的教育理念被应用于指导各阶段的素质教育之中,但是,先进的理论还需依托于强大的实践探索能力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其中,“幸福教育理念”便是一项集合人文教育、素质培养于一体的先进教育理念,它对校园德育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初中德育工作中,为契合“幸福教育”的要求,班主任需要改进、优化现有的德育教育形式。基于此,本文开展幸福教育下初中班主任实施德育教育的方法探究,期望为我国初中的德育教育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思路。

关键词:幸福教育;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引言:在初中德育工作中,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其唯一宗旨。初中德育教育能对学生的人生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每一位初中班主任都要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在德育工作中应从多方面深入探究本班在学习、生活中所展现的群体特征,更新现有教育观念和方法,将幸福教育的理念用以指导德育工作。并且,不仅是要充分体现幸福教育的特色,还要根据自己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相应的德育工作规划,真正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幸福教育概述

幸福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在我国几十年的素质教学实践中也是前所未有的。幸福教育的主要内容分为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对教师来说,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否足够幸福,是否认可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师是学生在学校里唯一能接觸、能依赖的成年人,在学生的心目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的很多感受都可能会来源于教师,教师一颦一笑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体验。因此,如果教师感到教学时幸福的,学生也会认为自己是幸福的。这种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体验、传递幸福的过程有很多种形式,既包括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传递,也包括在校园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交流和关爱。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幸福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受到教育的过程能感受到到幸福,充分享受校园生活、享受青春的快乐。因此,班主任作为德育教育的主体,应加强对学生的幸福教育,进一步强化幸福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用一点一滴来为班里的孩子带来幸福。

二、幸福教育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1、适时开展心理辅导

在学生从小学阶段升入初中阶段后,其身心健康都呈现出显著的变化。尤其在进入青春期的快速发育阶段后,各类激素对身心健康都有着很明显的影响。因此,这一突出问题除了要得到家庭教育的足够重视外,学校教育也应在其中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尤其是针对住校学生开展的心理教育,这些学生在校内与同学老师度过了大多数的时间,班主任在班会上开展的集体心理教育便是其唯一能接受到的心理辅导,亦是唯一一种几乎不需要付出就能极大地提升学生幸福感的方法,十分高效且必要。在面对学生透露出来的由学习引发的焦虑、困惑等,老师有责任对其进行安抚和引导,并进行长期性的记录、回访等。在心理辅导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指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改正拖沓的陋习,重拾对学习的信心,培养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心理。需要强调的是,教学应重视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而不单单是成绩好,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中学阶段,由于性激素的大量分泌,这些青少年的情感像万花筒般丰富而多变。表现在情绪上便是起伏、波动大,具有两极化明显、易怒、易悲、冲动、不易控等特点,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都造成不小的困扰。在心理辅导教学中,可以增加对交往技巧的培训。这在辅助中学生提升情绪控制力、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顺利度过青春心理动荡期等诸多方面起着不小的帮助。课程内容应包括:学会礼貌待人、相互赞美;学会道歉、培养责任心;掌握身体语言、交流话术,让学生在人际交往时轻松而愉快,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为幸福的校园生活打下精神上的基础。

3、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课堂中所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资源,也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成长环境。班级风气、班级氛围都是班级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建立好班级文化,班级风气就会更加积极,班级氛围也会更加和谐,身处其中的教师以及学生都会在班级中找到一种如“家庭”一样的归属感,并且获得较高的自尊、自我同一性,从而得到较高水平的幸福感。这便是团结的班级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都会比较好的原因。班级文化建设有这些方面:1)物质文化也就是办学的外在硬件,是具体的、直观的物质和环境。课堂环境优美、温馨,能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快乐,有利于促进学生正确的审美和学习氛围。所以,班主任应该高度重视教室的干净与整洁,保持教室纪律良好。此外,还要注意教室文化环境的设计,在教室墙壁、窗户上贴上古言好句、名人名言、思修法基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班级文化的熏陶。2)师、生、家长、校领导可以共同建设班级社会关系网。良好的社会关系使人身处愉快、舒适的人际环境,也能将班级集体意识形态引导至正确方向,使班级成员身处于良好的舆论环境。而和谐的舆论环境对每个班级成员都有良好的影响,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增进学生之间的团结有爱,使师生互相信任。3)要维持良好的班级秩序,养成良好的班级作风。只有身处其中的各个成员更加“规矩”,才可以避免冲突事件的发生,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学生感到幸福感。

3、教师思想教育

教师师德育工作的主体,因此其思想教育工作应始终放在德育工作的核心,要培养教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善良热心等道德品质。在年级中定期开展“优秀教师”、“最受欢迎教师”等评选活动,并给予获奖教师物质奖励,让教师首先拥有幸福感。鼓励教师认真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提高思想认识、改善工作作风、增强思政意识,强化教师的责任和使命,营造良好的道德风气,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道德楷模,为学生做好榜样。

结束语

总的来说,不管是用何种方式,进行幸福教育下德育工作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参与。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班级集体的教育、引导工作,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班级、适合自身开展的德育工作措施。

参考文献:

[1]黄锦.基于幸福教育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和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4):16-17.

[2]张方.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J].家长,2020(11):33-34.

[3]喻伟. 初中幸福校园活动研究[D].湖南大学,2018.

作者简介:

孙敏(1980-2-)女,满族,内蒙古通辽市人,本科学历,工作单位: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四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幸福教育德育工作初中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幸福教育理念下中职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幸福教育课程:儿童个性发展特需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如何创造幸福的教育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