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及优化

2021-11-24 20:29丁玲刘玉松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

丁玲 刘玉松

摘要: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相对于过去而言,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以及国民的思想素质水平都得到了跨越式的进展。但是,在近几十年的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而随着我国人民以及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是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是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可以为建筑、交通等工程进行合理的布置和改善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本文就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方法以及优化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及优化;环境保护

引言

近年来,大气环境污染形势越来越严峻,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雾霾等大气问题越来越严重,而随着我国人民低碳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加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提出和推行,大气环境监测成为了当下针对大气污染进行有效防治的一项重要工作。大气环境监测工作重点监测大气污染严重的区域,并在各个区域安排专业的检测工具来对大气环境实施定点监测,及时的记录并分析数据,研究有效预防及应对大气污染的方法。而在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装置的分布是一个重点,其关系到了大气数据的准确性和覆盖的范围,监测布点科学、合理,才能使得对大气的监测更加的准确。

1 大气环境监测的意义

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可以直接得到该区域内空气质量的检测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直接的反映出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类别、污染物的浓度、大气污染的程度,并与国家所制定的大气标准进行比对可以得出大气污染的等级。同时,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所得数据可以在相关部门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决策时提供参考,根据准确的大气监测数据可以让相关的部门知晓当前大气环境的形势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对大气环境的监测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由于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所得的有效数据可以正确的反映当前大气环境的质量以及未来大气环境的大概发展趋势,当数据所放映的大气环境发展趋势“不容乐观”时,有关部门可以及时的介入,通过采用有效的措施来快速预防和治理大气环境污染,以免大气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从而保证当地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2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方法

2.1 功能区布点法

功能区布点法是指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在对某区域进行监测点的布置前,先将该区域按照一定的功能进行划分,例如划分成工业区、商业区、农业区、教育区等,然后再根据不同的功能区的功能和污染程度来进行监测点的布置。比如在重工业区以及工业区这种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要进行布置的监控点数量就更加的多,而对于农业区、教育区等污染较小的地区,监控点的数量就可以合理的减少,这样可以降低监测点布置的整体數量以及布置监测点的难度,有效的提高大气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2.2 网格布点法

网格布点法是检测人员在进行大气监测工作前,先将所要检测的区域依照横向以及纵向两个方向划分成为多个网格,然后再在网格周围的点位上进行监测点的布置,从而保证整个的区域都被覆盖在大气环境监测范围内。网格布点法可以根据每个布置的监测点来判断出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然后再根据这些区域来分析出污染的中心点,适用于重大污染源以及污染物的寻找。

2.3 扇形布点法

扇形布点法要求大气污染监测工作人员在确定好监测区域后,结合风向的规律和扩散的规则,在监测区域的下风侧,布置好一定数量的,呈现出“扇形”排列的监测点,利用对比性的原则,对每个扇形区域内的监测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来测量有关的数据,扇形布点法一般适用于小区域内大气环境的监测。值得注意的是,扇形布点法对于检测人员的技术和知识储备要求比较高,一旦在布置监测点时出现操作失误或者是对气候风向等知识不了解时,就容易导致测量所得数据与实际情况之间有较大的偏差,且对于大范围的环境监测不适用这种方法。

2.4 同心圆布点法

同心圆布点法则要求大气监测工作人员先确定好所要监测区域的中心,然后以该中心为圆心,在保证每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足够均匀的前提下,来确定好不同同心圆的半径,直到在同心圆的限制下,大气环境监测点的布置范围能够完全覆盖整个监测区域。同心圆布点的方法更加的均匀,因此该方法所得的检测结果也更加的科学、符合实际情况,在大范围或者是小范围的大气环境监测中都较为适用。

3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的优化措施

3.1 结合实际需求优化布点设置的流程

在整个大气环境监测点的布置工作中,布置的流程是极其重要的,如果监控点布置的流程不规范,就会导致“事倍功半”,致使资源的大量浪费,甚至是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布点设置的流程优化可以从目的和范围这两个方面来着手,根据监测的目的和范围来选择合适的布点方法(例如,想要确定污染的中心就可以利用同心圆布点法),并结合科学的分析方法来确定合理的布点位置,以实际为基础建立起布点监测数据库。

3.2 加强对气象条件的分析

环境工作本就极易受到多重因素的干扰,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也不例外。在对大气环境进行检测时,需要考虑到气象因素的影响,比如,当风力较强的季节性气候来临时,大气中的污染容易受到风的影响而向其他的区域扩散,一旦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缺乏这方面的考虑,就会导致在判断污染中心和污染严重区域时出现极大的误差,最终影响到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结果。因此,在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和分析时,需要加强对监测区域的气压、风向、气候等气象条件的分析,然后再合理的布置监控点,从而确保检测到的结果更加的贴近事实。

3.3 避开污染源和障碍物

大气环境监测工作要求所得结果客观且科学,是对整个监测区域进行准确的监测,因此在对监测点进行布局时,就应该避开污染源以及障碍物,如果直接将监测点设置在污染源附近,势必会造成大气环境监测结果值偏高,不能够准确地反映当地大气污染的实际情况。而在障碍物附近设置监测点也是不可行的,障碍物能够阻碍空气的流动,致使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够正确流向监测点,会导致监测点所测得数据偏低。一旦污染物和障碍物对监测点的影响较大,就会直接导致监测点所得监测结果毫无意义,所以,在遇到污染源和障碍物时,应该及时的更换布点位置或者与污染源、障碍物保持足够的距离。

3.4 控制监测点的高度

而在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中,对监测点高度的控制也是一个重点,对大气环境监测的结果影响较大。监测点的高度过于低,就会导致污染物的监测结果较大;而监测点的高度过于高,则会致使污染物的监测结果较小。且大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也随着高度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只有在合理的高度布置监测点,才能更加准确地测出监测区域大气环境的有关数据。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近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而想要促使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不断前进、落实绿色发展的理念、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有关部门就必须对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更加的重视。而在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人员应该结合监测区域的实际情况,科学的采用监控点的布点方法,并重视和合理考虑对监测结果有影响的各种因素,从而确保监测所得数据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姚美奎.探究大气环境监测的应用及布点方法[J].中国设备工程,2021(05):166-167.

[2]彭小东.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及优化探析[J].化工管理,2020(36):65-66.

[3]欧天养.大气监测布点的优化策略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2):67.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新形势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对策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公布
政策
加强环境保护法规教育是中职院校法律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
全面做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准备工作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