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风文明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2021-11-24 22:55李小勇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乡风文明农民

李小勇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战略之一,是党在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部署和决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情,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乡村文明、乡村振兴、

一、乡风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风文明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有了更高更多的需求,但也要看到,一些农村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尚未养成,陈规陋习仍然影响着一部分农民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制约着农村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通过培育文明乡风,筑牢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文明乡风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培育文明乡风,有利于营造宽松、文明、充满活力的经济发展环境,增强对各种生产要素的吸引力;有利于凝聚精气神,点燃干事创业的热情,增强农民群众团结一致、努力拼搏的信心。对于贫困地区而言,文明乡风能够激发内生动力,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文明乡风,是实现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文明乡风能优化农村人文社会环境,激励人们崇德向善、孝老爱亲、爱国爱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践证明,培育文明乡风,有助于改变广大农民精神风貌,使农村更加充满生机活力;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乡风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乡风文明,就是乡村良好社会风气、生活习俗、思维观念、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等的表现。乡风文明体现了乡村居民对精神的追求,传承了家庭和睦、邻里守望、诚实守信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了“五位一体”整体布局、“五大新发展理念”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之中。

1.乡风文明建设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

(1)乡风文明能够有效吸引城市要素资源向乡村转移促进产业兴旺良好地乡风文明,不断地吸纳城市文明中的人、财、物要素资源向农村转移。一是要畅通城乡人才的流通渠道,支持和培育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学生等在广大农村创业,激发他们投身三农的激情和热情,切实保障城市的投资者在农村的各项合法的权益。二是政府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牢固树立财政优先供给服务理念,实现乡风文明建设的资金保障。三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创新意识,推动地方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兴旺,为乡风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乡风文明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优良的人文环境实现生态宜居

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村容村貌的整治,农村垃圾生产、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推动“厕所革命”,农村的环境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和优化,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局面,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实现了乡村生态宜居的发展目标。

(3)乡风文明是治理有效的重要条件和成效体现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为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4)乡风文明是生活富裕的重要内涵

乡村的发展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的提升,也体现在包括乡风文明在内的精神生活的丰富。乡风文明作为精神财富,为乡村和谐稳定,为农民的生活富裕营造了良好氛围,弘扬了新时代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

2.乡风文明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乡风建设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乡风文明建设由于周期长、见效慢,且不容易考核,一些地方领导把它当作“虚功”“慢活”,不愿投入太多精力。但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村人口的迁徙,过去的社区性集体经济的格局已被打破,情况变化了,乡风建设的方式方法却没有变化。面对一些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有些地方重视不够,有些地方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却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以致束手无策。

活动的开展有待常态化。近年来,通过多部门多渠道投入,各地兴建了一大批乡村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包括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农村电影放映厅、阅览室、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等。然而,一些部门满足于把钱花出去,把项目做了,而不愿意投入精力去组织日常活动和负责日常维护。有些村里的图书室蒙满了灰尘,有的农家书屋成为了仓库,有的文化设备就从来没有启封,有的活动室常年上锁,农民平时除了看电视就是打牌,正常的文化活动和社会交往缺乏,村委会没有凝聚力,农民自顾自,精神世界空空荡荡。

三、以乡风文明建设大力推进乡村战略实施

1.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大力实施环境整治计划,推进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开展“厕所革命”开展厕所粪污治理,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村庄规划管理,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住独特的乡土味道和乡村风貌。

2.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饮水、道路、用电、住房、物流、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要落实好十九大提出的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大原则。统筹推进城乡资源平等交换,推动水电路器防汛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向农村倾斜,不断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

3.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改善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務水平,积极完善乡村教育和乡村医疗的体系建设,加强农村服务站点的建设,同时也积极推动调动各类农民的经济组织,参与农村的公共服务。

4.推动农村人才建设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加大三农干部的培养力度,全面建立职业农民的制度。加快培育新型的农业经济主体,发展农业的适度经营支持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兴业,包括城里的人才,鼓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在广阔天地大显身手。

5.培养乡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建设好、使用好乡村文化人才能人、志愿者和艺术家队伍,充分挖掘乡村文化本土人才,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投身乡村文化建设,

提升管理者素质,培育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础力量。具体来说,可以成立乡村文化人才发展基金,出台乡村文化人才培养规划等,引导和提升乡村文化能人,提供其发展舞台,鼓励其真正扎根乡村、安心施展才能;发挥退居乡村的教师、公职人员和返乡创业者作用,组建乡村文化志愿者团队,支持其开展文艺演出、艺术培训等志愿服务;帮助文化工作者在乡村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文化内容改造提升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涌现出更多更高质量的反映乡村生产生活、特别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促进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有机衔接,实现文化振兴、乡风文明。

参考文献:

[1]夏淼.當代中国乡村文明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

[2]赵霞.乡村文化的秩序转型与价值重建[D].河北师范大学,2012

[3]韩长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N].人民日报,2017.12.11(07)

猜你喜欢
乡风文明农民
耕牛和农民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农民
城口县左岚乡:提升乡风文明的“红与黑”
乡村振兴视阈下的乡风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农村乡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