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期做好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思考

2021-11-24 17:55陈雪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新时期思考

陈雪

摘要:随着新课程内容不断被改革,国家对加强学生教育工作中的德育教学也愈发重视。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对外界各个因素的抵抗能力弱,容易受到影响而造成心理误导,而且该时期的学生就有较强的模仿能力,班主任作为指引者,对纠正学生对事物的错误认知、提高其综合素质应当怀有以身作则的工作态度,给学生带来表率作用。班主任还需紧抓实际社会的变化趋势和时代特色需求,合理规划教学时间,贯彻落实德育工作的多方面要求,从而加强德育工作效率和实际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  初中班主任 做好德育工作 思考

引言

学生的各项活动大多是以班级形式出现的,班主任自然而然成为德育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真正将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使命,关注每一位青春期学生的成长,立足于新的教育时期,实施创新性的德育管理措施,有条不紊地促进班级德育工作顺利展开,真正让学生在知识、道德、人格上都能得到提升和培养,促进每一位初中生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初中德育工作的现状

(一)德育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初中生已经和过去不同,学生能够从多种渠道接收外界的信息,并且思想也更加成熟和复杂。初中生还处在青春期,他们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然而很多班主任对他们采取的道德模式仍旧以过去的方式为主,直接进行批评。学生听不进去的情况很常见,还有的学生对老师的指导感到反感,甚至产生了抵触的心理,主要是班主任教育知识还有心理知识缺乏所导致的。初中班主任在学校所学习的心理学的知识较为宽泛,真正在带班的时候自身掌握的技能还有知识很难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并且在教学的时候也沒有提升自己,使理论和实际相脱节。

(二)德育工作没有因材施教

初中学生的性格、生活环境和认知各不相同,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实施德育期间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灵活处理,做到因材施教。

二、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在学生初中阶段,加强德育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学生处在青春期,心智不太成熟,往往做事不计后果,不能认识到事物的严峻性,总是认为自己做的是正确的。而德育教育的开展,可以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先加强学生的道德培养,才能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更轻松,班主任需要下大功夫,这样初中学生很容易感同身受,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重视道德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塑造学生引导其健全人格魅力。

(二)有利于传承民族精神

大多数初中生刚经历过小学,心智可能尚不成熟,而且处在青春期,逆反心理极重,在遇到事时不知如何解决,容易意气用事。在这个阶段中,加强德育教育是极其有必要的,而民族精神的传承也与德育教育有些很大的关系,在传承优秀文化方面,初中生也义不容辞,这就需要初中生及时了解传统文化,班主任及时传播优秀文化知识,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双管齐下,引导学生了解优秀文化,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精神,进而达到传承民族精神,增强德育教育的双向发展,推动学生自身良好发展。

三、新时期做好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健全制度,形成班风

展开德育工作,班主任应该努力健全班级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通过班级规章制度的确立,对学生的行为和习惯做出具体的要求,才能真正让每个中学生在高雅、整洁、文明的班级环境中健康成长,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班主任要发挥班级民主,集中全班学生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对班级中各项具体常规管理要求进行统一制定,例如课间操、纪律、卫生、着装、仪容仪表、手机使用情况等,做到对每个学生严格要求,在发挥班级民主的过程中,更能够易于学生接受,自觉接受班级规章制度的约束,在自我管理中,让每个中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并且在班级中养成你追我赶、努力学习的好风气。

(二)基于学生心理状态,创造健康成长环境

当代学生在方便快捷的生活当中,多元化的生活改变了他们的学习环境和道德的培养方式,因为获取课件视频极其方便,教师们仅仅利用课件,观看视频来进行德育教育,潦草了事,这种方式不能深入学生内心,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这样很难形成良好的思想价值观,对学生的人生发展也是极其不利。而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们心理极其敏感,需要对周围事物保持好感才能认真对待,而作为班主任,及时进行德育教育,注重学生道德的培养,保护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这一方向入手,要及时走入学生的内心,聆听学生的心理态度,关心和爱护学生,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做彼此的聆听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三)将德育工作与生活实际接轨,扩大教育范围

学校和班主任应当清楚,学生除了是在教学课程内学习知识的主体,更是社会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此,能够将校园德育教学活动理解成为直接的教学方式,而把学生通过接触社会环境以及家庭生活获得的德育教育内容作为间接的教学方式。因此,初中班主任在组织德育教育工作时,应当更可能地将学生在社会环境中或者家庭环境中形成的心理特征参考到其中,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准确分析、巧妙设计与内容涵盖,来完成富有多元化特色的德育教学形式,使得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接触的生活背景相融合,扩大德育教育的范围。例如,初中班主任可借助微信等能够实现实时沟通的工具,并依据学生所生活的不同区域,和其监护人及时沟通,从而对学生德育教学的工作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设计。这样能够使得学生不但能够从学校获得德育教育,还能够与家庭和社会的德育教育工作密切地衔接起来,有效地增强德育工作整体的实效性。

(四)丰富开展的德育活动类型

初中生参与实践活动,既能有亲自体验的机会,同时还能够在体验和观察的过程中收获很多真情实感,进而促进他们情感的丰富。并且在开展社会实践的时候,学生可以展现自己最美好的一面。鉴于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时候,就要为学生组织一些比较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受到道德熏陶。比如在学校,教师一直提倡勤俭节约,但是对于在物质丰富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而言,他们对节约无法理解。为此,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博物馆,了解物质匮乏年代人们的生活;或者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影视资料了解过去人们艰难的生活,加深学生对勤俭节约的理解,让勤俭节约的意识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当中。

[1] 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实现德育渗透

初中生会在无形之中对教师产生一种信任感,教师的行为会在无形之中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出发,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教师只有拥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并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才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

结束语

德是教育之本,也是为师之基。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班主任应该将班级作为教育学生的主阵地,尊重每一位学生,理解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体现学生的班级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与学生真诚沟通,积极交流,真诚教育,从细微的小事做起,实现事事在育人。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紧绷德育教育这根弦,促进中学生全面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黄琦琦.言传身教——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6):42-43.

[2]钟伟权.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方法及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0(16):23-24.

[3]韩林波.有关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及融入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课外语文,2020(12):141-142.

[4]黄磊.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的思考[J].当代教研论丛,2019(12):102.

[5]李之林.关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4):165.

猜你喜欢
初中班主任新时期思考
初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创新方式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的运用研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