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11-24 17:55刘荟琦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四川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心理健康家校共育也是现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要方向。本文首先对与心理健康家校共育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将问卷发放给四川四所高职院校教师及家长。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结合与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访谈记录,得出心理健康家校共育现阶段学校方面认知和重视程度不足、家庭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不到位、学生个体方面等诸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挥学校的主导及教師的引领作用、重视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心理健康共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解决对策,有针对性地解决高职高专心理健康家校共育问题,为后续建立符合高职高专学校特点的心理健康家校共育体系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关键字:高职高专;心理健健康教育;家校共育

一、研究目的

通过对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育的研究,找出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了解教师和家长在家校共育中的困难,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和措施,为后续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新家校共育模式和平台搭建提供数据支撑和实践依据,最终家校共同合力维护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发展和健全人格。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从2001年至2021年约二十年的关键字或主题是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育、协同教育、家校合作的各类文献进行梳理和研究,确定了本论文的写作思路。了解了我国家校共育的基本现状,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找出对高职高专学校心理健康家校共育研究存在的不足作为本研究的突破口。

(二)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为本研究最主要的研究方法,通过纸质版与网络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问卷的发放、收回和分析的处理。本调查在四川S、C、X、N这四所高等职业学校(两所公办、两所民办)进行,四所学校教育教学情况稳定。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心理咨询老师和心理辅导员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三)访谈法

在四川S、C、X、N这四所高等职业学校范围内对教师、家长及学生进行了访谈调查。通过与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育的参与者及受教育者讲行有针对性的访谈,找出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为构建和谐家校共育体系提供保障。

三、研究结果

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们,对心理健康家校共育的理解和感悟越深。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发现,往往学历较低的家长在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时更容易“包庇”,与教师发生冲突,反之,学历较高的家长更能听取教师意见,配合教师纠正偏差行为。有七成以上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家校共育是十分重要的。有38.36%的家长认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可共同辅导学生;存在60%多的高职生家长无法正确理解“家校共育”这一理念,家长们的身份很被动,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存在着无法表达自己观点的问题。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发挥主要作用,但受限于每位老师的精力、时间有限,如果能得到家长配合和理解,有助于教师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4.3%的家长会选择在时间充裕的时候才会跟老师进行交流,把工作、事业放在孩子之前。由于种种原因,说明现阶段高职高专学校的心理健康家校共育程度不够,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沟通目的性太强,只为了满足自身需求利益而已。

四  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四川的四所高职高专院校来看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对心理健康家校共育的认同度非常高,他们都认为家校共育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即使一些家长对家校共育的概念并不能准确理解,但学生的成长需要学校、家庭两方合力这一理念已深入人心。但超过八成的被调查者都不太清楚或不知道现阶段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家校共育活动的手段方法,有近三成的被调查者对学校家校共育实施策略不太满意。这说明心理健康家校共育方面仍处于滞后状态。这是受学校与家庭的教育观念存在分歧,教师忙于授课或家长忙于工作没时间、家长文化水平限制、教师缺少技巧、缺少平台等因素的限制。除此之外,学校的决策层的重视程度也是心理健康家校共育的影响因素。政策法律法规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参与的信心,学校亟需采取对策,转变发展观念,提高重视程度,促进家校共育体系的建立完善。

五、存在的问题

学校方面,学校对家校共育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足,以我们调查的四川高职院校为列,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育的认识不足,虽做了相关活动,但是并未被学生和家长熟知;教师对心理健康家校共育的认知不充分,研究能力不足,以S学校为列,学校的心理健康家校共育机制缺乏长远性和规划性,更多的是放在学生的学习相关问题,而并非关注学习身心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心理健康家校共育的手段也比较单一,内容缺乏创新性。

家庭方面,家长的文化水平和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是影响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的关键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S、X、C和N四所高职院校的家长普遍存在这一问题,这致使家长没有信心和能力参与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家长的心理健康家校共育中往往表现为不表达真实情感和情绪这也不利于家校合作;同时家庭环境和家长的目标动机同样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

从学生角度来看,高职高专学生往往与父母的沟通、交流较少,亲自关系淡薄,同时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也比较浅淡,除了日常课程,较少主动的找老师沟通交流,并且对心理健康家校共育并不配合甚至还反对、破坏。

六、提升对策

(一)应体现学校的主导作用,积极推动心理健康家校共育

从调查显示,四川四所高职高职院校中都反应出,在推动家校共育工作时学校缺乏主动性,应该提升高职高专对心理健康家校共育的重视程度;加大对教师的培训,以此提高教师在心理健康家校共育工作的重水平和质量;积极主动与家长建立合作、交流的关系,改变传统的单向交流的模式;积极创建心理健康家校共育平台,拓宽心理健康共育渠道;充分挖掘、利用家长资源,健全家长心理健康的知识体系。

(二)应重视家庭教育、为心理健康家校共育的推进打好基础

应通过线上、线下多种突进唤起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的意识,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帮助家长明确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的内容,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进而教育能力;同时加强自我完善,营造良好的家庭交流环境和氛围;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共助心理共育平台。

(三)引导学生参与心理健康家校共育活动,架起学校和家庭的桥梁。

帮助学生找准自身定位,丰富日常学习和生活,提升自我效能感,从而充当心理健康家校共育的坚实纽带。

作者简介:刘荟琦(1991— ),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讲师,心理健康教育。

课题名:四川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课题来源: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课题编号:XLJKJY202112C)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四川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四川九寨沟发生七级地震
对四川新高考中的不等式问题的一点思考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